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东侠

  作者简介:李东侠(1971-),女,硕士,教授,从事教育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摘要:职业教育的主体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校企合作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并不能良好地运行。本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校企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办学条件,是能否办出特色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尚处于浅层次、初级阶段,其深度和广度都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点。
  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1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意见,对校企合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校企合作的实行,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少与之配套的可供操作的法律法规,使得校企合作没有进入实施性的深度合作。对于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划分等,直到目前,现行的高职教育法律法规都没有做规定,校企合作主要还是由高职院校来主动推动的,起着管理、规范、考核、监督作用的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
  1.2管理体制薄弱、缺乏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
  目前,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成立相应的校企合作专门协调管理机构,来负责校企合作的运行的有关事宜。校企合作仅靠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协议及道德约束,政府只是起到宏观层面上的引导作用,是很难良好运行的,一旦在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伤害了双方的感情,是难以得到充分协调的。仅依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政府对于企业合作的管理处于真空和缺失状态,是无法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也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运行机制。
  1.3企业的主体作用未发挥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多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有时学校还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有些企业在思想观念上根本没有合作育人的理念,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任务,跟企业无关,企业只负责选用人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和积极性决定了校企合作是否能够深度融合,是否能够顺利实施。
  1.4高职院校自身的吸引力不强
  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自身能力取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技术服务能力、师资力量等。由于高职的办学时间短,不少学校办学理念模糊,实训设备不足,科研能力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等,导致办学质量不佳,自身的吸引力不强。企业难以与高职院校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归根结底,还是对高职院校合作的能力不认可,尤其是合作企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合作企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反映了对学校的评价和认可度,也是企业选择合作学校的依据。
  1.6高职院校缺少校企合作的管理
  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中的认识还未实现真正意义的转变,许多学校还没有设立校企合作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相关工作还处于混沌状态,一般是由教务处或实训中心兼管,具体实施则是由各系部进行。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校更是缺乏过程管理及有效的监控,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程疏松、懒散、放羊状态,对学生的考核更是随便给个成绩了事。
  2.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2.1政府有效发挥政策指导作用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仅靠市场来调节是不够的,只有政府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高职资源的投入,明确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力发展。
  2.2完善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有足够的动力,才能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一是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增加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支持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实训设备等;二是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优惠政策;三是学院自身服务意识要增强,学校要发挥合作主体的作用,强化服务企业的意识,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
  2.3建立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主,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要想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尤其是企业的主动性,就必须找到双方互为服务的利益结合点,建立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形成资源共享的稳固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的利益结合点体现在:学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学生,合作企业优先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实训指导教师;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共同发展,共同进退。
  2.4建立校企合作协议制度
  校企合作协议制度是保证校企合作顺利开展和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是除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社会道德之外,最重要、也最合法的约束。学校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校企合作协议制度:第一,合作前,成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制定校企合作工作制度;第二,制定规范的合作协议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出现意外时的责任条款;第三,双方应加强沟通与交流,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与协议,如出现违反协议的情况,可以协商解决或按照约定的条款执行。
  2.5建立双方合作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校企合作能否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首先,宏观层面,政府应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其次,微观层面,在国家政策处于真空的情况下,学校、企业应积极寻求对策,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第一,成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制定校企合作实施细则,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如专业指导委员会等。第二,建立相关基础文件。如《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议》、《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第三,建立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企业参与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
  2.6建立优势互补的资源共享机制
  资源共享,有利于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要与企业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展职工培训、共同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等方法来实现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使企业在享用学校的资源优势的同时,既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学校的改革发展。(作者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春生.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合作双赢机制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6).
  [2]朱建.大力推进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J].中国电力教育,200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739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