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风险导向的银行内部审计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姝丽

  [摘 要] 银行信用体系的缺失乃至崩溃直接导致次贷危机的发展蔓延,从而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击垮了很多金融机构。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涉案银行在操作风险上的控制处于真空状态,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如何把握住不同时期的审计重点,让内部审计切实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从而采取措施控制风险是银行内部审计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新的审计准则全面渗透了风险审计的理念,重视外部环境风险及其固有风险,将审计工作系统化,为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首先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并分析了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阐述了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以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 银行内部审计 风险控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审计成果,同时,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随着银行服务范围的日益拓展和金融产品的逐渐丰富,银行的内部审计日趋重要,银行业应充分借鉴国际银行内部审计的经验,贯彻实施审计准则,树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改进银行内部审计模式。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概述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根据银行内部、外部环境,结合业务流程和业务量集中程度筛选风险点,并根据风险度的高低分配审计资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以确定银行风险程度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量化并降低风险,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协助银行管理风险,实现银行稳健发展。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1.审计基础不同。制度导向审计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仅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确定实质性测试;而风险导向审计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对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外多种风险因素的评估。
  2.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不同。制度导向审计以内部控制为核心,依靠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而风险导向审计不仅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了解评估控制风险,还要结合其他风险因素特别是固有风险综合考虑,以使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3.审计目标不同。制度导向审计的目标是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了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风险导向审计还要关注财务报表是否存在影响使用者分析和决策的重大舞弊。
  (三)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
  强化控制、提高效率、防范风险、发现风险、和控制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督促银行高级管理层所提出的各项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对风险管理的审计,向管理层提出改进管理和调整战略目标的措施和建议。
  
  二、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1.降低经营风险。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在增加,大大提高了审计的难度,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能更全面评估风险,更好的保证审计质量,降低风险。
  2.防范操作风险。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为基础,审计人员始终关注影响风险的因素,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被审银行的业务操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进行有效分析、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操作风险,并且给予有效的防范。
  (二)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1.银行良好的信息技术平台。银行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与程序能够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信息数据库,为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2.银行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1996年,中国银行业开始尝试授信管理,先后引进完善了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另外, 1997年毕马威研究小组提出了以战略分析、经营环境分析、风险评估、业绩计量和持续提高等五大原则来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一)评价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对银行各项业务操作以及各项控制程序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审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防范经营风险,加强风险管理。
  (二)确定审计重点。首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价。其次,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审计重点,确定哪些业务或环节是风险较高的项目,哪些业务、环节是必查项目。
  (三)执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首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范围及审计重点。其次,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该在评估风险程度的基础上安排审计工作,合理分配审计资源,配备合适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以风险大小作为确定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 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最后,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以备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四)审计对信息系统和金融创新情况进行及时监控。信息系统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提供信息的平台,又是容易出现重大操作风险,是重要的风险点。而且银行在追求金融业务创新、追逐新的利益增长点时,容易忽视业务的内部风险控制,人为地造成风险控制缺失,相应的制度也无法跟上,银行就会产生新的风险。因此,从中国银行业目前的现状来看,强化信息系统的准入、管理,完善金融创新业务中的风险控制,是防范风险的重中之重。
  
  四、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在进行风险导向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风险评估,督促各级相关管理人员改变观念,转变风险防范意识。由于目前银行的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在经营中以利润为中心,各级人员风险观念较为淡簿,内部控制环境需进一步完善。
  (二)关注重要风险点。银行业有其自身的经营特色,可以按照不同的业务品种的操作流程来测试内控风险薄弱点。一般而言,不同的业务品种银行都会有相对应的制度办法,可以从测试制度办法是否落实到位和测试制度办法本身是否存在缺陷两个方面来入手进行内部审计。各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自己本行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审计要求,实施风险导向审计。
  (三)复合型审计人员欠缺。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精通金融业务,有较高的风险分析和判断能力,对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分析,还要求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审计经验。
  
  五、完善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设想
  
  (一)建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风险导向审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前期的银行基本情况分析工作及后期的审计程序实施工作,和审计结果的处理反馈,需要全行上下的整体配合,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从银行内部管理的结构、方式上制度化,给予内部审计以积极支持,才能取得较好的内部审计效果。
  (二)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银行内部审计要从帐项审计中脱离出来,更有效地分配审计资源,将审计力量在各项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找准风险点,有效地防范风险。
  (三)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提高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具备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知识的专家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包括项目控制专家、风险管理专家、公司治理专家和信息系统专家,以组成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审计队伍,使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同时,注重审计人员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随着银行服务范围的日益拓展和金融产品的逐渐丰富,风险的加大,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应该被广泛的应用到银行内部审计中去,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情况,培养实用型的审计人才,充分发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提高审计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经营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金日.试论现代风险导线审计在人民银行的应用.金融经济.2009(4)
  [2] 王迈利.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探析.经济师.2009(3)
  [3] 尹文倩.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架构思考.中国金融家.2009(1)
  [4] 吴文杰.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探讨.中国工会财会.2009(6)
  [5] 郭益雷.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的现状与发展.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1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