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儒学的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志强

  摘要:在2000多年的传承中,《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基因深深地植根于国人的血脉之中。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精华――拙政园,其环境艺术表现中受到很多的影响。
  关键词:拙政园 苏州园林 儒学 建筑 影响
  0 引言
  中国文化的主体是儒、释、道三教合一,这些始终如一的贯穿于苏州园林中。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那些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造园子们始终将孔孟之道、儒家学说奉为圭臬。如:孔子认为对于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礼的要求,在苏州园林中有很多就体现了这些具体的要求。
  苏州园林集中了士大夫的艺术体系,精通琴棋书画的文人经过代代经营使苏州园林具有自然美的生态、山水诗的意境、山水画的美景,又是书法艺术的宝库,成为人类环境创作的典范,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 儒学
  传统和道统在儒家文化中分别指向生命对历史文化的态度以及生命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他们共同体现着人类文化生命的历史意识。也就是说,人的生命就是文化的生命,人生命的延续就是文化生命精神的历史延续,人起到了连接传统和道统生命扭结的作用。在自身生命里,儒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识主要表现为文化生命和历史文化的高度统一。
  2 园林发展史
  苏州从宋代起,一直到元、明、清千余年来,一直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时至今日,苏州仍旧保存着很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为了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园林中的建筑在布局、结构以及造型风格上都运用了很多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如对景、对比、衬托、层次配合、小中见大以及以少胜多等,将园林中的亭台楼阁以及泉、石、花木等组合在一起,使得苏州园林具有自己独有的总体特色。
  3 拙政园
  拙政园作为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更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其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最初本为唐代释然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成了大弘(宏)寺,一直到了明正德四年也就是公元1509年,仕途失意而归的王献臣(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归隐苏州并将其买下,此后历时十六年修建完成,并且聘请了著名的吴门画派文征明参与了设计蓝图。
  4 拙政园的建筑环境艺术中儒学痕迹
  4.1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和中国的文学、绘画艺术都受到了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作为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在我国具有深渊的历史渊源。以水为中心是拙政园布局的主题,总面积的1/5为池水面积,临水筑造了形式各样的亭台轩榭,全园共分为三部分,即东、中、西,其中最主体和最精华的部分是在中园。
  “比德”是文人造园时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叠山理水,是因为文人将山水作为道德精神的比拟象征,比如拙政园梧竹幽居的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在这方面,体现了儒家以“礼”来规范人们回归“天道”的理想。
  4.2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院合一,既可以供观赏、游玩,又可以居住,在此能够让人体验到舒畅的生活。在人口密集以及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建筑形态,那是人类依恋自然,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由于拙政园不但具有齐全的建筑类型,并且保存相对完整,此外,拙政园还能够系统全面地向人们展示出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装修、家具以及陈设等很多内容,真不愧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要代表。由于拙政园反映了当时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主要的建筑代表作品。此外,受到其建筑风格的影响,很多的民间建筑在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上都向其靠拢,这样充分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4.3 苏州园林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影响 拙政园中园林厅堂的命名、楹联、匾额、雕刻以及装饰、花木椅等都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除了作为精美艺术品点缀园林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储存了大量的文化、历史以及思想科学信息,具有深广的精神内容和物质内容。有的反映儒、道、释等各家哲学观念和思想流派,有的宣扬人生哲理和陶冶高尚情操,有的则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并通过化景为情思而获得精神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学习借鉴苏州园林中环境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人与自然的合一思想,这些是我们后人所要思考学习的。
  5 结论
  曹聚仁先生作为散文家就曾经说过:“苏州才是古老东方的典型,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不仅创造了美好的、诗一般的梦幻境界,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中华农耕民族最高最优雅的生存智慧,也就是罗素在《中国问题》中所说的东方智慧,成为诗意地栖居的文明实体。
  苏州园林是具有“三绝诗书画”的士大夫们所“写”的“地上之文章”。中国的“士”,承载着社会道义和良心,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文化的魅力正导源于士大夫的人格精神。
  参考文献:
  [1]蔡茂松.孔子的文质论[M].《孔子研究》.
  [2]世界遗产选辑[J].中国-苏州古典园林.
  [3]朱青青.拙政园之画境研究[D].山东大学,2012.
  作者简介:郭志强(1984-),男,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咸阳师范学院设计学院,从事设计艺术学教学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694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