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克尔凯郭尔《哲学片断》读书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彬茹

  摘要:克尔凯郭尔在《论怀疑者》一书中,着重围绕着信仰问题,进行追问。就如在这本书里的中文译本导言所概括的,“他的全部著作只围绕一个中心:如何成为一个基督徒,成为一个基督徒的生存性意义是什么。”①此文从《哲学片段》的第五章《再传的信徒》入手,论述关于如何信仰上帝。
  关键词:信仰;信徒
  一、 再传信徒的区别
  在本书的第四章《与主同时的信徒的处境》里,论述到上帝来到人间,遭受一切痛苦,引起了信徒的注意,出现了与他同时的信徒,他们以为他们比其他信徒更优越,但事实并非如此。信仰上帝是需要机缘的,如若条件合适,成为信徒,便可永恒。
  第五章接着第四章的观点,继续讨论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基督徒。在对读者的话里,克尔凯郭尔明确指出,与主同时的信徒与再传信徒可以撇开不论。并认为在再传信徒里的人不一定就没有区别,所以,用时间跨度分隔开与主同时的时期和在这以后的时期,似乎并不合适。严格说来五传信徒与七传信徒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我们接下来就在以上提到的既定范畴内讨论再传信徒本身共同点中所存在的区别。
  克尔凯郭尔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根本就没有人是完全与主同时的,因为谁都不可能完全具备与主同时的所有因素。”②所以,他用数学式而非历史式的方式比较了第一代再传信徒和新近一代再传信徒区别。
  第一代信徒相对来说因为时空的关系具有可能更靠近直接确信的有利条件。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证实所发生的历史事实的确实性。克尔凯郭尔在这里举了一个非常极端但很经典的例子:假设在第一代再传信徒里有一个人,他关注的是把上帝是否存在之类的事情弄明白且不择手段去做,那么他还算是一个信徒吗?他把与主同时的人全都召集起来,迫使他们讲出真相,最终得到了一份自以为是的可靠的口供,这口供是否就是他作为信徒的一份凭证。且不说上帝是否认可他这种不择手段的做法,与主同时的人就一定能够看清,听清,理解上帝所要传达的意思吗。德国十九世纪历史学家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著有《耶稣传》,就对耶稣是否在历史上真有其人提出了疑问,并试图从近代科学角度和近代心理学角度论证,得出基督是一种幻象,基督时代的种种神迹全是当事人心理暗示的结果。所以第一代信徒到底是否信仰着上帝,蕴含着怎样的信仰都是值得商榷的。
  二、 再传信徒的问题
  再谈新近一代的再传信徒,新近一代再传信徒相对于第一代再传信徒与历史事实相隔遥远,且他们面对这些事实时还会蕴含一些第一代信徒的关于事实的推断,这样下去不是一错再错了吗。同时,一些高尚的人,看到或者是说体味到信仰的喜乐,想要救助人类,也会利用可能性证据帮助人类进到不可能的东西之中。就如第四章里《与主同时的信徒的处境》③里所言,每一代信徒的传教者也会利用一些可能性修饰、夸大神迹,教会及历代神学家也会去编织一些谎言,让人们更加相信上帝,但这样似乎是违背了上帝的本意。高尚的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引诱普通大众和盘托出自己的信念,然后用一些诡辩去证明那些可能性的证据,使普通大众坚信他们口中的未证实的可能性。这些宽宏大度的高尚的人却似乎帮了倒忙,虽然他们把历史与信仰结合得很成功。
  这些根据历史事实的推断有可能改变了这个世界,甚至融入我们的日常琐事之中。每一代人通过自己的理解去阐释整个历史事实并把历史事实与自己的时代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产生出更多的谬误,因为人的认知有限,极可能曲解这些推断,如果每一代人把所认为的肯定的推断传给后续的一代,那么这些推断就是一种更深的曲解。
  如果说第一代信徒即与主同时是一种有力的条件,或许我们更应该看到给他们带来的困难。“当这是个人准备去应付的困难时,它就始终是一个有利条件、一种安慰,具有这种有利条件使困难成了这个人的困难。”④但新近一代信徒靠着这种有利条件去观察与主同时的信徒时,就会发现第一代信徒是恐惧的。的确,信仰并不是一件舒心的事,总是伴随着恐惧与颤栗。克尔凯郭尔用三个层面代表着对人生的不同追求:在审美阶段,每个个体都是为自己而活;在伦理阶段,是为他人而活;到了宗教阶段,每个人就是为上帝而活。在克尔凯郭尔的《恐惧与颤栗》里,用了大篇幅描述了《圣经·旧约》里的亚伯拉罕,“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⑤笃信上帝的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带着孩子和祭具到摩利亚山上去行祭。孩子不知自己就是祭品,问父亲祭祀为何不带祭品?父子俩到了山上,亚伯拉罕作好一切准备,正欲将儿子放上祭坛动刀砍杀时,突然霹雳一声巨响,天使飞来,拉住亚伯拉罕的手,不准他杀子,告诉他这是耶和华的磨练。可见信仰并非一件随和的事,而是非常艰难的。
  综上所述,第一代再传信徒的有利条件,即靠近历史事实,查明同时代的人的真实性的这点并不可靠。事实是永恒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靠近事实,没有第一代信徒与再传信徒的差别。不管是第一代信徒或是再传信徒都是通过从上帝那里接受条件,他们都是靠信仰之眼获得机缘,第一代信徒如果只是看到上帝的形象,或听到上帝的教诲,却不一定能获得信仰,直接与主同时代性只是瞬间,一个人只有具有从上帝那里接受的东西,才能成为真正的信徒。假设后来各代人是从主的同龄人那儿接受条件,那么后来人就会把与主的同龄人当成信仰对象,也就是他们心中的上帝。“个人只能亲自从上帝那里接受条件(那完全符合这个人放弃认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符合信仰的唯一根据),只有那样,个人才会信仰上帝。”⑥克尔凯郭尔在这章中强烈的批判了教会所大力宣扬的历史的上帝,教会关于上帝和信仰的解释,或多或少都掺杂了过多人为的因素。“教士们总是从创世开始讲,所以他们能滔滔不绝地讲述世界史。要是我们从讲述早先所说的东西开始去讨论基督教和哲学的关系,讲述我们过去是怎样的,而不是最终是怎么样的,那么我们就得老是设法去重新开始,因为历史总是不断在形成着的。”⑦
  “克尔凯郭尔开创了教会建制外的基督思想的先河和典范,是文化基督徒的先驱。”⑧我们在阅读克尔凯郭尔作品的时候,不妨尝试着顺从作者的思绪,尝试着去信仰上帝,或许我们就能从中获得机缘,感受那份恐惧与颤栗。(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注解
  ①[丹]克里马科斯(克尔凯郭尔)著:《论怀疑者》,陆兴华、翁绍军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②[丹]克里马科斯(克尔凯郭尔)著:《论怀疑者》,陆兴华、翁绍军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55页。
  ③[丹]克里马科斯(克尔凯郭尔)著:《论怀疑者》,陆兴华、翁绍军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22页。
  ④[丹]克里马科斯(克尔凯郭尔)著:《论怀疑者》,陆兴华、翁绍军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63页。
  ⑤中文和合本《圣经》,中国基督教两会。第30页。创世纪21;22.
  ⑥[丹]克里马科斯(克尔凯郭尔)著:《论怀疑者》,陆兴华、翁绍军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67页。
  ⑦[丹]克里马科斯(克尔凯郭尔)著:《论怀疑者》,陆兴华、翁绍军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73页。
  ⑧[丹]克里马科斯(克尔凯郭尔)著:《论怀疑者》,陆兴华、翁绍军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刘小枫:《中译本导言》。第8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390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