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时代顺势而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静

  【摘要】在市场竞争全球化、消费需求多样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等多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时代已来临。我国当前进一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是顺应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综合金融集团是目前金融业综合经营的优选模式,且优势突显。但综合金融集团在综合经营过程中,会面临来自金融创新、内外部监管等各方挑战,应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有效的监管。
  【关键词】金融业 综合经营 优势 挑战
  2008年1月,银监会与保监会正式签署《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以及有效隔离风险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平等互利原则,可以开展相互投资试点。自此,我们看到国内金融业发生了一场持久精彩的化学效应。银行中,交通银行从中国人寿接过中保康联人寿51%的股权成立交银康联,中国银行获准通过中银保险参股恒安标准人寿;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参股了广发行等多家银行、中国平安收购了深发展。当然,还有更多的银行、保险等金融公司在做类似的联姻,国内金融机构正在加速发展金融综合经营探索之路,向综合金融集团迈进。
  一、内外因共同推进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时代的到来
  (一)内因推动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
  市场竞争的全球化,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内需,使综合经营成为我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不仅面临国内的竞争,更面临来自国际的竞争,金融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必然走综合经营的道路,建立高度集中、大规模、市场领先的综合金融平台,才能持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消费者需求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创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最佳客户体验成为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战略目标。国内金融业积极尝试综合经营,按照客户切身需要出发,满足客户的投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实现公司、客户双赢。
  (二)外因推动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
  外部环境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金融自由化不断加深,由分业经营走向综合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潮流。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国金融机构加强与国际接轨,又为搭建综合金融平台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金融监管水平的支持和治理机制的完善,为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时机。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金融机构早已通过金融综合经营积极开展交叉销售业务,发挥集团资源的协同效应,现阶段我国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恰逢其时,既有金融监管部门的试点政策支持,又有国外经验可寻。
  二、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现状及特点
  (一)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现状
  我国由于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政策,且对非金融机构投资金融机构没有法律限制,所以我国金融业多采取的综合经营模式是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持有多个金融机构股权,开展综合经营。主要有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控制着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信托等机构的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如中信、光大、平安;第二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如建设银行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工商银行的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中国银行中银控股公司;第三类是企业集团在产业资本投资中形式的金融控股公司,如宝钢、山乐电力;第四类是一些地方政府整合当地的金融机构组建的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如上海国际集团、安徽国元集团。
  (二)综合金融集团定义及经营特点
  从广义上讲,凡从事金融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均可统称为综合金融集团;而狭义上讲,目前我国可以称之为综合金融集团的公司,特指第一类金融控股公司,即由于历史及政策性原因形成“母公司控股、子公司分业经营”的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的“综合金融集团”均指狭义)。
  综合金融集团的综合经营特点是:母公司负责集团的整体战略决策,本身并不从事具体业务运营,通过持股的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信托等子公司来经营相关业务、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子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营业执照,子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和人事权都直接受制于集团公司。目前国务院首批试点经营的三家金融控股公司——中信、光大、平安,已逐步构建综合金融集团架构,这类综合金融集团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客户信息资源共享以及降低单一业务所产生的行业风险等方面具有其他金融企业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是目前金融业综合经营的优选模式,国内金融控股公司应加快构建综合金融集团战略转型步伐。
  三、综合金融集团综合经营优势突显
  (一)综合金融集团更能体现协同效应优势
  综合金融集团基于对客户多样化金融保险需求分析,采取交叉销售及多元经营模式,更能充分发挥子公司之间在管理、财务、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提升集团运营效率和整体收益。以平安集团为例,中国平安2012年实现净利润200多亿元,公司总资产为28442.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5%。平安集团旗下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支柱业务在逆势中仍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交叉销售的渠道贡献度功不可没:平安产险车险保险收入的55%来自于交叉销售及电销渠道;平安银行总计新发行信用卡中的53.6%来自于交叉销售及电销渠道,新增零售存款中的5.9%来自于交叉销售渠道。
  (二)综合金融集团的金融创新与服务一体化优势
  在金融一体化的推动下,国内大多数消费者与时俱进,越来越愿意选择全面的、便捷的“金融超市”、“网络金融服务”,综合金融集团模式有利于促进体制、机制、产品、服务及渠道创新,“一站式”金融服务业务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完美结合(如:平安一帐通、光大出国通等),集团旗下子公司间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让客户在一个品牌下获得实实在在的、优质的综合金融消费体验,享受“多个产品、一站式”省时、省力的高效率服务。   (三)综合金融集团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优势
  我国综合金融集团采取的“集团控股、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管理体制,这种金融控股模式是利用多行业经营来分散风险,把旗下各子公司纳入到集团控股公司的营业范围内,但彼此之间,尤其是与银行子公司之间设立了防火墙,一个子公司出现经营危机,难以波及到其他子公司和控股母公司。综合金融集团一般具有更均衡的业务组合、更稳定的核心负债,不同类型的业务收入之间不仅存在互补性,也有替代性,因而其流动性风险相对较小,有利于抵御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风险,防止风险在集团内各子公司间传递,实现稳健发展。
  四、我国综合金融集团面临的挑战
  (一)实现真正意义的综合金融集团还需深度整合资源
  目前我国呈现雏形的这些综合金融集团基本是“一业突出、主辅结合”的模式,主要依托集团内核心金融机构较强的掌控力,经营模式、管理流程和产品种类也都相对简单,金融创新能力不强,协同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我国综合金融集团在未来有巨大成长空间的同时,也将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首要的挑战,即如何真正地实现综合金融的核心,即 “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称之为综合金融。如集团旗下有银行、保险、证券及信托等子公司,但他们各自为阵,互无往来,这种经营模式不是真正的综合金融。综合金融集团真正的意义在于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各业务间互为因果、互为链条、互为补充,实现各子公司并驾齐驱,产生整体的协同效应。
  (二)防范金融综合经营风险还需内外监管
  综合经营的最大优势在于发挥协同效应,最大风险是如何防范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引发的风险传递。对综合金融集团内部而言,需要做好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风险隔离,设立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的防火墙,同时在集团及子公司之间对信息流通、人事安排、业务联营及资金融通等方面做出禁止或限制性制度安排,防范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和风险传染,使防火墙真正发挥隔离风险的作用;外部而言,政府与监管层要从我国金融发展整体架构上适当规划引导,在资产管理业务上,在法律依据、监管政策上适时调整,实现有机整合,更好地防范各类潜在风险。
  (三)可持续发展综合金融还需创新
  创新是综合金融集团成长活力的源泉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新的时代正在孵化新的行业,综合金融集团在销售模式、服务、产品上的创新势必与科技接轨,我们的综合金融集团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语音三大方向上的应用需加快节奏,抢占先机,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强调购买的自主性、便捷性,提供一个客户、多个产品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利用大数据对金融产品的定价、设计甚至营销模式的深远影响;利用智能语音做好客户服务等,持续推动金融综合经营,坚持走好科技引领综合金融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董裕平.中国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恰逢其时[J].董事会,2009(08).
  [2]吴晓灵 .金融综合经营趋势[J].科学决策,2004(09).
  作者简介:肖静(1977-),女,上海人,金融类经济师,供职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市场经营部,研究方向:寿险经营推动及交叉销售。
  (编辑:张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624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