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士别三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特利

  吕蒙为三国时代东吴名将,生平最大的事迹,来自于与陆逊合作,计擒关羽而后声名大噪。
  据资治通鉴记载,吕蒙原只是孙策旗下小兵,后得孙权重用,屡建战功,但孙权告诫他“必须学习,才能鉴往知来,进一步出谋划策”,吕蒙因此开始勤念经书武略。后来,在关羽水淹曹操七军,势不可挡时,吕蒙先示弱麻痹关羽的判断,再以白衣渡江,突破关羽的防线,而打下了樊城成功的一战。当时,原本轻视吕蒙的鲁肃,也才惊呼他已非吴下阿蒙,而因此也为后人留下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成语。
  这个故事是说,对于“士”来说,分别几天再相见时,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其实对于任何人和事来说,都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变化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没有不变的事物,只不过有的变化显得快,有的变化显得慢。吕蒙再怎么厉害,也不是三天时间就由一介武夫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大学问家,“一口成不成胖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都是一个道理,要有个积少成多的过程,说的文一点就是要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以今观之,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连年战乱的时代,吕蒙以一介军旅,还能持续进修,突破本身的限制(原本只需带兵,冲锋陷阵,不需规谋划策),进而提升自我,成为以谋略取胜的军事将领,实属难得;也难怪“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成语,因而流传了一千八百年,成为后人用来肯定与鼓励他人,努力与长足进步的通俗用语。
  “士别三日”之所以能被“刮目相看”,应当取决于“三日”(当广泛指一段时间内)专注于哪些努力。如果当年吕蒙的“士别三日”,只是一如往常的带兵操练,未能自我提升;或甚至只是满足于现况,而荒废日常的锻炼,那么不要说“三日”,哪怕“三年”后,都很难形成樊城之战成功的战略。若此,不仅历史可能被改写,可能也不至于有此流传一千八百年的成语。
  所以,要能被“刮目相看”,重点不在“三日”或“三年”,而在三日或三年的期间,我们专注于哪些努力与改变。
  以现今企业管理来看,士别“三年”或“十年”,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而似乎其中一致的共通点为,成功的企业都曾下过苦功,专注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可能是策略目标,可能是生产效率,可能是研发能力,可能是通路布局,也可能是产品创新等等。最近红遍全世界的阿里巴巴与马云,在过去15年的布局与努力,恐怕带给大家的不只是刮目相看,甚至是“刮目”、“刮心”、“刮脑”相看!
  令人刮目相看与得到肯定,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但达到刮目相看的目标之前,我们必须专注于“三日”、“三年”,甚至于更长时间的努力过程,专注于努力与创新改变, 才有机会孕育出令人刮目相看的结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50268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