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松颖 贾会棉 刘巧茹 解娇娜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让进入城镇的新生代农民稳定就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意义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加快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
  关键词:河北省;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中图分类号:[F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明确要求“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并将此问题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个重点。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年龄在16岁以上、在城镇主要以非农业为主的,户籍在农村的青年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对农村和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认知、认同度和工作生活期望值,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一个规模与日俱增的年轻群体,他们会对城乡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河北省城镇化建设从总体上看,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在加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据河北省统计局统计,2012年末,全省城镇化率为46.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达到3410.53万人,比上年增加108.86万人。其中,唐山市、石家庄市、廊坊市城镇化率超过50%,分别为53.60%、53.47%和50.60%。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因此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让进入城镇的新生代农民实现稳定就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意义
  1.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不仅仅是到城市里居住,而且还要在城市中享受城市居民同样的市民待遇,拥有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据统计,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约450万~500万,占外出农民工的60.9%。这个庞大的群体到城市生活,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有效的转移,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地区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地区“民工荒”的问题,实现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应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制度层面,即获得了作为城镇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二是经济层面,即获得稳定的工作及较高的收入,形成和城镇居民相近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三是心理层面,即从心理上逐步拥有市民意识,并成为城市权力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融合过程实质上是要建设城乡一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让他们真正享受城市化、现代化的成果,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尊严,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障碍
  1.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制约了其市民化的进程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其市民化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具备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首先,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总体偏低。据统计,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比上一代农民工高1.6年,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近30%,从数字上看,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仍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与城市青年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其次,新生代农民工接收的职业培训较少,职业技能缺乏,导致许多农民工主要从事体力型和低技能型职业,不能适应技能型工作岗位,工作情况不理想,职业前景模糊,生存压力很大。再次,新生代农民工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思想观念落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他们交友圈子狭窄,缺乏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精神文化生活面临困难。这些都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2.现行的户籍制度及其衍生制度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目前,我国仍然实行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户籍制度以及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制度,形成了城乡人口等级分明的二元社会结构,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首先,二元户籍制度下,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身份和地位不明,不能享受正常的城市居民的市民待遇和社会保障服务,在就业中存在工资歧视、雇佣歧视和职业歧视,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其次,户籍制度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障碍。我国户籍制度规定,子女随父母落户,农民工户口在农村,子女虽然生活在城市却不会有城市户口,而城市户口是城市公办学校招生的基础,因此会影响到其子女能否在城市接受持续、稳定的教育。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就谈不上新生代农民工真正的市民化。
  3.较低的收入水平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经济因素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基础。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偏低,并且经常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工作变换频繁。近年来,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要将工资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基本生活品的消费支出,更别说在城市买房落户、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了,城市中较高的生活成本使新生代农民工难以承受,这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最现实的问题。   三、加快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
  1.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其就业创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纳入全省劳动培训计划,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要坚持职业教育与在岗培训并重,发挥职业学校和用工单位的主导作用,合理划分政府、企业、学校的职责。政府部门要增加公共经费,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职业技能鉴定,对考核合格者发放职业能力证书,并作为大城市落户的优先条件,调动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用工企业要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按国家规定提取并使用职工培训费,对这部分开支可在税前列支,来调动企业开展培训的积极性,使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接受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学校要负责农村初高中生毕业后的职业教育,让未考取大学的农村初高中生,都能免费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教育,增加其进入劳动力市场后获得稳定工作的技能。
  2.创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管理体制
  为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尽快融入城市,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创新使新生代农民工扎根城市的社会管理体制,多出台以实际居住地为依据的社会管理、社会福利政策,相关政策不再与户籍挂钩,从制度上淡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差别和身份意识。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迫切的“市民待遇”的愿望,应将他们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随后再完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适合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就业特点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如缴费率低、覆盖面广、养老金待遇水平总体不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又高于农村的养老保险。研究户籍制度改革,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分类开放,大城市可以优先将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高级技工等有突出贡献者准予落户。对于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应加快放宽落户条件,促进符合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使其工作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逐步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让他们在城镇里永久性安居乐业。
  3.广泛开辟就业、创业渠道,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稳定就业
  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为城市文化所接纳,需要具有相对稳定的职业,这种职业带来的收入及社会地位能够形成与当地人接近的生活方式,受这种生活方式影响和与当地人的接触中,逐渐形成新的、与当地人相同的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目标,经济是基础,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前提条件。首先,职能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保证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签订长期合同,给农民工入保险,保证新生代农民工有一份稳定的、工资较高的工作。其次,要广泛开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渠道。要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二、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扶持措施。第三,针对于有自主创业想法的新生代农民工,应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自谋职业、返乡创业、兴办工商服务小企业,从而在经济层面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
  参考文献:
  [1]张慧,郝勇.基于SWOT分析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0(09).
  [2]魏天辉.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利保障[J].安徽农业科学,2011(01).
  [3]高俊民.加大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培训[J].企业导报,2010(10).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政策研究”(编号:12456222)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510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