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苗棣:改版冲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苗 棣

  我们的电视发展速度太快,难免浮躁,好像只能在改版中求生存。目的是没有的,改版就是一切
  新年伊始,北京和上海两大航空母舰级的电视台同时进行了频道大整合。频道重新定位,节目表大调整,许多原先的老牌栏目就地蒸发,即使保住性命也大都换了时段、位置,不少还改了样式,换了主持人。各地电视台的情况也差不多。春节前后这一段时间里,观众吃惊地发现,他们原来熟悉的一些频道已经不复存在,在原来的频道位置上的,是相当陌生又似曾相识的一堆东西。
  对于刚刚完成集团化改组的北京、上海两家电视台和正在进行有线无线合并的其他地方电视台来说,这似乎是势在必行。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自然要体现到频道节目内容上来。但观众却难免有些迷惑,原来已经养成的收视习惯被打乱了,要再重新养成一套收视习惯,需要一段时间;而在一般情况下,这段间隔总会伴随着收视率的下降和广告收入的减少。
  似乎也有例外。据报道:“《娱乐现场》节目调整前一直在北京台二套19:05~19:35播出。此次节目调整,北京台领导果断地将节目调整到北京四套影视频道同时间段播出。当时编辑人员还担心如此会断送节目的收视,播出两周后,央视索福瑞和AC尼尔森的收视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娱乐现场》收视率不降反升,由原来平均3.5%上升到了7%。北京台其他当家节目的收视率也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比如《音乐风云榜》节目由原来北京五套13:20~13:40播出,改在了北京二套18:25~18:55播出,收视率由原来的平均0.6%一跃升为平均2.2%左右,上升幅度之高,令人惊叹。”
  但仔细分析起来,可能就不那么令人惊叹了。《娱乐现场》由原来“妾身未分明”的北京二套转移至以电视剧为主的四套,改善了频道环境,找准了自己的阵地,又同它前面的《影视沙龙》、《明星档案》等娱乐组合及后面的热档电视剧配合成为一个整体,用国外节目编排行话来说,是处于一个最佳的“吊床”位置,收视率上升自有其必然性。换个说法,如果一个节目前后各有高收视率节目保驾,却还是没多少人看,那才真是出了大问题。而《音乐风云榜》从一个弱势频道(五套)的午间时段转移到强势频道(二套)的准黄金时段,收视率长一个多点实在不足以惊喜。俗话说“出水才看两腿泥”,一个电视台节目大调整,成果如何需要看所有频道的平均收视率。现在用两个节目的个例来说事,未免乐观得太早了点,而且有炒作之嫌。
  不过从这则报道的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另一层含义,就是在改版之前,电视台的上上下下其实已经意识到,改版难免会蒙受收视率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有一两个不降反升的节目才会让他们惊叹不已。明知有损失还要干,对于体制上已经基本上实行企业化的中国电视行业,涉及的当然不仅仅是勇气问题。
  首先有一个心态方面的原因。国外成熟的电视体系中有些“不老松”式的经典栏目,几十年如一日,很少变动。如美国CBS的《60分钟》新闻杂志,从1968年创刊,基本模式始终如一,几位主持人当年还算风华正茂,现在都是七老八十了,仍然坚守阵地。英国一个栏目化的电视肥皂剧《加冕街》连续播出了近40年,剧中原来的小孩子现在成了爷爷奶奶,但观众看到的还是那个《加冕街》。如果一个节目收视率不够标准,他们宁愿去掉这个节目,而很少费心思改版。对于整个频道的节目单,虽然也会在新演季到来时有所变动,但总是慎之又慎,尽量不改变大的格局。这是一种成熟心态。
  我们的电视发展速度太快,难免浮躁,因此改版成为一种永不满足的冲动。近年来,电视人见面打招呼,先问“你们改了吗?”一个栏目如果一年没有重要改动,领导和剧组成员都会忐忑不安,好像只能在改版中求生存。目的是没有的,改版就是一切。但锐意求新未必总有好的效果,《东方时空》去年的大改版可以说是大失败;而两年前北京台三个无线频道重新洗牌,也曾蒙受过不小的经济损失。
  至于此外的原因有点“说不好”,或“不好说”。我们各级电视台的领导更换频率颇高,每位新台长自然要把改换节目面貌当成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至于那些更大的领导,他们的“三把火”往往表现为对机构和体制的翻新,那当然会引起更大的震荡。所以电视节目的大整合、大改版,常常是形势使然,不得不为。好在老百姓总要看电视,新的收视习惯总会慢慢重新建立起来,前进过程中走点弯路,本来没什么了不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1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