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利用财政政策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边俊杰 陈水连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调整,当年我国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我国弱势群体是无法通过劳动力市场完成就业选择的,这类人群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本文针对我国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对我国通过财政政策促进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弱势群体;就业;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弱势群体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弱势群体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主要问题,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弱势群体这个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型时期,弱势群体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等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我国利用财政政策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问题。
  一、弱势群体的定义
  当前我们国家的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如果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没有解决,必将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群是弱势群体呢?当前对弱势群体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弱势群体进行定义,可以将弱势群体看成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经济非常贫困,生活质量非常的低,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从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弱势群体是指生活有困难或者生活有障碍的群体,导致他们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其形成原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导致社会成员对这一发展不适应。
  弱势群体的自身应变能力非常低,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弱势群体是因为疾病、灾害、意外事故等导致他们失去个人生活能力,或者是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失败者以及有劳动障碍的人员,弱势群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弱势、不利的地位。也有人认为弱势群体是生活在城镇中,因为各种原因其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逐渐被社会疏远,没有生活来源或者经济收入较低的群体。
  综合以上分析,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对弱势群体进行分析,弱势群体在经济、社会地位、自身劳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和较低的位置[1]。在弱势群体中城镇弱势群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三无”人员、下岗人员、残疾人员、精神病人、孤寡老人等。从就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弱势群体看成是无职或者低职人员,其从事的职业在社会中处于较低位置。
  二、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弱势群体是当前社会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不管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社会中都会存在残疾人员、退休人员等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的人群,以及一些失业、贫困等社会性较弱的群体。导致一些人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经济上的、文化上的、社会上的、政治上的或者自然的等因素都会造成一些人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综合分析认为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经济体制和社会的转型。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非常的复杂,有自然因素,也有个人因素,同时还伴有社会因素,在这些原因中深层的影响因素为社会结构的转型,导致很多问题不断的出现,这些问题大多为不可协调的问题。弱势群体的产生和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之间的联系为:从宏观的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的产物,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为产生优胜劣汰的经济效应,在经济体制转型或者社会结构的转型中,这些发展趋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转变,在转型的过程中产生的弊端要大于利。弱势群体的产生和政府的利益分配制度的调整有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利益选择,而政府没有能力对所有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进行保护,部分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失,进而是某些社会成员进入到弱势群体的行列中。弱势群体不断增加,而且其再就业的难度非常大,我国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建设跟不上。
  2.就业体制、企业的转型、社会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大批工人下岗是企业就业体制的转型、以及相关政策转型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体制的转型,导致大批的人员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还因为我国存在重复和盲目建设,导致在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企业被社会淘汰,大量人员下岗。弱势群体的出现是社会结构不合理、不公平的表现,很多弱势群体的成员其产生和社会结构的不合理有密切的联系。社会弱势群体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其产生主要是社会福利的不完备以及不健全等造成的,弱势群体的经济来源匮乏,在社会地位、心理上、文化上等方面长期处于隔绝的状态,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就会被排斥,自身又存在弱点,没有技能、没有学历等这些因素相互的影响,导致他们的社会关系处于社会的边缘,在社会中被排斥,这些都是社会转型期间产生的不合理社会结构的结果。
  3.文化素质和社会资源缺乏。弱势群体的在社会认知、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变化,而且呈现弱势文化的状态,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就是文化素质角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例如弱势群体中的下岗工人,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技术能力有较低,职业的选择观念非常陈旧和落后,正是因为不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在加上自身的某些原因,导致他们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2]。弱势群体进入弱势的环境中是因为他们的发展能力和机会被剥夺和丢失了,根本原因是因为其社会资源的缺乏,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对于社会的转变没有较强的承受能力。
  三、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成为国家、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弱势群体这个问题逐渐的显露出来,其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约为1.5亿到1.8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1%到14%,弱势群体的发展规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弱势群体这个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1.我国弱势群体中低素质人员的就业现状
  在弱势群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低素质人员,而且低素质人员的发展规模非常的惊人,据统计在2002年我国的初中毕业生有1904万人,其中高中录取的有677万,中职教育录取的有470万,没有继续升学受教育的有757万,其占据全国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39.8%。近几年随着我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初中毕业生的毕业人数在大幅度增加,但是没有进行继续教育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低文化素质的人员在弱势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在逐渐的增长。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些企业更加愿意雇佣一些文化素质高、技能水平高的劳动者,很多年轻人员因为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没有一定的技能,也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而在劳动市场遭到排斥,就业机会少,我国低素质人员的就业状态不容乐观。
  2.弱势群体中妇女的就业现
  当前我国妇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自主权利,但是很对企业对妇女有排斥政策,不接受女职工,即使招聘的有女职工,也不愿花费过多的经历在女职工的培训上,因此女职工较多的企业,中老年妇女则先行下岗,当前我国妇女的就业环境在不断的恶化。
  女性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和男性有很大的差别,当前我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有显著的提升,但是农村女性是受教育程度还是普遍较低,仍然和男性有较大的差异,女性的在业率和男性相比有显著的差异,而且女性的在业率成下降趋势。
  3.失业在就业人员的就业现状
  当前我国有非常大数量的下岗人员,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结构的调整,导致我国下岗失业的人数的不断的增加。失业人员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状态不容乐观。2002年我国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在26.2%,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率低,主要是其文化水平较低,在当前的劳动市场受到各种排斥和歧视,因此下岗人员再就业率低。当前我们国家出台了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一些政策,将我国下岗人员再就业提升,虽然我国下岗人员再就业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我国下岗人员非常多,想要彻底的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这个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4.老年人、残疾人就业现状
  在弱势群体中有一部分组成人员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阶段,老年人在社会中占据大部分,因此老年人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5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业率在3.07%,其中男性高于女性。残疾人员就业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问题,残疾人在就业问题上经常被称为残废人,受到企业的歧视,在社会中受到不公平对待,政府对待残疾人只是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残疾人员进行帮助,对残疾人员的劳动权利不是很重视。虽然残疾人员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其劳动能力下降,但是他们的劳动能力并没有完全的丧失,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前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国残疾人员[3]。
  四、我国利用财政政策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对策
  1.以经济补偿的方式促进弱势群体就业
  我国弱势群体是当前社会的焦点,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是国家和政府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弱势群体就业,我国政府采用经济补偿的方式,激发企业雇佣弱势群体的积极性。例如愿意吸收并接纳弱势群体的企业,国家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鼓励企业积极配合政府的政策,帮助我国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我国还根据欧盟国家实施的工作分享补贴,制定了适合我国企业发展和弱势群体就业的政策,促进弱势群体就业,工作分享补贴是对在职人员进行补贴,将他们的劳动供给降低,让其和失业人员一同分享工作,通过工作分享补贴政策鼓励在职员工进行工作轮换,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让其送一些正式员工去培训,让失业人员暂时的接替企业的空缺岗位,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在职人员的工作技能,还为失业人员提供了一份工作,进而提升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2.合理的对政府预算进行控制和安排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在逐年的增加,尤其是今年我国财政支出,超过了3000亿元,这为扶持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财政支出的合理控制和安排,为我国弱势群体提供更多资金保障,将我国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升,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其次通过对政府预算进行合理的安排,不仅可以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进行解决,还可以促进弱势群体就业。通过对政府预算进行合理的安排,增加我国弱势群体的就业培训资金投入,提升弱势群体的就业保障。
  3.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当前我国制定的税收有政策的实施,促进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已经涉及到新办服务型企业、新办商贸企业、现有服务型企业、个体经营等,这些企业需要和弱势群体中的下岗人员或者希望就业的人员签订3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在经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审核确定后,3年内将对企业的税收减免30%。对于弱势群体中的个体经营者,在其领完税务登记证以后,3年内将免收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
  4.安置弱势群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税务局规定,弱势群体中的残疾人员提供的加工等劳务,将免征其税务,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其中安置残疾人员在企业生产人员50%以上的企业,经税务机构审核以后,进行税务的先征后返政策,在企业纳税10日内,完成税收缴纳税款,由税务机关填开收入退还书,将其缴纳的全部税款进行返还;安置残疾人员在企业生产人员35%以上50%以下的企业,给予部分税款的返还等[4]。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税收减免,跳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
  小结
  弱势群体是当前社会和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促进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我国国家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其中财政政策最为明显。国家促进弱势群体就业制定的财政政策有:扶持弱势群体财政专项资金、弱势群体税收优惠政策、下岗弱势群体税务减免以及优惠政策、政府预算安排、经济补偿等,从不同的财政角度收入,促进弱势群体就业,提升我国弱势群体的就业率,将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杰,王卉,刘露.城市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新西部(理论版),2012(11):30-31.
  [2]付伯颖.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3]李立伟.促进城市弱势群体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
  [4]毛燕.现阶段我国扶持弱势群体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
  作者简介:边俊杰(1975-),男,河北保定人,经济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实践。
  陈水连(1968-),男,江西石城人,主要从事赣州市财政局财政管理实践工作。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提升弱势群体就业能力的财政政策》(09YJ234)阶段性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929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