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相关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缪 玮

  【摘要】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近几年中国经济的热门话题。随着本世纪前几年中国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国际上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也与日俱增。本文分析了当前人民汇率形成机制,并对其特点和不足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些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人民币 汇率 形成机制 改革
  一、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由结售汇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组成。前者是外汇指定银行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市场,后者是外汇指定银行间和指定银行与央行间交易的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本币和外币头寸转换市场。
  目前人民币汇率差是在结售汇制度和银行外汇上额限制制度下的交易价格,是一种局部的交易价格。此种制度下,企业、政府、银行和个人的需求被抑制,在强制额度的情况下,供给充分。这种交易机制下的价格是一种扭曲的价格,是市场局部均衡价格,不是出清价格。
  由于资本账户的不开放,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压力来自贸易账户的变动情况,其变动压力主要来自经常项目的顺差或者逆差。而目前国家间大量流动的国际资本,在汇率的定价中并没有相应的地位。当前人民币的汇率压力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等一些与中国贸易量大的发达经济体,这些经济体承受着与中国的巨额逆差。
  目前的机制下,为了维持银行的外汇头寸额度限制和讲汇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央行需要参与外汇市场,经常买进外汇。由于个人、企业和银行不能按照需求储有外汇,外汇向央行集中,相关风险也向央行集中。
  二、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
  目前资本项目受到限制,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中,绝大部分由经常项目决定。外汇市场的参与者较少,市场机制也不完善,仍属于外汇初级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市场交易主体受到抑制
  现行外汇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参与主体不足。通常外汇市场有央行、外汇银行、客户和经纪人等组成。目前我国只有央行和外汇银行,交易过于集中。
  (二)供求关系扭曲
  现行外汇市场还只是一个与现行外贸外管体制相适应的本币外币头寸转换市场,并非具有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交易市场,由于市场中大部分客户的外汇需求被抑制,不能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与决定价格。银行间外汇市场构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的真正核心力量。目前的汇率只反映了这部分供求关系,因此,目前的汇率远不是整个外汇市场的真正均衡价值。
  (三)央行干预多
  目前汇率制度下,银行由于有外汇头寸限额,银行不能按照需求合理进行外汇头寸管理,超出限额的部分都会向央行集中。央行也不得已需要进入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吸收超过限额外的外汇头寸。此外,目前规定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还比较窄,为了将汇率维持在相应范围内,央行也需要频繁参与市场,进一步扭曲了真实的市场供求。其作为一个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
  (四)交易品种少,市场机制不完善:现行外汇交易市场的币种过于单一,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实际的贸易状况和多样的外汇交易需求
  单一的现货交易市场,缺乏期货交易等其他类型的市场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
  三、关于汇率形成机制的选择
  常见的汇率形成机制有三种,包括固定汇率、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以及有管理的浮动制度:
  (一)固定汇率制
  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保证汇率的稳定。实行真正的固定汇率制度往往需要各国付出很大的调整代价。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在出现贸易逆差时,由于不能调整汇率,会引起更大的外汇外流。此外,由于不能够真实反应货币的实在价值,不能有效地隔离出现的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固定汇率也容易在国际间传到通货膨胀。
  (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该制度下,各国货币当局没有义务维持货币的固定比价,不需要频繁干预外汇市场
  但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频繁且幅度大,为低买高抛的外汇投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制度下,一般投机者甚至连银行和企业也进行投机活动。这种为牟取投机暴利而进行的巨额的、频繁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三)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是目前较优的选择,这种制度结合了前两种制度的特点。一方面避免了固定汇率制度的僵化,可以及时对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做出反应和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浮动汇率制度下的频繁大幅波动,减轻企业银行的汇率风险,抑制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汇率机制,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经济、金融未来发展的态势。
  首先,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宏观经济预期还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金融市场不完善,缺乏健全的法规监管队伍,缺乏相关的高素质人才等条件。目前我国实际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汇率对市场的调节程度也不能完全发挥,因此适宜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其次,目前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均衡的汇率需求应该同时来自于经常账户和资本项目共同的需求。目前国内的利率也没有市场化,这些因素在汇率的形成中都有相当作用。所有目前的汇率需要货币当局的不断纠正,管理就比较重要。总的来说,经济自由化,资本自由流动式总的趋势,贸易伙伴基本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这些外部环境要求我国的汇率制度向更开放的方向发展,目前来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正确的选择。
  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思考
  中国是一个转轨经济国家,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且外向型经济已占较高比重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当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
  (一)强化外汇市场建设
  通过降低外汇市场准入门槛,增加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范围,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纳入,使汇率能够反映真正的市场供求关系。此外,在目前外汇预期交易、掉期交易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满足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需求。短期内,需要大力发展代理业务,长期就要打通零售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统一市场。   (二)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
  目前我国对资本项目仍然实行管制,目前的外汇需求中缺少了资本项目这一部分,这部分的需求被抑制。完整健全的外汇市场需要反映市场上所有参与主体的各种需求,必须逐步实现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外汇供求关系才能得到更客观真实的反映。但这个过程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接受程度,可与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协同进行。
  (三)加快利率市场化建设
  在资本自由流动,利率和汇率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与汇率呈现联动关系。汇率与利率有密切关系,一个作为汇率的对内价格,一个作为对外价格。利率变动会引导资金流向,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如果利率是扭曲的,汇率也是扭曲的,对国民经济的配置必然出现扭曲。目前我国利率虽有一定市场化进展,很大程度上依然由政府制定,往往出现扭曲。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汇率的单独市场化也是不现实的,两者需要相互配套,相辅相成。
  (四)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
  我国目前的外汇交易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是美元的即期交易。火大浮动的区间,可以给市场参与者更大的空间。调整的结果更接近于市场的真实供求。另一方面,也减小了央行参与市场交易的频率。当然,扩大区间要考虑我国的宏观经济需求,循序渐进,不能一步到位。
  (五)完善做市商制度
  我国目前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是央行,需要做市商来分担央行的压力,直至逐步退出。目前的制度中,做市商很难独立做市,不能灵活报价和对冲风险。完善做市商制度,要求逐步放松外汇头寸的管制,并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六)积极完善各项配套条件和措施
  首先要促进宏观经济结构的转型,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型转变。其次要建设培育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已成网络,资金在各国之间流动,国内市场已不能完全独立于国际市场。只有国内市场完备健全,才能适应要求。在建设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同时,也要加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建设。最后,加强金融市场中的各参与主体的建设,推动其市场化进程,增强其竞争力,尤其要推动商业银行的改革,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和抗击风险的能力。
  五、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目前的汇率制度很难长期维持下去。综合多方的利益,需要对其进行渐进式改革。改革的方向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内外协调和均衡发展,并维持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逐步放宽汇率管制,需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并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才能在可控的范围内对汇率进行渐进改革,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明亮.完善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相关思考[J].现代商业,2007(20).
  [2]杨晓丽,吕德宏.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进程中的局限性及对策[J].经济师,2008(05).
  (编辑:龙大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416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