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治理模式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庆伟

  摘 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具体要求在于创新社会治理结构,改进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如何探究出与新媒体相契合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粗浅的探究,以期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治理;思考
  1 时代呼唤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治理模式
  改革开放继续深入,中国社会面临经济剧烈变迁、收入分配不公和多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等诸多社会问题,这种多变且局部不稳的社会环境刺激了社会大众对媒体的依赖,人们借助新媒体获知大量生产生活信息并随时进行情感交互以期扩展社会关系,新媒体便成为人们寻求相融、实现沟通、发展社会关系的一种依靠。
  1.1 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的发展使得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目前已经步入了深刻的社会转型期。一是经济社会变迁暗存隐忧。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过快,社会经济环境改变,民众的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随之提高的是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预期,但社会制度设计尤其是社会资源分配制度并不完善,社会发展的福祉很大程度上被既得利益阶层占有,社会现实与社会预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使得社会民众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试图通过相对极端的方式如社会冲突、民意啸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社会存在和社会话语权。 二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加剧阶层矛盾。改革初期,为了减小改革阻力,我国进行温良式的增量改革,虽然各方的利益所得并不尽相同,但彼此相安无事。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利益蛋糕越做越大,改革受益的分配不均势必导致各种矛盾的产生,此时则需要从制度上加以调控和约束。三是民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一些部门或个别的基层干部往往出于“政绩”、私利的考虑或者求稳怕乱的心理而采取隐瞒下情、掩盖矛盾、压制民意的做法,使得弱势群体的呼声和诉求不能及时反映到党委政府,更得不到有效的反馈。
  1.2 社会大众对新媒体的依赖不断加深 新媒体因其可以交互海量信息且即时快捷等诸多优越的传播特性,为人们获得大量生产生活信息以及随时进行情感交互扩展社会关系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同时,新媒体作为社会性工具,可以同时依赖和扩展“小世界”的特征,为“小世界”的社会关系网络模式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支持,新媒体的跨时空、跨地域特性为这些小群落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交流零障碍、传播无延迟”的“通路”,信息交互的价值越来越大,人对媒介的依赖也越来越强。新媒体成为人们寻求相融、实现沟通、发展社会关系的一种依靠。
  2 新媒体在社会治理模式发展中的优势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日益进步,伴随而来的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互动性、开放性、便捷性、个性化特征,于无形中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软件上的技术支撑,有效助推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有利于长期治国理政。
  2.1 新媒体搭建了治理主体之间沟通的平台 治理主体之间需要不断地沟通,而新媒体互动参与,使得人人都有参与权的优点正好为此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新媒体环境下,治理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和地位参与各类政治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一般而言,上下级之间信息的传递存在着沟通之间的阻力,新媒体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得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之间有更多的诉求表达机会,更便于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共赢。
  2.2 新媒体扩宽了权力监督路径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隐匿性的特征,而这一特征下所创造出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公共权力监督成为可能。公众运用新媒体参与公共权力的监督,使得组织结构的网格化发展得以成功转型,同时其所具有的全天候、全方位的特征,使得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公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网络舆论进一步得以显现成效。
  2.3 新媒体提供了更宽的利益诉求渠道 衡量国家治理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是效率。国家治理的目标追求在于最大限度的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治局面的安定。当前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与社会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冲突加剧,使得我国社会目前管理上所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释放社会治理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新媒体便成为反映社会多元化的一条标准。为此,党和政府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最大限度的搜集社情民意,以减少社会冲突和对抗发生的可能性。
  3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治理模式发展的思考
  3.1 提升新媒体的自身素养 领导干部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来最大程度的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下功夫。领导干部要善于转变角色,以实际行动推动公众网络上的互动,以营造网民之间和谐互动的局面,以便更好地形成长效发展机制。领导干部要善于根据所掌握的社会信息,善于培养运用新媒体搜集民意的能力,并对搜集到的民意意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地看待网络上的正负方面的消息。领导干部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扩宽新媒体下培训的力度和广度,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使得其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能做出科学的决策。
  3.2 完善法律规范,理清网络环境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处理社会问题。新媒体条件下国家治理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充分运用新媒体自身的优势,对相关的具体行为进行适度规制,为新媒体的有序发展和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不仅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立法的重要性,而且要在适应新形势背景下努力形成一整套保障新媒体条件下社会有序运转的法律法规。三是从法律层面保护网民的个人隐私。四是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培养专业的网络执法人员。通过建立一套网站新闻信息采集中心,在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构建网络防线体系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发布的程序,保证网络舆论监督有序开展。
  3.3 健全沟通机制,保障民意表达 新媒体条件下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需要建立健全良性的沟通机制。具体而言,应在推行公开、透明的政务公开制度的同时,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同发展,以约束公共权力的滥用。在网络互动过程中实现双向沟通,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接力协同,寻求事实的细节真实性和整体的真实性,并在具体细节方面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报道,以防止和消除暗箱操作和幕后交易,杜绝虚假信息的额扩散和蔓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23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