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会计惯例的含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璐

  摘要:现代会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有许多定义、内涵是令人费解的,会计惯例就是其中一个,尽管国内大多数会计书籍都有会计惯例的概念解释,但是,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定义。笔者按照会计契约理论模型,阐述了本人对于此概念的理解,希望对有关人士予以裨益。
  关键词:惯例;会计惯例;会计原则委员会
  一、惯例
  惯例是两人或多人之间博弈的协调工具。如果通过直接交流来进行协调比较困难,所付出的代价较高或不可能,那么通过惯例来进行协调就可能对社会较有利。例如,假设存在以下两人博弈:
  列选手
  左右
  行选手顶(3,3)(2,2)
  底(2,2)(3,3)
  每一名选手都必须从两种可能的运动中选出一种。在每一个组合中,第一个数字是行选手的结局,第二个数字是列选手的结局。如果行选手选择顶,那么列选手最后是选左;如果列选手选择了左,则行选手最好是选择顶。既然选手顶行和左列彼此都是最佳选择,那么这个组合就构成了博弈中一个纳什均衡。同理,底右也是一个纳什均衡;顶右和底左都不是纳什均衡。
  一种行为要具备成为惯例的可能,须满足以下一些条件:首先,这一行为应该是周期性发生的,而不是偶然发生的。其次,惯例必须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行为。不仅每个人要按照这一方式发生行为,而且其他人也要按照这一方式发生这种行为。再次,按照惯例发生行为对每个人都有益处,不能只是少数人获益。
  二、会计惯例
  戴维森、斯蒂克尼和维尔认为会计惯例是广义的,作为会计方法不需要经过官方批准。相反,经过官方批准的会计方法应称之为会计原则,由此,在会计惯例与会计原则之间就建立了一种互不相容的关系。
  然而,会计原则委员会却认为会计惯例是狭义的。1971年,该委员会从一组被称为“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中,列举了一些经常被写作人员引用的项目,例如,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单位、会计分期等。实际上,会计原则委员会将所有的会计实务都定义成了会计惯例。然而,“普遍适用的会计原则”中包含了6个“计量原则”和3个“修订惯例”:稳健主义、强调收益的重要性和在会计的整个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这些会计惯例被大量应用,纷繁而来,使得广大读者群体无所适从。
  会计惯例是在会计实务中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习惯做法,它不违背会计政策原则,又可以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所以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采用,人们接受某一会计惯例以后,一般不愿去轻易改变,因为改变会增加麻烦,改变或舍弃会计惯例会对使用主体产生新的搜寻成本和调整成本。所以,只要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使用主体出于利害关系考虑,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前述做法,仍将继续保持目前的会计惯例。
  会计惯例区别于会计的“经济特征”,只在于主体偏好会计“经济特征”中的具体选择,而不在于是否具备经济理性。然而,会计惯例与会计的“经济特征”的区别对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一旦某项会计问题被当作是会计惯例,那么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就会迅速地选择一项会计准则,以使的调整成本最小化,否则的话,对所有不同主体而言,所有的不同选择都是同样可取的。另一方面,如果在会计惯例中包含了会计的经济特征,则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做出会计准则的选择之前,还必须找出每一种选择对各主体经济影响的结果。
  在簿记实务中,帐页的左边记借,右边记贷,按照上述分析,也是一种会计惯例。如果将这个会计惯例反过来,即右边记借,左边记贷,在某些国家已是一种通行做法,所有主体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除非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发生了调整成本。又如,资产负债表中一般是按流动性的递减而不是按流动性的递增的顺序来列示资产和负债,但如果违反这一会计惯例,改为按流动性递增的顺序列示资产和负债,那么是否会影响主体的利益呢?一旦不采用这种会计惯例,势必会带来不小的麻烦,并且各个使用主体会付出额外的精力来审计、阅读和解释财务报表和会计账簿,所以会发生不菲的追加成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5995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