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孩子的财商很重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诗涵

  “让孩子做家务,到底该不该给钱?”
  8月初,乔女士和5岁的儿子贝贝走进了全国首个亲子节目、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成长不烦恼”,为各自的委屈进行了辩论。
  乔女士为了培养儿子的自理能力,在贝贝4岁时,开始让他有偿做家务,两人还制定了一个价格表:洗袜子,5角;洗碗、扫地,1元;墩地,2元……可执行了半年左右,乔女士却单方面停止了协议,原因是贝贝完全变成了“商人”,无论妈妈让他做什么,他都会以钱为前提,不给钱坚决不做……乔女士很伤心,觉得贝贝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点――亲情!
  贝贝也同样感到委屈――协议是妈妈提出来的,而且劳动了就应该得到报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啊?
  双方辩论后,现场的12位嘉宾中,有5位亮绿灯支持乔女士,7位支持贝贝!
  虽然节目的最后,在主持人的“威逼利诱”下,以贝贝哭着认为“妈妈的爱比钱更重要”结束,但留给观众的,却是依然没有解决的困惑――在财商与智商、情商并称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三大素质的当下,到底该如何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何教育才能既提高孩子的财商,又不会使孩子变成“小气鬼”或“败家子”?如何解决钱与亲情的冲突?
  
  怎么能还羞于谈钱!
  在美国,人们有一个共识,在诸多成功中,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所以必须从小教孩子理财,培养他们的财商。
  
  罗伯特・清崎提出“财商”概念至今已经12年,人们对“财商”的认识也从陌生到热议。然而,在美国家长将财商和理财教育看作是“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时,中国的家长们还在与孩子“羞于谈钱”的纠结中错失财商教育的最佳时机。
  怎么看待钱、规划钱,中国已经长大的80后、90后似乎还在懵懂之中。今年4月姚明在博鳌论坛上接受央视采访,谈及财富能带来多大幸福时,称“在我的文化背景里找不到这些”。关于钱的诸多问题,中国文化古而有之的避忌,使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甚少涉猎,“君子不言利”抑或“君子素爱财”并非源自信仰,而只是缺了一堂财商课程――如何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包办型家长,包办不了孩子的一生
  为了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供孩子上学,给孩子找工作,还要给孩子买房、攒结婚钱、带孙子……孩子们本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家长们总是喜欢插上一脚。他们总是担心孩子做不来,其实需要拐杖的是老人而不是孩子。如果从小就教会孩子如何与钱打交道,如何规划未来,那么长大后他们就不会为了生计而苦恼,为了未来而焦虑。
  
  忆苦型家长,花钱给孩子买自信
  从小受过苦知道没钱的滋味不好受的家长,对待下一代格外宽容,“不能让孩子和我小时候似的,想买啥都买不起,在同学们面前特自卑”,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纵容孩子花钱的理由。
  上海西南模范中学张老师说,现在学校都要求上学时统一穿校服,学生们为了显示不同就在鞋子上下工夫,千八百块钱一双的鞋有很多孩子在穿。就连在上幼儿园的儿子,都知道班上谁谁的书包、玩具比自己的好,央求爸爸妈妈给买。还有很多家长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又不管他们怎么用,结果孩子们在花钱上就养成了攀比心。
  4-2-1家长,凡事都要给孩子最好的
  “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中国家庭的传统思想,尤其随着4-2-1家庭越来越多,家庭的重心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不管是吃的、用的、玩的都讲究最好的,而所需要的金钱家长却从不对孩子描述。他们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家长的任务就是赚钱,让孩子有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事实上,“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从来没有过时,比尔・盖茨的名言是:“再富也不能富了孩子。”
  
  借给他有利息的钱
  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
  将来成为“月光族”,
  更不想将来被“啃老”,
  就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的财商教育。
  
  罗伯特・清崎说过: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培养他们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那么以后就不会有债主、奸商、警察,甚至是骗子来替你进行教育了,否则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财商教育,尤其是犹太民族在儿童财商教育方面的经验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榜样,台湾地区也在2003年将财商纳入高考内容。如今,国内教育界也意识到财商教育的重要性,北京已经有6所小学将财商教育作为选修课,但国内更多的学校仍缺失这种教育。另外,家长们也觉得孩子在成人前更应该进行智力和道德品行教育,与钱打交道还为时过早,因此不如多花些钱去给孩子补习文化课或进行艺术情操的培养。中国财商教育的开展在承受着传统教育体系和社会财富观的制约与影响。其实,孩子的财商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家庭环节,家长的经济行为将会给孩子带来直接的影响。
  知名投资人杨天南对儿子的财商教育一直被圈内人津津乐道。2010年,才年满8岁的阿威受父母的影响,对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年级的阿威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对杨爸爸提出想要学投资的想法。
  
  杨爸爸:投资是需要本金的,也就是需要有钱。
  阿威:那我可以工作。
  杨爸爸:你还太小,还要上学。
  阿威:那我可以用存钱罐里的钱,已经很多了。
  杨爸爸:那还不够,你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阿威:可以借钱。
  杨爸爸:好主意,但是你要借钱就需要给别人一些好处,叫利息。
  阿威:那要多少钱?
  杨爸爸:6%吧,也就是今天借100元,明天还人家106元。
  阿威:这太多了,我给他101元行吗?
  杨爸爸:那他就会把钱借给出价106的人,而不会借给你了。
  阿威:那我就给他200元。
  杨爸爸:这太多了没有必要,你只要和大家一样,也出106就行了。
  阿威:那好吧,可是找谁借呢?
  杨爸爸:目前看来只有爸爸能借给你了。我借给你10万元,你算一下年利息是多少?
  阿威:6000啊,爸爸,能不能少借点?
  杨爸爸:太少了就不合算了,三年后你把借的钱和利息一起还给我,剩下的就是你的了。
  
  就是这样的对话之后,8岁的阿威就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杨爸爸先是带着儿子对身边的上市公司做了“调研”,选定了投资目标。从2010年4月到2011年5月31日,阿威的账户资产增长了48%。
  阿威在5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
  爸爸指导我投资已经一年了,今天终于有时间整理投资的资料了。我和爸爸在书房把过去一年每个月的账单计算了一遍。
  爸爸问我钱数高和钱数低的时候我是怎么想的?我说:高的时候我会高兴,低的时候我会难过。
  我想,前不久日本核电站爆炸,又加上金融危机,肯定会亏很多钱,我想高点的时候退出来一点儿就好了。到四月份我已经挣了五万多,让我惊喜的是五月份我只少了一万多。
  爸爸问我赚钱为什么高兴?我说:因为可以更好地生存。
  
  家长可以这样做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是专指孩子的学习成绩,
  智商、情商和财商都高的孩子
  才能赢得自己的精彩人生。
  
  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进行财商教育的最佳年龄是3~12岁。青少年财商教育与成人不同,更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故事性,引导他们亲身体验观察和认识金钱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各种作用,引发孩子们的兴趣、热情和思考。
  
  亲子现金流游戏,全家一起理财
  罗伯特・清崎发明了最大限度地模拟人生的亲子现金流游戏,游戏者可以从中学会识别和把握投资理财的机会;通过不断的游戏和训练以及学习游戏中所蕴含的富人的投资思维,提高财商,最终实现财务自由。在游戏中,孩子对金钱和理财的理解很容易显现。

  9岁的小胖与妈妈在游戏过程中,成功卖掉了一处房产,拿到200万现金。银行家告诉小胖要支付房产中介一定的酬劳,小胖想了想,拿出10元钱交给中介。这一举动受到了大家的“谴责”,其他小朋友都觉得小胖太抠门了,赚了200万却只给10元的报酬,小胖也觉得不好意思,又增加到100元。虽然大家还是觉得小胖给的不够,但小胖的妈妈却很高兴,她说小胖在现实生活中也非常抠门,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和同学一起玩,一分钱都舍不得花,之前怎么和他讲道理,他都不能理解抠门有啥不好,通过游戏,他意识到了钱该花的时候是不能吝啬的。
  
  超市购物单上的财商
  当小孩子知道了“钱”是好东西时,父母往往会 “剥夺”他们掌控钱的机会――不然小家伙见啥买啥,还不乱了套?但孩子们往往正是因为体会不到“花钱”这个过程的滋味,反而更不懂珍惜,尤其缺乏对消费的规划意识。为了让孩子知道花钱会心疼,父母们不如大胆地让他们掌管钱。
  小乐每次去超市前,都会先和10岁的儿子一起列出购物清单,属于家庭共同的消费品由小乐负担,属于个人消费品的要各自付款。最开始,儿子看到喜欢的就往购物车里放,他觉得自己零用钱不够付款妈妈也不会袖手旁观。没想到结账时,妈妈真的让他把自己的东西挑出来自己付款,儿子只好比较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暂时可以不买的,哪些买了是浪费的,还学会了比较同种商品的价格。有时候遇到非买不可的大额商品,儿子零用钱不够的情况,小乐会建议儿子先向她借钱,然后分期从零用钱中扣还,从而让儿子明白了“按揭消费”的概念。
  
  记账本帮你学理财
  理财专家认为,记账是有助于理财的最佳方法,长期记账可以让消费有计划性,改善和杜绝盲目消费的习惯,儿童从小就养成记账的习惯更是有助于以后的消费生活。
  关想升入初中后,每个月会从父母那领到400元零花钱,在这个额度之内,关想的日常开销和学习方面的小额支出都由她自由支配。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时,关想一点计划都没有,更不觉得自己支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不到一个礼拜就花光了。“于是我买了一个记账本,每一笔花销都记上,每周会总结哪些钱是不该花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必要买的。这样下来,月底有的时候还会有结余。”说起这些,关想很有成就感。
  
  带着孩子去“投资”
  如果你已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地花钱、有效地赚钱,接下来便可以试着告诉他们一些普及性的知识,甚至可带孩子做些简单的投资。孩子看到自己是账户的主人,又亲手完成了一系列“金钱进出”业务,会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关想小学三年级时,妈妈曾带着她到银行以关想的名字开设了一个儿童账户,将她每年的压岁钱存到账户中,并告诉她,上初中之前账户由父母代为管理,升入初中后将由关想自己管理,但父母必须有知情权,而且大额消费要经过家庭会议研究决定。随着关想进入初中,关爸爸开始引导她看一些银行的宣传资料。关想决定将每个月结余的零用钱存到账户,这样既能限制自己因为结余而产生的消费冲动,也能更有计划地为买大件商品积攒资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邬老师本身就是从事财商教育工作,她认为儿子仔仔太过内向,希望通过财商教育不仅培养他掌控金钱的能力,也能培养他的沟通能力。
  仔仔想买一款变形金刚,但价格不菲。仔仔先是向妈妈要钱,邬老师答应可以出一半,但剩下的一半要仔仔自己想办法赚。仔仔琢磨了一天,想到了妈妈之前讲的外国小朋友出售不需要的玩具换钱的方法。于是他找出样子较新但不再玩的旧玩具,准备低价出售给同学。仔仔先将玩具列了个清单,并预计了可以向谁推销,还模仿犹太小朋友跑到广场去向路人出售自己的玩具。邬老师非常惊喜内向的儿子能开口向同学推销、并成功售出了自己的玩具。就这样,仔仔凑够了另一半钱,在妈妈的陪同下满意地抱着擎天柱回家了。
  
  家长不能这样做
  理财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能力,
  绝不是让孩子变为金钱的奴隶!
  
  有偿家务要有度
  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赚取零用钱,提出有偿做家务的建议,李冰起初也是这样鼓励女儿的,但实行了一段时间发现,女儿刷碗拖地要钱,给奶奶捶背也要钱,连从沙发上起来开门都要讨价还价,这让李冰意识到鼓励得有些过头了。于是即时提出终止有偿做家务的建议,只是在家里需要大扫除女儿承担负重较大的劳动时,才适当地给予鼓励。
  
  零用钱不能偷着给
  倩倩今年12岁,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周末去爷爷奶奶家玩,因为每一次都会收获新的玩具,有的时候有想买的东西爸妈不给钱,只要在老人面前一提,就会有钱进腰包。虽然爸妈严令爷爷奶奶不准给倩倩钱,但老人还是会偷偷地给孩子塞钱。为了不被妈妈发现和没收,倩倩学会了说谎,还学会和老人串通蒙混过关,拿到钱又会乱花,从不节省,这让倩倩爸妈非常苦恼。
  
  过度强调金钱重要性
  过于强调金钱的重要,可能使孩子过分吝啬,或对金钱产生过度占有欲,使孩子成为小小“守财奴”。这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格养成。
  帅帅还在读小学时,校园风靡玩具赛车,未满10岁的帅帅竟私自将储蓄罐中的百来元零钱全部掏空,去商店买了辆高档赛车……从此,帅帅的父母对儿子的零花钱严控起来。没想到,可能是管束过严,两年后,帅帅的消费观出现了另一畸形态势,有时学校组织春游,给了他一些零花钱,回来时竟分文未花;有时学校组织爱心捐款,儿子总会犹豫再三,最终只捐出数目很少的零钱。
  因此,对孩子支配零用钱的引导问题,既不能放纵孩子的欲望,又要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收放自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3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