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东省利用外资适度规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昱

  摘要:广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引进外资大省,近年来关于其外资政策及利用外资规模出现了较多的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利用外资的必要规模、吸收规模和安全规模三个方面对广东省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广东省的外资政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外资适度规模;实证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7-0042-05
  
  改革开放以来,为缓解资本短缺对发展的制约,我国政府大力引进外资,20世纪90年代后已经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4年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名列世界首位,外资经济早已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围绕我国外资政策及其效果的争议使得学术界和政策制定领域开始关注引进外资的适度规模问题。
  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16039.46亿元,居全国首位,人均生产总值19315.9元,比上海人均国民收入还多出283元。同时,作为我国引进外资的大省,广东省2004年外商直接外资额100.12亿美元,居全国第二位,可见外资在广东省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广东外资引进的规模和效果究竟如何,不仅是对广东省外向型经济政策的评价问题,也为我国的外源型经济评价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启示。笔者在对广东省引进外资的效果作出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其适度规模问题进行了研究。[1]
  
  一、外资适度规模的内涵及计算模型
  
   (一)外资适度规模的相关概念及模型
  合理的外资规模不仅是有效利用外资来加速经济增长的前提,也是充分发挥外资对经济增长正效应的必要条件。倘若利用外资的规模不合理,相反会强化外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负效应,从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不少经济学家从外资适度规模的角度出发建立分析模型。
  1.外资必要规模。外资必要规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客观需要的外资规模。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并不是需求约束,而是资源约束,特别是资本短缺约束,因此要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政府必须积极促进资本形成,克服国内资本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缓解国内资本瓶颈约束对经济发展影响的途径之一便是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外资。根据一国经济发展的规模目标,依据经济增长对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产生的客观需要决定的利用外资规模,被称为必要规模。
  在国际资本市场与稳定的情况下,决定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必要规模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经济增长对资本的客观需要和国内资本积累能力两个方面。这方面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罗森斯坦-罗丹模型、钱纳里-斯特劳特模型、梅泽尔斯模型、瑟尔沃尔模型等。上述四种分析模型由经济发展中的储蓄缺口理论、外汇缺口理论与两缺口理论演变发展而来,但考虑到上述模型的复杂性和进行实证分析的困难程度,作者认为胡立法(1998)的外资必要规模模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2]
  该模型由储蓄缺口理论发展而来,主要是从通过引进外资突破国内资本约束、促进经济发展的资本形成策略的角度考虑的。假设技术进步为外生变量,国内储蓄按一定机制全部转化为投资,则外资的必要规模为一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下国内的总投资与国内储蓄的差额。此时,外资必要规模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率;二是经济发展所需的总投资额,可用综合投资率Rt(即投资总额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国内储蓄St和外资额FIt之和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即)反映;三是国内投资额,可用国内投资率rt反映()。令Yt为t年的GDP,ct为消费增长率,yt为t年的GDP增长率,pt为t年的人口增长率,设FBY为投资的必要规模,则根据外资必要规模确定的依据,有
  
  2.外资吸收规模。外资吸收规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按照其外资吸收能力大小而确定的利用外资规模。资本吸收能力是指一国在其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按照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由此决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综合经济管理能力,有效、合理地使用其全部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即充分就业时)所能吸纳的资本规模。资本吸收能力取决于相应的投资边际效率。在利用外资的情况下,只有当外资的边际成本不大于以外资作为追加投资而产生的边际收益时,一国通过利用外资来扩大投资规模才有意义。就此而言,外资吸收能力就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利用外资进行投资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利用外资能力。制约一国在其经济增长的特定时期外资边际效益、并进而影响外资吸收能力大小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战略是否开放、经济政策是否连续稳定、内资的综合配套能力大小、可供给劳动力的素质高低、企业经营能力及相应企业家精神的好坏、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能力的大小、市场环境是否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是否良好及产业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等。
  现有文献中主要有两种外资吸收规模的测度方法。一是根据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实际吸收外资能力的时序统计数列来进行分析,即贾塔克方法;二是根据一国经济增长中利用外资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的相对比较来加以讨论,即拉尔分析法。贾塔克方法采用加总修均的思路,运用历史数据来分析、测定一国在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外资吸收规模,其模型结构为:
  FXS=(Ktxyt-st)Yt+5Yt(st-St/Yt) (2)
  上式中,FXS为外资吸收规模,k为资本-产值比率,yt为相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st为边际储蓄率,Yt为t年的国民收入,∑Yt为前5年的国民收入总和,St/Yt为t年的平均储蓄率。
  胡立法(1998)建立了区间型的外资吸收规模模型,假设不存在技术进步,以国际金融市场平均利率为外资的边际成本,以“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作为确定外资吸收规模的依据。[3]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可以假定外资的边际收益曲线为倒U型曲线,则令MR=--AX2+BX+C (X为外资的吸收规模)。令MC=MR,解出:
  
  上述模型得出的外资吸收规模模型为一个区间关系表达式,即外资吸收规模在X1~X2之间。
  3.外资安全规模。一国在利用外资加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借用外债是需要还本付息的,这涉及到一国的财政安全。因此不仅应从经济增长对利用外资的客观需要和国内吸收外资的能力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利用外资的适宜规模,而且有必要从偿债能力角度来探讨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安全边界。通常用以判断外资安全规模的标准包括世界银行的分析准则、瑟尔沃尔分析准则、综合外汇收入偿债率分析准则、动态收入与利率比较分析法等。就上述准则的要求和内涵来看,作为判断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利用外资规模是否安全的通用判断标准要符合:外债偿债能力要求、外债的双重偿债率要求、外资的流动性要求、宏观经济的动态均衡要求、外资结构合理性要求等安全标准。

  胡立法(1998)假定一定时期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是合理的,外商直接投资当年获得的利润当年全部汇出,不再追加投资,外资不撤资,令Xt为t年的外汇收入,kt为外债的投资乘数(即国民收入增量与当年的还本付息额增量之比),at为国民收入增长率,bt为外汇收入增长率,st为积累率,ft (x)为当年利润汇出额(x为FDI的安全规模),gt (y)为当年还本付息额(y为外债的安全规模)。那么外资安全规模(FAQ)为:
  
  该模型建立在外商直接投资与外债总规模一定的基础上,认为外债多了,外商直接投资必须减少,这样整个外资在总量上才是安全的。但是,在利率浮动和汇率变动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方法求出的外资安全规模事实上并不安全,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既定规模的外资安全:锁定货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借用软外债,以减少外债利率风险;开展外汇远期交易,减少汇率风险;开展利率互换交易,以减少外债的利率风险。
  
  (二)外资适度规模的定义与界定原则
  本文认为外资适度规模应该是“一国在其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引进外资对内资只起追加而不起替代作用的条件下,根据国内经济增长客观需要、能被经济发展所实际吸收、具有偿还能力、且不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时的利用外资规模”。在实证中,可将外资适度规模界定为外资必要规模、吸收规模和安全规模三者的交集。
  上述定义中,所谓“外资对内资只起追加作用,而不起替代作用”是指,当一定数量的外资流入时,内资并未因此而减少,因而一定规模的外资流入使国内可供投资的资本得到等量的增加。
  外资适度规模的决定必须遵循外资安全规模优先于吸收规模、吸收规模优先于必要规模的顺序准则。即当受资国在一定时期的外资必要规模、吸收规模与安全规模三者的赋值区间不一致时,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外资适度规模的确定要优先考虑是否符合财政安全的要求,其次是外资吸收能力的要求,最后才是经济增长的资本需求。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出于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约束而非需求约束的经济型态的考虑,资源约束型经济的要害不是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而是生产结构的不合理、供给短缺和储蓄不足。在实践中当三者不相等时,应按实际取小原则加以确定。
  外资适度规模是受资国和资本输出国都乐于接受的一种利用外资规模。对资本输出国而言,它将资本投放到受资国,不仅希望能够按期收回本息,而且可以借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扩大贸易、开辟市场,并赢得利润。对受资国而言,利用外资的目的是通过弥补国内资本短缺加速经济增长,所引进的外资应该能够被高效率地使用,而且不会发生偿债困难,更不会陷入债务危机之中。
  
  二、广东省利用外资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
  
  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自1982到2004年全省累计引入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1888.38亿美元,引进外资发展迅速,从1982年到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了34倍。作为引进外资的大省,近年来广东在外资引进的效果和规模上遭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这种争议事实上也代表了近年来对我国引进外资策略的争议。本文将适度规模界定为必要规模、吸收规模和安全规模三者的交集,并根据公式(1)(3)(4)建立利用外资适度规模分析模型,对广东省利用外资规模进行分析。[5][6]有必要指出,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与以前的年份缺乏可比性,但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笔者还是将其保留下来。
  
  (一)广东省利用外资必要规模
  根据公式(1)外资必要规模模型,笔者计算得出1994-2004年的广东省利用外资必要规模理论值,并将其与实际利用外资额对比(见表1)。可以看出,就支持经济增长对资本要素的需要而言,广东省的外资必要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1996年以前进入广东省的外资大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1996年以后,由于消费和人口快速增长,国内资本逐渐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外资必要规模扩大,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额逐渐小于必要规模,存在资本缺口。到2003年,广东省的外资必要规模等于实际利用外资额的2倍,2004年的缺口进一步拉大。因此,就经济发展对资本要素的需要而言,广东省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对资本的需求,吸收外资可以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备注:(1)模型基本数据来自各年的《广东省统计年鉴》;
  (2)人口总数以年末户籍人口与人口净迁移人数之和计;
  (3)实际利用外资额为当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美元额)乘以当年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价。
  
  (二)广东省利用外资吸收规模的实证分析
  根据公式(2)外资吸收规模模型,笔者利用广东省1994-2004年的吸收外资额、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增量等数据,通过三元回归得到广东省外资边际收益函数:
  MR=-0.0598X2+163.8644X+113476.4168
  通常可用伦敦金融市场上一年的同业拆借利率LIBOR加上0.5%作为国际市场平均利率代表利用外资边际成本,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得到广东省每年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规模(见表2)。
  
  备注:(1)模型基本数据来自各年份的《广东省统计年鉴》;
  (2)实际利用外资额同表1;
  (3)LIBOR为各年份伦敦同业拆借市场12个月的利率平均值。
  
  数据显示,近十余年来广东省外资吸收规模的变化极为有限,而由于吸收规模区间较大,实际利用外资额一直处于该范围内。尽管如此,根据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规模逐年快速、稳定增长,而外资吸收规模变化幅度极小的趋势,只有有意识地提高外资吸收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依据外资吸收规模方面的理论,必须坚持并深化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通过扩大内资综合配套能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市场环境等政策,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经济结构,改善利用外资的边际收益,降低投资成本,才能扩大广东省的外资吸收能力。
  
  (三)广东省利用外资安全规模的实证分析
  根据公式(4)的外资安全规模的模型,经过计算,可得到广东省1994-2004年利用外资安全规模。至于各年的还本付息额与利润汇出额之和,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用每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乘以国际市场平均利率(同上)加上当年对外借款的数量来近似地替代。
  
  备注:(1)模型基本数据来自各年份的《广东省统计年鉴》;
  (2)外债投资乘数用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量与外债增量的比值。
  
  从表3可以得到以下认识。第一,广东省外资安全规模理论值的变动幅度非常大。有时相邻的年份之间竟然相差数十倍,这必然使人关注是什么原因造成安全规模理论值有如此大幅的波动。笔者认为,作为出口依存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外贸大省,广东省外汇收入不仅绝对数额庞大,而且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重要性非同寻常。研究发现,广东省外汇收入增长率极不稳定是造成利用外资安全规模理论值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这说明,要妥善地控制财政风险,地方政府不应仅仅追求外汇增长,而是应该更为积极地关注外汇增长的稳定性。第二,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经常处于高财政风险状态。数据显示,1995、1996、1998、1999、2001等年份的还本付息额和利润汇出额之和均突破利用外资安全规模的理论值,其他一些年份的也相当接近。第三,广东省的财政风险防范能力近年来有所提高。近十年来,外债在实际利用外资中的比例和其绝对数额不断下降,而外国直接投资等权益性资本的比重和数额不断上升,使得广东省利用外资结构得到持续优化。由于外债到期必须还本,而权益性资本不能随意撤资,因此外债的财政风险比外国直接投资要大的多。1994年以来,广东省对外借款逐年下降,同时,2002年后外汇收入快速稳定增长,还本付息额和利润汇出额估计值在报告期内平稳下降,2002年以来已经明显控制在安全规模以下,显示出广东省控制外资风险能力在近几年中有所提高。

  
  三、广东省利用外资适度规模研究的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额符合吸收规模、小于必要规模、经常突破安全规模。本文第一部分将利用外资适度规模定义为必要规模、吸收规模、安全规模三者的交集,结合前面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观点。
  (一)当前对外资的开放性政策应予维持乃至进一步深化
  外资的进入在相当的程度上缓解了国内资本不足的约束,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广东省的资本缺口还在进一步拉大,在较长时间内还存在对外资的需要。此外,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并未达到其资本吸收约束,根据目前的市场、政策环境和要素条件,外资规模的扩大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益,而且能够为经济能力所吸收。因此,持续性的开放态度,应该是现阶段外资政策的主要方向。
  (二)保持外汇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外资预警机制,增强政府防范财政风险的能力
  尽管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吸收能力来看,广东省外资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然而由于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现有的外资规模依然隐含着一定的财政风险。虽然近十年来广东省利用外资的风险结构有所优化,但由于外汇收入的增长缺乏稳定性,导致外资安全规模的变化幅度过大,不利于政府有效地规划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节奏。此外,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有必要建立外资预警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阶段及其由此决定的科技水平及综合经济管理能力,尤其是财政所能承担的风险程度制定利用外资的风险控制预警系统。从增加风险承受能力和完善风险控制制度两方面出发,使政府对外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控制有度,有效降低开放政策带来的负效应。
  (三)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鼓励内资发展
  经济之所以存在对外资的需求,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内资本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从储蓄率看,国内投资不足并非是由资本存量不足引起的,问题很可能出在内外资的政策环境不一致所导致的内资投资不踊跃。目前实施的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事实上形成了对内资的歧视,不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应积极考虑内外资的平等待遇,避免外资进入对内资的“挤出”,改善利益分配环节上对外资倾斜的格局,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鼓励内资踊跃发展,缩小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
  (四)改善综合投资环境,提高资本吸收能力
  虽然广东省利用外资额一直在外资吸收能力的范围内,但从数据分析来看,近十年来,广东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外资利用规模均呈快速增长,而外资吸收能力却几乎没有多少变化。政府应从保持连续稳定的开放政策;强化服务功能、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教育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鼓励企业家精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环境等措施入手,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吸收能力,为内外资本创造一个良好的获利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昱,王桂平.广东省引进外资与工业化进程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12).
  [2][3][4] 胡立法.外资适度规模系统模型的理论估计[J].国际经贸探索,1998,(6).
  [5] 胡立法.中国利用外资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和政策选择[J].国际经贸探索,1999,(6).
  [6] 张亚春.中国利用外资适度规模的模型及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20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0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