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允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媛媛 张志康

  【摘 要】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一度使公允价值计量饱受质疑。基于此,文章在对现行会计计量方法进行简要回顾、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试图阐述公允价值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这一基本观点,并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中应当进一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市场经济; 会计计量
  
  一、对会计计量方法的再认识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计量可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方法。这几种会计计量方法既具有其独特优点,也存在一定不足。仅就历史成本计量这一传统会计计量中的主要方法而言,由于假定市场稳定,交易价格合理且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化,资产入账后一般保持账面价值不变,账面价值不会与市场价值严重背离。此外,由于历史成本是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确定的金额,因而有据可依,具有可验证性、可靠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环境因素与日俱增,静止不变的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日益明显,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仅决策相关性较差,甚至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就连其真实性也受到质疑。
  现行会计计量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成为人们致力寻找更好替代方法的缘由。国内外就有一些专家学者倡导采用管理层估值、均值等方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两种方法同样并非十全十美。具体地说,管理层估值法是根据管理层评估结果对资产价值进行记录的一种方法。管理层的估值主要考虑市场因素,立足于市场和资产的内在价值进行确认、记录,是对资产内在价值进行量化。采用这一方法,通常对购进的资产以现行市价作为估值基础,但对于一些投入使用的资产,由于其价值在于该资产所具有的功能价值,因此以资产的特定功能作用效果作为其估值基础,最为典型的资产估值方法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由于采用这一方法通常是按单项资产估值,而单项资产往往与其他资产相互组合共同实现功能价值,因此,单项资产的功能价值难以确定。此外,企业持有某些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资金,获取持有收益或者分散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管理层以市价为基础对此类资产价值进行估算,具有主观性,难免出现人为提高或降低资产价格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度和透明度降低,令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判断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同样,均值法是为了避免引起企业财务状况过度波动及对市场价格产生助涨助跌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某一段时期如果无法获得资产可靠的市场价格,则取资产的估计值,运用数学手段求其平均,从而对资产进行确认、计量。均值不是针对某一时点而是一段时间资产价格的总体反映,这种方法反映的资产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平稳,不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过于敏感,缓冲了资产价格的大涨大跌。然而,为了保证资产价格的平稳性和方便资产价格的取得使取得均值的成本最低,这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其时间段的选取方式、选取范围等既至关重要且又难以把握。
  
  二、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
  公允价值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高等法院1889年对史密斯与阿迈斯一案的判例(任世驰、陈炳辉,2005),会计上正式提到公允价值亦可上溯到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会计研究公告(ARB)(葛家澍、徐跃,2006),公允价值确立并系统发展则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事(刘思淼,2009)。
  在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所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还指出了公允价值认定的三种情形,即: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即为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笔者之所以认为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无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公允价值计量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从前述公允价值的定义看,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存在市场或活跃市场、存在市场交易或公平市场交易,在不具备这样条件的社会经济环境里,是难以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这些重要前提条件与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要求是一致的,符合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要求。以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企业会计准则而言,有近六成准则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涉及范围包括一般工商企业和农业、金融业等特殊行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为一大“亮点”的这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既表明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趋同,也表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更趋成熟,经济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环境更加完善。也正是因为这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得到了国际社会更加广泛的认可,比如,欧盟就允许在2009年到2011年的过渡期内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按照中国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而不再需要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调整。由此也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纯粹的会计问题,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衡量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
  第二,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即以价格为信号,通过市场的手段进行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不可避免地使企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环境因素与日俱增,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以市场评价为基础,确认时间立足于“计量日”,具有动态性、现实性,能更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力,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更强,有利于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预测、决策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债权人的青睐,使公允价值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无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大有取代历史成本计量之势。
  第三,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育和不断完善,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分离,股权极度分散,广大股权投资者通常主要依据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特别强调稳健性的历史成本计量要求不高估资产、收益,不低估负债、损失,尤其对于资产的后续计量只确认减值损失而不确认增值收益,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中资产和利润偏离实际情况,致使企业和股权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低估企业盈利能力和实际价值。而公允价值计量以市场承认的价格为基础,采取出现减值确认损失、出现增值确认收益的双向计量方式,及时反映资产真实的市场价值,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最大程度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
  第四,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金融创新要求的必然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工具不断得以创新。金融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缺乏相关性的严重缺陷更为人们所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认识和运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98年6月出台的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会计》第3段中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而且是衍生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随着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进一步提高,金融工具、公司理财手段等的不断创新是21世纪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公允价值必然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无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方法。

  此外,推广公允价值计量还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符合配比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的要求(卢永华、杨晓军,2000)。
  总之,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无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计量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取代历史成本计量之势。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历史也必将告诉我们,“市场经济越发展,公允价值会计越重要”(吴水澎,2007)。
  
  三、进一步加深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解和研究
  尽管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无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公允价值计量毕竟一直就是近三十年来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笔者认为,当前应当重点关注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中的以下问题:
  第一,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与“顺周期效应”问题。众所周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一度掀起了会计界、金融界乃至包括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在内的较大范围的争议,使公允价值计量饱受质疑。尽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已被认为不是也不可能是诱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也不是引发“顺周期效应”的直接诱因,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在反映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价格时过于敏感,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确有明显“顺周期效应”,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或加剧金融不稳定。因此,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中“顺周期效应”产生机理、传导机制、影响路径、应对策略和措施等问题的研究,成为一个摆在会计界乃至金融界、经济界学者面前的需要尽快妥善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二,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中如何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问题。如前所述,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而言,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使企业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提升了会计信息使用者所获取的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以市场评价为基础,公允价值的确定依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价格、估值技术等,这就使得公允价值的取得实际上成为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主观决策,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确定性,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难以保障。因此,如何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如何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和市场报价体系,如何建立健全公允价值信息收集系统,如何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等等,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成为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长期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第三,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中的可操作性问题。从前述公允价值认定的三种情形看,公允价值认定的第二、三两种情形均具有估计性质,特别是第三两种情形具有的估计性质非常明显。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中,当不存在活跃市场且无最近市场交易价格或无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市场价格可供参考时,确定公允价值所采用的估值技术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实际上使公允价值的确定成为会计计量中非常不易把握的复杂问题。因此,如何增强其可操作性就成为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此外,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对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工作、财务理论与财务管理工作、税收政策与税收征收管理工作、金融监管工作、会计计量理论与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以及会计教育等,都会带来重要影响和挑战,深入开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理论,推进公允价值计量运用。
  总之,发展历史并不算长的公允价值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无可替代的、大有取代历史成本计量之势的一种重要方法。只要市场存在,公允价值计量就是必需的,让位于历史成本是会计史上的倒退(安建民,2009)。认清这一趋势,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与应用问题的研究,是历史赋予当代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工作者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吴水澎.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0(4).
  [3] 谢志华.资产的估值[J].首席财务官,2006(7).
  [4] 刘思淼.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与监管启示[J].会计研究,2009(8).
  [5] 安建民.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会计论争[J].当代经济,200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0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