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玉卫 王静静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都与综合性大学不同,校企合作模式也有其特殊性。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外校企合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校企合作 研究
  [基金项目]: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专业多元化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J15043)
  研究型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偏重于知识理论的广度、深度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职业学院人才的培养偏重于实际技能的掌握和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还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校企合作是必然选择,只有校企合作,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社会相融合,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需求,把握行业的现实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保障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既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与社会、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成为厚基础、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一、校企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部实施“卓越计划”以后,各高校也推出了针对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改革,重视实践教学,倡导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三江学院特别推出“本科教学工程”,校企合作是该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各专业也纷纷与企业寻求共建,商学院相继与江苏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南京新百集团、中科集团、友邦保险集团、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联合育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会聘请企业专家和学校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这一举措会摒弃学校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的弊端,也避免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学校会聘请一些企业专家担任部分专业课程的教授工作,企业专家在授课过程中会将真实的案例展示给学生,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考核方式上,企业专家往往不会采用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等传统试卷方式,而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设计、一个方案或者一个调查。这就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考前临时抱佛脚等学习弊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内容并灵活加以运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很多企业专家会和学校的老师共同联合开发教材或者案例,将真实社会所需的知识呈现给学生。不仅有效避免了课本知识的陈旧,更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和行业动态,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社会所需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材、改革考试方式,这些举措全面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标的达成一方面来自教师的教学,比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另一方面来自实验室和企业的实习、实训。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加强,每个高校都下大力气投入资金,建设校内实验室,但是因为社会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很多设备和实验仪器面临淘汰和过时的结局,造成资金浪费,也不利于学生及时接触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而校企合作往往会共建实验室,或者将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基地。这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和企业的实习和实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三)校企合作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高校大比例引进博士,以满足学校科研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博士具备比较好的科研基础,但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行业工作经验,对企业具体的流程操作缺乏理解。因此,难以承担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育人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提供教师到企业实践、参观和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接触社会、熟悉企业,得到真正的锻炼,成为双师型教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指导学生实习和实训。
  二、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当前校企合作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一)校企合作有“合”无“作”
  目前校企合作很多仅停留在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或者签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式上进行了校企合作,但是并无实质上的合作。学校普遍积极寻求合作,但是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企业追求利润和价值最大化,更多关注人才培养的结果而不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学生缺乏经验、没有工作的动力和压力、培养费时费力,出于利益和时间的考虑,企业并不愿意参与到学校的育人过程。既然能够直接从人才市场上招聘有经验的人员,为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生?所以,很多企业迫于压力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即使愿意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通常也只是签署一个合作协议、挂牌实习和实训基地,合作流于形式。
  (二)校企合作有“近”无“远”
  学校按专业而不是按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每个专业的人数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大多数的企业不可能一次性接受如此多的学生,所以,通常校企合作不过是安排一批次的学生在某个学期或者某个阶段的短期实习。比如,在会计师事务所年终审计繁忙的时候,会接收比较多的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来企业帮忙。超市在销售旺季会安排比较多的学生进行促销。这些合作只是企业考虑一时的经济利益,只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对长远发展考虑较少,更没有把学生当作企业人才后备库。导致校企合作有“近”无“远”。
  (三)校企合作有“虚”无“实”
  我国政府并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管理校企合作,也没有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引校企合作,更没有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和评价。所以,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有“虚”无“实”。校企合作必然涉及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报酬和安全问题,因为没有想过法律法规的配套,学校和企业都畏手畏脚,无法大刀阔斧开展校企合作,致使合作流于形式。   (四)校企合作有“名”无“效”
  在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中,学校、企业、教师、学生都存在观念上的问题。高校一直都被称之为象牙塔,很长一段时间,关起门来办学,独立于社会之外。我国对高校毕业生还曾经包分配,高校对就业导向和市场导向认识不足。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大多基于科研课题和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尽管强调双师型,但是并没有相关的奖惩措施,所以教师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加上很多教师高校毕业后即到大学任教,对于到企业挂职锻炼存在排斥和抵触。很多学生对到企业实习和到社会参与调查等与社会相接触的事情也存在畏难情绪,怕吃苦怕承担额外的课程,不愿意参与。企业因为缺乏相关激励政策,基于成本收益的衡量,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校企合作这些主体观念上的问题,导致校企合作有“名”无“效”。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基于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有必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长期、深入、有效地运行提供保证,推动校企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和拓展。
  (一)落实政府责任,起到政府的主导作用
  校企合作需要政府主导和政策法规的支持。纵观世界上发达国家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不管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还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其共性都是政府高度重视并参与,设置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积极出台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鼓励政策。从而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仅如此,政府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因此,要保证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政府首先要明确责任、厘清义务,要尽快制定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全员参与的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政府还应出台鼓励政策,诸如校企合作减免企业所得税、按接收学生实习的数量给予资金补助等措施,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校要改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首先需要是双师型教师,学校理应在教师考核和评价机制上对双师型教师给予倾斜和激励。但是,现在高校依然大力引进博士,对教师的考核依然注重论文和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如此自相矛盾的做法,无疑会挫伤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借鉴国外应用型技术大学教授评聘办法,尝试设立实践型教授评聘机制;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对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实训的教师给予工作量的认可;每年推选双师型骨干教师 并给予奖励。
  2、完善学生实习办法,实行双导师制
  目前学生在对待去企业实习的事情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迫于考证、考研、就业的压力,很多学生擅自离开校企合作的企业,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给企业留下素质差的印象。对此,学校必须完善相关的实习办法和考核办法,派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并积极与企业沟通,与企业专家一起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如果政府对接收实习的企业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会愿意拿出精力和时间,对学生给予认真地指导。
  3、配套与校企合作相关的管理办法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企业没有寒暑假,更愿意利用假期接收学生的集中实习,而学校却已经放假,即使学生愿意去企业实习,却没有住宿的地方。企业专家到学校的授课时间不固定,如何安排企业专家的课时?能不能将固定的上课时间改为弹性的专题讲座?这些问题,学校都需要全面考虑,配套相关的管理措施,从而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和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
  很多企业与高校设立校企共建班级,共同培养人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这样的班级,需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意识到在大学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参与到企业锻炼,对于未来就业和竞争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但是,往往有些学生会因为专业课负担重、要到社会参加调查和去企业开展业务辛苦和压力大为由,中途退出,给企业造成不好的印象,影响校企合作的长久性。因此,学校要出台相关的奖惩措施,对于中途退出的学生不予参与评优而表现优秀的学生则在推荐就业、攻读硕士、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这样就可以在学生中形成一个争先上共建班的氛围,使校企共建班良性循环下去。
  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体系,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才能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而要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统筹领导。企业能够从校企合作中收益,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变观念,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和评价机制、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机制。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教师积极参与,尽快使自己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只要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全员参与和支持,就有可能实现长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定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 (01):103-107
  [2]刘晓文,陈国铁,林平,陈曼英.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6(04):174:178
  [3]冉红琼,万卫,张颖江.基于政府责任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职教论坛.2016(02):84-89
  [4]蔡正兰.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N].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5):93-96
  [5]段致平,王升,池卫东.市场视域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6):65-69
  [6]柳长安,白逸仙,杨凯.构建需求导向、校企合作行业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6(01):36-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46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