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荣香 杨成祥 尤贵如

  摘要:文章介绍了山西省五寨县植保站总结的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综合技术。对生产绿色农作物产品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绿色产品 马铃薯 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75-01
  
  马铃薯是晋西北地区主栽作物之一。主栽区年降水478.5mm左右,属旱作农业,绝大部分为春季一季作。全县现马铃薯种植面积15.23万亩,年产鲜薯11万吨。据不完全调查,马铃薯病虫害近70种,因病虫害而减产在12%-30%,严重年份减产在50%以上。是造成生产中产量不稳定、产品商品率低的重要因素。山西省五寨县常见马铃薯病虫害有14种,过去,与发达地区相比五寨县防治水平低,存在较大差距。五寨县植保站在多年的田间管理实践中,以预防为主,综台防治为出发点,总结了一套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种子防治
  
  1.选种。选种包括两层内容,一是选择经过多年种植后已适宜当地种植的传统品种或经有关单位的适应性试验证明适应当地栽培,与传统品种相比具有一定生产优势的外引品种。这些品种本身抗病虫能力强,选择这样的品种,才能为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防治的最有效途径。当前五寨县农业生产中主栽品种有紫花白、东北白、静石2号、2191等。二是在一个抗病品种内选出无病健康的优良种子。马铃薯在生长期间容易被病毒、真菌、细菌等病原物侵染。选种时应首先汰除这些带毒、带病虫的不健康种子。
  2.切籽防治。(1)五寨县4-5月春播选用的种子都为上年8-9月收获的块茎,经过冬季的贮藏已过休眠期,不需要再催芽。切实籽时对块茎的切割方法有纵切、纵横切、斜切三种,要求切得的每粒籽重35-45g。籽粒切块要厚,切过籽后薯块茎不留心,切忌不可只切皮部,每个切块要有1-2个健壮芽,芽眼要尽量放在中心部。一般脐部芽生长势弱,不切做籽用,以便出全苗,出壮苗,增强芽、苗的抗逆力。(2)切籽时如发现所切块茎感病或薯肉颜色、薯形不正常怀疑块茎带病,此时应丢弃带病块茎。停止使用切刀,必要时设法将切刀消毒。简便消毒方法有三:一是火烧,将切刀放火焰上来回翻转烧15-20秒即可:二是将切刀放置沸水中煮3-5mins:三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精擦洗。此法可有效防治环腐病、青枯病等。
  3.采用小整薯播种。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制种田专门生产适用于小整薯播种的小薯,然后用小整薯播种。小整薯播种根据有关的试验,防治环腐病平均效果为80.7%,防治黑胫病平均效果为75%。还能显著降低青枯病、病毒和类病毒率。
  
  二、整地防治
  
  1.施肥。五寨县马铃薯种植区都是农牧业结合,农户的农家肥有厩肥、堆肥,个别地方还有沤肥,它们廉价实用,而且量大,使用后可以有效补究土壤肥力,改变土壤理化性能,改善马铃薯生长环境。施用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一般要求施2吨/557平方米以上。施用农家肥必需经过较长时间的高温发酵,使肥科充分腐熟,以便杀死害虫的卵和幼虫,该法可有效防治蛴螬。
  2.深耕地。马铃薯用地要在上年作物收获后和当年春播前深翻30毫米再耙耱,这样不仅有利于蓄水保墒,同时可通过机械运动杀死、杀伤、暴晒、鸟类啄食、人工捕杀消灭一部分蛴螬、蝼蛄、金针虫,从而降低薯田害虫的基数。
  
  三、播种防治
  
  1.马铃薯播种不宜过早。播后地下10厘米处地温低于7度。就会延长从发芽到出苗的时间,这样芽苗生长势就弱,抗性就会降低。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高寒区。属亚寒大陆性气候.全县为东南高,西北低.南端的芦芽山海拔为279米。北部海拔1300米,中间平川地带海拔1100-1900米之问,县城海拔1400米。全县马铃薯播种一般均在5月中旬,南部制种区在5月下旬。播种时如遇特殊年份,低温偏低,不应在切籽后立即下播,需装入网袋中放置几天,进行“春化催芽”后下播,这有利于出全苗、壮苗。但都应根据当地、当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到适时播种,培养壮苗,提高幼苗的抗害能力。
  2.制种、留种。充分利用山区生态优势。在相对高海拔(1800米以上)、风大、植被好的田中制种、留种.而在相对低海拔的田中生产,可有效防治病毒病的发生。
  3.轮作、间作。对有条件的农民.马铃薯跟小麦、玉米、大豆、蚕豆、水稻等非茄科作物轮作,或跟玉米、菜豆等高杆作物间作,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4.调整行、株距播种时,对平川地或坡度小的缓坡地,在种植密度不变的情况下,缩小株距,扩大行距(或垄距)的方法播种,便于后期管理,能改善种植株间田间的通风和光照环境.从而降低田间湿度,在同等环境条件下,达到降低晚疫病的发病率。
  
  四、田问管理防治
  
  1.精细锄草。及时锄草。除了消灭杂草于萌芽之外,还能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的健壮生长,提高幼苗的抗灾能力。在锄草时。如薯田墒情好。蛴螬幼虫、蝼蛄、金针虫已开始危害,此时应结合锄草人工消灭害虫。同时要避免对植株根茎的伤害,防止病原物从植株伤口侵入危害。锄尽草,通过消除寄主植物,降低蚜虫、螨虫类的危害。
  2.培厚土。田间晚疫病菌侵入块茎,主要原因是降雨把病菌孢子快速带到块茎上。如品种不抗病,可通过加厚培土予以防治,培土厚度一般要求10厘米,可起到很好的保护块茎作用,防止病原物直接侵人块茎,降低块茎的发病率。
  3.田间查看,消灭病源、虫源。(1)培土以后,如田间土壤墒情好,太阳下发现植株正在萎祷.用手拔与根分离,则必为蛴螬或蝼蛄咬嚼所致.此时挖根部寻找必找到害虫,应及时消灭;如发现地表处断茎则可能是地老虎幼虫咬断,虫可能在附近不远处,寻找捕杀。如用手拔出根部无外伤,则可能是青枯病,如叶片侧脉变黄、转褐,下部叶片坏死,折断根茎,维管束转褐,则可能是枯萎病,应立即将病株带离田间。6月下旬到8月上旬,田间、地头查找暗螬成虫金龟子,小地老虎,块茎蛾幼虫或成虫人工捕杀。(2)冬春季节,在田边寻长瓢虫越冬地点,然后消灭。夏季如瓢虫开始危害,可以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拍打植株,利用其“假死性”捕杀。
  4.诱杀。由于蝼蛄对马粪有趋性,将新鲜马粪在薯田中堆成小堆或放置坑中,可诱集捕杀,有条件的农户可利用害虫对黑光灯的趋性。诱杀防治地老虎、金针虫、成虫、叩头虫、蝼蛄等。
  5.预防晚疫病流行。7月下旬到8月,如有晚疫病开始流行,种植品种又不抗病,种植密度大,田间植株繁茂的薯田,应在植株还没有严重发病前把地上1/2-1/3的植株枝叶割走,运出薯田,以增加薯田光照,降低湿度,能有效防治病菌对薯田的危害。
  6.及早收获。马铃薯生长后期,严禁牲畜和闲人进人薯田践踏,减少对块茎的人为伤害。成熟后及早收获,留种田更应早收,以减少块茎在田间受侵害的机会,预防田间腐烂。
  五寨县植保站总结的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的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薯农中推广后.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薯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马铃薯的商品率,增加了收入;由于不使用农药,马铃薯没有农药残留。保证了消费者食用安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2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