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预算对金融业风险控制的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安琪 刘喆

  摘要:金融业是实现经济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由于行业结构特殊性而对企业经营提出了多方面要求,以维持整个行业结构拍的持续运转。近年来金融行业遭受国内外市场冲击,经营者拟定决策面临的风险系数越来越高,根据行业风险采取可靠应急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金融业发展现状,对其潜在风险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会计预算应用于金融业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会计预算 金融业 风险 控制措施
  近年来国家对金融行业经济给予了诸多优惠政策,推动着新兴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升级,帮助企业们解决了许多日常经营方面的困境。为了进一步强化金融产业的盈利实力,企业不仅要注重市场占有比的扩大化改革,还要对潜在的市场风险执行有效控制方法。会计预算是掌控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措施,金融企业注重会计预算可大大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减小了市场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金融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402亿,同比增长28%。第三季度增速较2季度回落10百分点至25%;但较12年同期同比增速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277亿,同比增速较12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至20%;中小银行该项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较12年回升22个百分点至57%。
  二、金融业经营风险主要形式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同时,多项经营也对金融业带来了诸多的风险性,这些风险往往是企业经营决策失效的根源。金融业经营主要风险形式:
  主观风险。对于金融产业而言,整个金融体系能否正常营运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主要取决于金融业的整体趋势,并且与企业经营决策有着密切的关联。产业结构变动对金融企业造成的风险损失不可估量,经营者面对产业变动难以及时地应对处理。比如,当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主要产业比例发生变动时,金融体系决策方向也会发生变化,经营者未及时调整营运措施而引起损失。
  客观风险。除了金融企业本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客观条件变化也是风险的另一大原因,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也是不可预测的。一般情况下,金融业客观风险包括:政策变动、供需变动、价格变动等,以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客观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企业无法对金融资金链提前做出异常反馈,当风险发生时也就无对策可实施。从这一方面对比,也说明了金融企业风险预测力薄弱。
  三、会计预算对金融业风险控制的指导
  金融业是国民产业结构的主要构成,对国家经济事业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金融业发展维持了持续增长趋势,尤其银行业发展优势十分明显。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国内金融业产值收益水平持续上生,预示着行业经营水平的快速发展。但是,面对日趋明显的金融业风险问题,企业必须发挥会计预算职能,提前做好风险的预测及应急准备,尽可能降低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
  (一)会计预算
  会计预算是指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它将各种经济活动的计划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依据经济学理论,企业会计预算通常分为总预算和责任预算两个部分,金融业借助会计预算控制风险,也要结合总预算、责任预算两方面工作。
  (二)会计预算对风险控制的指导
  总预算。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性政策实施,金融产业所涉及的面域更加广泛,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金融领域,而是扩大为多个行业的组合式经营。总预算是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而确定总的、全面的目标和任务。金融企业在经营阶段要做好总预算工作,根据年度发展计划及市场战略需求,制定一套比较科学的总预算方案,指导企业朝着更加持续的方向经营。金融业总预算内容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生产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现金预算、技术改造措施预算以及预计资金,平衡表和预计收益表;
  责任预算。责任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级责任中心的收入,责任成本费用、责任资金和责任利润。在我国,责任预算的编制主要采用指标分解的办法,通过指标分解,制定各级责任预算,并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的责任预算体系,从而达到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其企业需参照会计预算操作流程对总预算进行分解,从而形成的各责任中心自己的预算。金融业责任预算实际上是把总预算所确定的目标,按照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进行划分,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层组织,从而保证实现整个企业总目标的预算体系。财务部门要安排专业会计人员从事预算活动,严格执行好每一项金融数据处理流程,这样才能保障金融数据的可利用性。
  四、结束语
  金融业是国民产业经济的重要构成,发展金融业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市场经济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针对金融业经营存在的风险问题,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会计预算方案,实现金融经济结构的自动化升级,帮助企业解决现实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力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基础到政策工具[J].国际金融研究.2010(11)
  [2]闫海.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创新[J].财经科学.2010(10)
  [3]刘超,刘志威.保险业顺周期形成机制及其逆周期监管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5679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