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嵩明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调查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晟坤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县域“三农”经济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于此情况下,需要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去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更好地支持县域“三农”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掌握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情况,总结典型经验,2011年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嵩明县支行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组长由行长担任,分管综合业务的行领导担任调研副组长,成员包括综合业务的同志,并确定了调研方案和执笔人),对辖内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开展了调查,并结合调查情况提出一些思考。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首先,邀请各家银行的信贷科长召开调研座谈,通过分别汇报各机构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以及业务发展情况,存在问题,确定了需要进一步实地调查的金融产品。通过会议筛选,我们确定了需要调查的金融产品主要有:农行惠农卡工程、简式小企业贷款、农村生产经营贷款;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失地农民创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房抵押贷款、龙街肉牛养殖基地联保贷款;邮政储蓄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
  其次,深入嵩阳镇、小街镇走访农户、个体户和小企业,从客户层面来了解贷款产品的适应性,并与经办信贷员交流沟通,从银行层面来了解金融产品的各方面情况。目前,嵩明县主要农村金融产品情况见下表:
  二、主要金融创新产品的特点
  通过对各金融产品的调查,我们总结了这些金融产品所具有的主要共性特点是:
  (一)从农户的角度来看,额度小、期限短、无抵押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些金融产品除了“简式小企业贷款”之外,其它的“三农”金融产品都具有额度小、期限短、无抵押的特点,其额度一般在5万元以下,期限在1年以内,贷款方式一般采用信用或担保、联保的方式。尤其是额度较低,不可避免地制约着农户的经济发展规模。因为从现在的“三农”经济来看,由于各项成本持续上升,而且由于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5万元的贷款额度对于农户目前的经济水平而言,显得非常的不够。
  (二)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三农”贷款品种由于笔数众多,金额偏小,客户分布分散,由于农户的流动性趋向于加大,有些农户甚至流动到其它省市,无疑会加大银行的办理成本和管理成本。更加之农户涉足的经济领域广泛,其经济意识、风险意识参差不一,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这部份贷款的风险。从效益来看,由于农户承受贷款的利率能力有限,更加之“三农”信贷具有一定的普惠性,其利率档次具有一定的优惠,所以“三农”信贷的收益性相对较低一些。
  (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业务发展需要紧紧依托农村基层组织
  从已经办理或正在筹办的“三农”贷款品种来看,这些业务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依托于农村基层组织。在前期宣传、评定、发放、管理、清收中,都需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熟悉农户、熟悉农村经济的信息优势,而且还需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对于农户的管理效力。可以这样说,农村基层组织是“三农”信贷得以迅速发展的政治保障。
  三、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发展与风险之间,科学设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发展“三农”信贷:对于县域金融的发展,具有引领的作用,是县域金融的发展之源;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如果没有“三农”信贷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将是不可想象的;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谈得上农村的社会稳定。
  从上述来看,县域金融必须发展好“三农”信贷。这是一项利国、利民、有利于银行自身的大事。但在发展的大前提下,银行也要充分考虑“三农”信贷的风险,叭有了解掌握了风险,才能防患于未能,具体而言,“三农”信贷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经济意识风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参与市场有一个接触、熟悉和掌握的渐进过程,只有经过不断的市场“洗礼”,才会真正在感性和理性上树立起来经济意识,但这是需要时间和历练的;管理风险。“三农”信贷涉及的地域广泛、业务繁杂而且分散、涉及行业众多,这些特点,在客观上加剧了“三农”信贷的管理难度;业务脆弱。“三农”信贷的业务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难度大,二是收益低,收益不足以全覆盖风险,三是围绕着“三农”经济的保险、保障机制仍显脆弱。
  (二)农户在主观的发展意愿与客观的运作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
  从长期对农户的接触调查来看,我们认为“三农”信贷的风险基础,更多地来源于农户在主观的发展意愿与客观的运作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户对于贷款的需求非常旺盛,往往存在着能贷多少就贷多少的心理,至于贷款拿来做什么、项目的风险、可还资金测算等等问题,则不是考虑得很清楚,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反正在贷款到期的时候,想办法偿还就可以了。
  在调查中,我们还越来越发现,农户的资金运作能力,是与其经济规模、经济参与程度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经过市场经济的磨练,超出其运作能力的贷款额度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偿还风险。这种情况的存在,就需要银行一方面根据农户的情况、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信贷额度,另一方面,相关的经济部门也要加强对农户的资金运作能力、市场经济意识的培训。
  四、相关思考
  (一)发展“三农”信贷,是我国的政治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的银行经营越来越市场化,越来越将“三性”确立为自己的经营原则。这些改革成就的取得,也不可避免地让一部份银行从业人员一心忙于发展业务,而忽视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
  我国是在发展市场经济,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却没有变,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宗旨也没有变。而且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发展“三农”信贷尤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银行,尤其是县域银行机构,即使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和“诱惑”,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三农”信贷,而且不但要发展,而且还要发展好。
  (二)进一步拓宽有利于发展“三农”经济的体制空间
  目前最主要要解决的,是“三农”经济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三农经济的散、小、多;二是三农经济的制度保障。
  建立农村合作社、行业协会,是有效解决三农经济的散、小、多的举措,这样比较能够在市场信息方面共享,在市场风险方面共担。目前农村合作社、行业协会在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经济的凝聚力不够,对农户的凝聚力不够,作为社员的代表,其与下游产业的结合度还不够紧密。农村合作社、行业协会目前处于先期的阶段,应该由政府牵头,结合当地经济特色来开展典型性的试点。
  (三)研究落实真正具有吸引力的农村信贷政策
  为了鼓励银行开展“三农”信贷,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建立真正具有吸引力的农村信贷政策,具体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政策。根据“三农”信贷的发展情况,给予银行以税费减免,甚至于财政奖励政策;金融政策。设置科学的“三农”信贷考核指标,对于达标银行,给予存款准备金、存贷比、利率、再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技术支持。在POS机、自助银行、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国家应该给予资金支持,逐步改善“三农”信贷的硬件环境。
  (四)长期、有针对地展开“三农”经济意识教育
  经济意识提高之后,可以从理论方面,进一步让农户的经济、金融行为更加合理规范,这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教育的主体。可以是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辖内的经济特点来宣讲。可以是银行,可以根据“三农”信贷中突出的问题进行宣讲。也可以是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可以紧密结合行业的经济特点来进行宣讲;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应该是紧密相关于农户的经济特点、市场特点,另一方面,要对农户开展资本运作、现金流等金融理财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要对农户开展风险教育,要让农户有意识地开始去发现风险,以及对可能的风险采取一定的预案措施。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深深地感到,随着各级各部门越来越重视“三农”工作,“三农”信贷必将迎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7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