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内部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雁霞

  长期以来,提及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想到的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忽略了没有直接进行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但由于缺乏外部和内部的约束机制,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混乱,单位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无论是从提高单位自身管理水平,还是从适应外部新形势的要求,事业单位都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大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由领导说了算,财务部门只负责日常账务处理,没有真正发挥理财作用,资金管理凭领导个人意图操作,对预算资金内部控制单位领导及财务部门不了解也不重视,认为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安排,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只要按规定编好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以了,忽视加强对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有的单位负责人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无所谓内部控制体系了。相当一部分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内部控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或者以财经制度甚至是工作经验来代替;即使有内控制度,现存的内控制度在内容方面也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生搬硬套其他单位的制度,没有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实施。因此,对建设中出现的漏洞没有一套可行的制度、程序来堵住漏洞的发生,致使财务管理混乱,极易造成损失,更谈不上什么效益。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是预算资金编制项月不详细,使用缺乏计划性。年度预算执行不严格,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不能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以致资金使用超支,影响事业发展。其次是财产管理不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上没有成本核算要求,因此轻视了实物资产管理,如购买低值易耗用品,直接作支出,不记入库存材料账,领用不办理手续,缺乏财产清查制度,使这部分财产无账无实。再次是在财产的购置上,有的单位盲目购买,重复购置,造成浪费;有的事业单位之间相互攀比,通过多种渠道,竞相购买多余办公设备、高档交通工具,造成办公成本高、利用率低等问题。(2)预算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有的事业单位对预算的执行不能做到统筹安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严格按预算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效率,导致资金使用超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预算资金收支管理不严格,任意扩大收支范围,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未能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存在一些巧立名目、挤占资金、挪作他用等问题。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 第一,财务核算处理不规范。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甚至失真现象。如有些单位在处理一些少量预算外收入时,将预算外收入挂在往来账上,以此来掩盖收益;有的单位在年终结账时,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和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有些单位正常经费与专项拨款不分开进行明细核算,使得单位正常经费和专项拨款来源不清晰,去向不明白,给自己和他人用账带来不便;再如有些行政单位虚列专款严重,造成单位年终结余账户的虚增或虚减。
  第二,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如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发票内容笼统,有些发票上盖的是售货单位公章,而不是财务章,甚至有的没有售货单位章。报账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签字,领导签字过于随意。有些单位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都不符合会计核算规范。在票据管理方面,有些单位在票据认购、票据领用、票据核销上存在监督的漏洞,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给国家资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强化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第一,预算管理。实行预算管理,可以从源头上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的落实。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必须建立财务细预算制度,结合单位的资金能力。分清业务的不同性质,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各项资金,保障日常工作和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推动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应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等系列改革。实行由专管员、分管领导、项目专家、职工代表共同组成的项目小组评议审核制度,把好会计内部控制的前置关,第二,成本控制。按照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及其相关法规规定,事业单位大多数支出项目都有明确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然而,不少单位都没能把支出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超发津贴、补贴、奖金,超支业务招待费等情况比比皆是。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是分解费用指标,一是要按照年初公用经费预算,把各项费用分解落实到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费用控制指标体系;二是要严格考核,会计上要对各部门费用开支进行单独核算,准确、及时地反映各个部门的实际开支情况;三是要建立奖惩机制,实行节约有奖。超支自负,奖罚分明。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预算资金使用内部控制制度 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一是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二是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钱账分离、物账分离,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进行限制性规定。同时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内部牵制的工作基点就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都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要求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来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以便使各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
  (2)授权批准控制。事业单位在建立及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时必须实施授权批准控制。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内部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各管理层必须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力,避免越权审批和相互推诿,使职责分明、权力对等、有职有责、有责有利。为此,事业单位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责任、授权批准的程序。其次,要引入先进管理手段,完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
  (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建立的目的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进行记录、计算、反映和控制,属于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各种会计方法和程序,本身有着控制的功能,这些控制功能的发挥能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具有真实、及时和全面的良好质量。目前,大部分单位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在会计系统的处理方面较手工记账时期有了很大区别,因此要根据电算化的特点,建立新的内部控制条例,根据其原则完善新的会计系统。如通过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录入会计数据时,必须保证只有在识别特殊密码状态下才能进入该系统;修改会计记录必须履行必要的手续,得到适当的授权,并详细记录在案。
  (4)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在专项资金方面要建立项,目库,强化项目申报和立项的审核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经过严格程序审核好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做到项目基础资料真实完整,每个项目都切实可行。在项目库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每个单位或部门项目支出的内容和标准,编制项目支出明细表,按具体项目填列支出总额及各种资金来源,如有跨年度工程还要列示年初年末额,使专项资金的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从而改变原有的那种“切块预算”做法,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实施绩效评价制度,对专项资金进行全程评价,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
  
  (三)促成事业单位良好内控环境,进一步发挥预算资金使用效率(1)良好事业单位内控环境的促成。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作用,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与指导,并拨出专项经费,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成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形成。(2)进一步促进资金使用效率;为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内部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用以降低“串通舞弊”、“人为错误”、“职能越权”、“制度滞后”等内部会计控制本身的局限性,提高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良好的控制环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单位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支持和重视,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权限分工明确,职责权限设置合理。控制环境良好能保证资金使用内部控制有效实施,保证预算资金高效使用;发挥事业单位职能,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发挥其他延伸职能。
  
  (编辑 袁晓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7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