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邮储银行难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邮储被“绿色网络”笼住
  
  ----这是一项不断被业内提起但好像又很快没有了下文的决策。离现实最近的一次风声起自去年5月。其时,国务院批复了人民银行上报的一份申请,同意成立独立核算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但直至今日,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金融机构设立的银行监管一司,仍然没有收到国家邮政总局关于成立邮储银行的正式申请。
  ----这其实早已是一支金融大部队的“预备役”。作为邮政部门投资兴办的金融业务,邮政储蓄始于1986年,当年的年末余额仅为5.6亿元人民币,而至2000年8月末,邮政储蓄吸收的居民存款余额已高达4349.56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位居第五。
  ----80年代中期的老百姓去银行存取款是件时间成本极高的事情,排上个把小时的队或者碰上银行休息是常有的事。据说,某位政府官员出国考察,发现邮政储蓄是个好主意,人家在自己家门附近的邮局就能存取款,因此受到启发并决定借鉴――其实旧中国的邮政也是可以办储蓄的,所以后来许多文件材料在介绍邮储时都用了“恢复”一词。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当时的邮电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以投资所有者和业务监管者的身份,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简称“银邮协议”),决定在北京、天津等12个城市试办邮政储蓄业务,4月1日正式开业并在全国铺开。邮储的主要业务被确定为活期储蓄、异地存取、通知存款、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定额定期、存本取息、定活两便、代办业务等。当年3月,邮电部还成立了邮政储汇局,并下发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在现有汇兑稽核处或科的基础上,成立同样机构。
  ----邮储业务一度在怀疑的目光下成长,但很快借助庞大的业务网点发展健步如飞,1996、1997、1998年末,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分别达到2147亿元、2646亿元和3202亿元,同比增幅超出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发展速度,拥有邮政储户亦达1.2亿之多。此后,邮储又顺势与美、日等国开通了国际汇兑,在国内拓展了代发工资和养老金,代售代兑国债,代办保险,代收电话费、水电取暖费、Internet费等一系列业务。
  ----到1999年,这张“绿色的邮政储蓄”已经撒便全国975个县、市,储户凭邮政储蓄活期存折或储蓄卡,即可在任何一个联网邮局储蓄窗口和ATM上办理通存通取。
  
  保留四位小数的转存款利率
  
  ----但是,邮储绝非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储蓄,充其量只能算是“准金融”。因为自1986年恢复这项业务以来,邮储部门吸纳来的资金只有一个去向――转存入中央银行,其转存款利率由利息和手续费构成。据说,作出这样的决定主要出于资金的安全性以及收益上的考虑。
  ----武汉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玮对邮政储蓄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他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将邮政储蓄与中央银行的资金关系和价格确定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6年到1989年底,实行资金全额缴存制,即邮局逐日向当地人行据实缴存资金;人行除承担拨付邮局计付储户的存款本息,并按协议每季支付邮政储蓄存款日均余额0.2%的手续费。
  ----第二阶段是1990年初到1997年,邮政储蓄资金由“缴存”改为“转存”,即邮局在当地人民银行直接开立长期与活期存款账户,按邮政储蓄总余额的93%与7%(1996年5月以后改为80%和20%)核定长短期存款的比例权数;长期存款按季计息,活期存款按年计息,人行停止向邮政储蓄机构提供备用金和计付手续费。
  ----第三阶段是1997年12月21日至今,实行资金转存、统一账户制,即邮政储蓄资金仍然全额转存,对开立在人行的长期与活期存款两类账户进行合并,不再区分比例,统一按季计付利息。
  ----李玮对邮政储蓄的转存款利率给予了极大关注。按照目前的公布标准,这是一个保留四位小数的百分比――4.6008%。这似乎表明利率是经过反复计算得到的精确结果。但奥秘还不在于此。经过与金融同业的平均付息率、同业拆借资金价格、国债发行价格、央行资金运用价格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邮政储蓄的名义转存利率远远高于正常的合理水平。特别是与人行的再贷款利率比较,甚至出现二者倒挂的现状。也就是说,即使央行将自己吸收的邮储资金以最高利率水平贷出,到年末,央行的倒贴利率也要高达数十亿元(参见辅文)。
  ----李玮的研究报告很快在邮政储汇局和央行研究局等高层内部引起广泛的关注。
  ----问题很快被提出来:央行为什么愿意承受如此之大的贴息损失呢?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的主要负责人对此讳莫如深,只强调这是一个双方“用数字说话的结果”,在决策上并未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
  ----邮政储汇局的主要负责人也承认,“这是一个不低的转存款利率”。但他同时向记者指出,1996年至今央行已经7次降息,由于“老存款执行老利率,新存款支付新利率”,“由降息所致的利息包袱是很沉重的。”但这样的回答显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那么多商业银行都办储蓄,谁不面临利息包袱呢?
  ----邮储还有进一步的理由,就是“储蓄资金只有存入央行获得利息一种选择,无法运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来减轻降息带来的冲击”。对此,反驳意见也是现成的:转存央行其实是一块最无风险、旱涝保收,至少在名义上还不低的收益,而商业银行只要一发放贷款,就有收不回来的风险。
  ----争论还可以继续下去。其实,比围绕着转存款利率的辩解更让人关注的是,已经如此庞大的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渠道为何还如此单一?如果真的成立了既能收储又能放贷的邮储银行,问题会迎刃而解吗?
  
  剥离靠的是“双刃剑”
  
  ----多元化的、自主的资金运用权,首先意味着这是一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风险自担的金融机构。而目前邮储与邮政本是一家。
  ----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全国邮政储蓄业务收入完成70.9亿元,而同年邮政全行业亏损142亿元;1999年亏损70亿元左右,今年的目标是减亏至40亿元。据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综合处处长刘敏介绍,邮储业务的收入已经占到邮政总收入的1/3左右。目前邮储业务是裹在“大邮政”里统一核算的,粗略算来,只有邮储加上集邮、速递业务这“三大支柱”是盈利的,其它如函件、报刊、包裹等类都处于亏损状态。邮储因此肩负着为邮政减亏的重任。更何况高转存款利率毕竟已经为邮政营造了一方乐土,谁会主动将其舍弃而自寻市场风雨之苦呢?
  ----几乎所有的邮储人都预感到,邮储欲脱离“大邮政”的干系,必将经历一场痛苦的体制上的剥离。这真的是一次两难抉择。记者在采访中亦可以感受到市场力量向邮储进逼。“尽管我们的存款业务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已排名第一,但商业银行的服务网络在一天天延展,灵活多样的资金运用使它的商业化前景更加明朗,我们做业务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身份――邮政储蓄根本就不是银行。”一位在基层从事多年邮储业务的人士对记者说。“如果还不尽快从体制上改革,现在看起来很‘高级’的邮储网络,几年内就有被兼并的危险。”
  ----由此,邮储自主生存应当是一个方向,但据了解,仅邮政部门从1996年开始投资兴建的“绿卡网”就已累计投资20亿元人民币,如果随着邮储被剥离出去,何忍下手?另外,分出来的邮储将离开央行优厚的转存款回报,但邮储人员金融业务经营经验不足,素质相对较差。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成立一家商业银行至少需要资本金10亿元人民币。据说央行与邮政总局当初商量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资本金为20亿元。这笔钱是由邮政总局出,还是由现在的邮政储汇局出呢?不仅如此,据说国家邮政总局已经新近成立了国家邮政总局信息技术局,将统领邮政部门的“绿卡网”等所有网络,这在一部分业界人士眼中,很可能是邮政、邮储双方争夺资源的开始。
  
  选择哪种模式
  
  ----由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牵头的“世界邮政金融发展研究”课题组经过系列研究,将各国邮政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业务分成三种类型:一是转存银行或其他指定的金融机构方式,中国是典型的代表;二是部分转存财政部、部分由邮政金融机构自主运用,典型代表是日本;三是完全商业银行化的经营方式,包括英国、新加坡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其中,第一种模式相对比较初级,第二种是向完全自主经营转化的一种过渡,而实行公司化、商业化经营则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措施。
  ----其实,世界各国邮电分离、邮政业务与邮政储蓄的分离都很不平静,也演绎出各不相同的版本。例如在邮政储蓄业务比较发达的德国,1939年推出邮储后一直由联邦邮电部直接经营;1989年实行邮电分营、政企分开,邮电部只保留政府政策监督和管理职能;1990年1月正式成立了邮政、邮政银行和电信三个国有独资公司,5年后又将他们分别改制为股份公司,其中邮政银行17.5%的股份被联邦政府划归邮政公司拥有。经过一段时间运行,政府发现德国邮政和邮政银行在网点上已经密不可分,邮政银行要么必须自建网点,要么就要“租用”邮政的网点,分开经营反而使成本高企,于是又将邮政银行并入邮政股份公司。这样,原来邮电分营后形成的三个公司就合并成为电信、邮政两大股份公司,一直延续至今。
  ----瑞典的思路则与德国完全不同。瑞典的皇家邮电与皇家邮政银行分离之后,皇家储蓄与瑞典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诺德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邮政银行的市场营销和发展则通过双方联合拥有的公司来控制和管理。诺德银行主要负责设计新的产品,并通过邮局的网络将产品信息传达给用户;瑞典邮政负责推展和办理所有的业务,并进行转账和账户管理等。
  ----中国将来会选择哪条道路,现在还难以料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次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的改革。据人民银行主管部门透露,无论怎么改,邮政储蓄业务都要进行独立核算,资金运用渠道也将被放开。
  ----应该说,在成立储政邮蓄银行问题上,近两年来央行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而10年前的态度并非如此。当时的邮电部曾向央行递交过成立邮储银行的申请。那是一个资金饥渴的年代,每个行业都希望通过办银行为自己多谋一怀羹。央行一下子看透了邮电部的“心思”,结果邮政的申请吃了一个“闭门羹”。
  ----随着整个宏观经济的变化和监管职责的强化,央行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个大翻转。“如果还保持目前这种邮政办“准金融”状态,邮储业务很容易通过邮政的“大账”走,央行对邮储的监管很多时候就会无能为力。所以我们希望邮储部门能早日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金融机构。”央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一位官员的这番话很有些掷地有声。他告诉记者,人民银行已经为此做过多时的努力,包括向国务院申批邮储银行的金融牌照。
  ----据金融监管方面的人士透露,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金融产品分销、个人金融理财服务(比如个人抵押贷款)等风险较小的业务上,短期内不会做风险很高、趋利性过强的机构贷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1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