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增广笺注简斋诗集》看陈与义诗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宋诗;陈与义;诗法;《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
  摘要:南宋学者胡裤著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该书能发明陈与义诗之意,对陈与义诗中的典故语词,能详尽准确地指出与其意义契合之出处。由此可看出陈与义的诗法渊源,即陈与义对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诗法的继承和一定意义上的发展――陈与义诗歌善于继承模仿前人的字法、句法,包括化用、反用、合用、展用等,在此基础上点化诗意,收“夺胎换骨”、开拓诗境之效,最终自成一体。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09―4474(2011)04―0038―06
  
  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注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诗歌注释本开始大量出现,南宋时期尤盛。“宋人注宋诗”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学术现象,苏轼、黄庭坚、王安石等人的作品是注释的热点。南宋学者胡樨偏好陈与义诗,时人讥之,谓作者众多,不应独好简斋诗。胡樨不为所动,一心浸淫其间,经年累月,最终于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前后著成《增广笺注简斋诗集》三十卷。在“宋人注宋诗中”,《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文中简称“胡笺”或“胡笺简斋诗”)虽然出现较晚,但也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注本,历代学者皆有好评。宋人楼钥在《简斋诗笺叙》中评价道:“贯穿百家,出人释老,旁取曲引,能发简斋之秘,用意亦勤矣。……胡君用心既专,数年之间,朝夕从事。而简斋之作,不过六百篇,故注释精详,几无余蕴。”肯定了胡笺对陈与义诗的发明之功。清人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云:“今观所注,多钩稽事实,能得作者本意,绝无捃拾类书,不究出典之弊。凡集中所与往还诸人,亦一一考其本末,固读与义集者所不废也。”除肯定胡笺的释意外,还肯定了胡樨考证时事的成就。文献注释是学术研究的出发点,而诗歌注释除了解释诗意之外,也是诗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以往学术界对古代诗歌注释本的研究,偏重于阐释方法本身;对古代诗歌的研究,又往往以诗作本身或后人对诗作的评价为切入点。对陈与义诗歌及其注释本的研究也是如此。本文试图采用较新的视角,从诗歌注释人手来研究诗歌创作方法,总结《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对陈与义诗学研究的贡献。
  自李善注《文选》以来,指明典故语词的出处就是诗文注释者的首要任务。宋代江西诗派诗人遣词造语,常常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因此,包括胡笺简斋诗在内的宋人注宋诗,都以征引典故原文为基础。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夺胎换骨”等创作理论,常常被后人讥为“剽窃”。如金人王若虚《诗话》云:“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鲁直好胜,而耻其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夫既已出于前人,纵复加工,要不足贵。”这类观点虽非主流,但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然而此言乃不公之论,过分强调江西诗派创作对前人的沿袭,却忽视了其创造性。如果说黄庭坚、陈师道之诗尚属学人之诗,那么陈与义之诗则属于诗人之诗――独出机杼,蕴含敏捷才思,富于变化。若从诗歌注释人手加以考察,不难发现:江西诗派的创作方法虽强调继承前人,但其精髓却在于巧妙地加以发展变化。就胡笺简斋诗而言,胡樨并非简单地征引与原诗字面相同的典故,而是深究简斋的用意,找出与其意义契合的真正出处。如果对胡笺简斋诗作一整体观照,可看出陈与义对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前代诗人的继承与发展。
  
  一、简斋诗与杜诗
  
  在文学史上,简斋以学杜甫著称。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云:“陈去非尝为余言:‘唐人皆苦思作诗。……故造语皆工,得句皆奇,但韵格不高,故不能参少陵逸步。后之学诗者,倘或能取唐人语而掇人少陵绳墨步骤中,此连胸之术也。”这说明简斋是旗帜鲜明地学杜诗的规矩法度,后人对此亦有深刻的认识。如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云:“元{右后诗人迭起,一种则波澜富而句律疏,一种则煅炼精而性情远,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及简斋出,始以老杜为师。”元人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六“节序”类云:“简斋诗即老杜诗也。予平生持所见,以老杜为祖,老杜同时诸人皆可伯仲。宋以后,山谷一也,后山二也,简斋为三,吕居仁为四,曾茶山为五,其它与茶山伯仲亦有之。”在这些文学批评家之前,胡樨已敏锐地感受到这一点,在笺注中注重揭示杜诗对简斋诗的影响。
  
  (一)简斋诗对杜诗的继承
  简斋诗对杜诗的继承体现在对其字法、句法及音律体格的模仿上。
  1 字法
  江西诗派强调“无一字无来处”,胡笺也注重揭示简斋诗中“一字”之来处。如《细雨》:“平湖受细雨”,胡笺云:“老杜《春归》诗:轻燕受风斜。又《上巳日》诗:吹面受和风”。此例中,“受”字来自杜诗。南宋人洪迈也注意到这一点,在《容斋四笔》卷七“杜诗用‘受’、‘觉’二字”条中云:“杜诗所用‘受’、‘觉’二字皆绝奇。……若陈简斋亦好用此二字”。
  明人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云:“宋之学杜者,无出二陈,师道得杜骨,与义得杜肉;无己瘦而劲,去非赡而雄;后山多用杜虚字,简斋多用杜实字。”胡应麟的概括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简斋亦用杜诗之虚字,从胡笺中就可以看出。如《同叔易于观我斋分韵得自字》:“小草浪出山”,胡笺云:“老杜《上牛头寺》诗:真成浪出游。《与苏端》:庞公不浪出”。简斋诗与杜诗中的“浪”同义,皆为草率、孟浪之意,用以修饰实词“出”字。更重要的是,此“浪”字在二人诗中皆为“字眼”。杜诗善于以虚字为眼,简斋学而得之。
  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又云:“去非句如‘湖平天尽落,峡断海横通’……皆宏丽沉雄得杜体,且多得杜字法。”‘¨除一字之外,简斋还喜用老杜诗之二字、三字、四字。如五言句喜用老杜五言句之上二或下三字、七言句喜用其上四或下三字,其中以用下三字较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简斋七言句亦常用老杜五言句之下三字。如《夜雨》:“此身只合卧苍苔”,胡笺云:“老杜《昔游》诗:携子卧苍苔”。另如《次韵富季申主簿梅花》:“句里无尘春色静”,胡笺云;“老杜《伤春》诗:巴山春色静”。
  2 句法
  江西诗派喜欢模仿杜诗的句式,山谷、后山诗中多见,简斋诗亦不例外。这类句式的模仿,在任渊的《山谷诗集注》与《后山诗注》中被称为“效其句律”,在赵次公的杜诗注与苏诗注中被称为“用其势”。在胡笺简斋诗中,可看出简斋对杜诗五言句的模仿。如《次韵谢天宁老见贻》中“庭柏不受寒”,胡笺云:“老杜《宴历下亭》诗:修竹不受暑”;同诗中“可玩不可掬”,胡笺云:“老杜《出塞》诗:可望不可攀”。也有对杜诗七言句的模仿,如《次韵家叔》:“黄花不负秋风意”,胡笺云:“老杜《简崔评事》诗:浮云不负青春色”。在这些例子中,简斋诗与杜诗的句子结构相同。
  简斋诗中甚至有七言句对杜诗五言句的模仿, 如《龙门》:“不到龙门十载强”,胡笺云:“老杜《别常徵君》诗:卧病一秋强”。简斋模仿杜诗五言句的句子结构,再增二字,即扩展为七言,但与杜诗的语言效果相似。
  
  3 音律体格
  杜甫的一些律诗有意识地用拗体,这一点亦为简斋所继承。如七律《舟次高舍书事》,陈与义自注:“唐人多有此体,盖书生之便宜也”。胡笺云:“按老杜《白帝城楼》诗、严武忆老杜诗,皆用此格”。此诗后四句:“乱后江山元历历,世间岐路极茫茫。遥指长沙非谪去,古今出处两凄凉”,尾联与颈联失粘,与杜甫《白帝城最高楼》同为拗体,属不以辞害意的特例。
  
  (二)简斋诗对杜诗的发展
  江西诗派并非一味地模仿杜诗,而是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在杜诗句意的基础上又施以变化。这在简斋诗中亦很常见。具体说来,简斋对杜涛的点化用法包含以下类型。
  1 化用其意
  有七言句化用杜诗五言句之意。如《观江涨》:“叠浪并翻孤日去”,胡笺云:“老杜《宿江边阁》诗:孤月浪中翻”。杜诗中的“翻”字已是传神之笔,准确地表现了月影在浪中浮沉变幻之势。简斋变月为日,又加上“叠”、“并”等修饰词,生动地表现了日影散布于丛浪中的破碎之势,在杜诗意境描绘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有五言句化用杜诗七言句之意。如《与伯顺饭于文纬大光出宋汉杰画秋山》:“一笑遗世人,聊破千载颜”,胡笺云:“杜《诸将》诗:将军且莫破愁颜”…。杜诗的“破颜”有具体的对象,即将军,也有具体的情态,即愁颜。简斋用此二字,却去掉了“愁”颜,并把对象扩大为世人,又将时间延展为千年。较之杜诗,简斋诗表现的时空更为浩瀚,给人以无尽的沧桑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张力。
  值得注意的是,简斋往往在杜诗的基础上变换一字,便可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如《题崇山》:“世故莽相急”,胡笺云:“老杜《寄刘峡州诗》:世故莽相仍”。杜诗感叹世乱频仍,简斋改“仍”为“急”,重心从频率改为程度,突出了南渡初年兵祸之重。变此一字,即有转换乾坤之妙。
  《粹翁用奇父韵赋九日与义同赋兼呈奇父》:“日暮野踟蹰”,胡笺云:“老杜《赠韦左丞》诗:日暮且踟蹰”…。杜诗中的“且”为虚字,杜甫以虚字为眼,渲染了日暮途穷却又无可奈何的气氛。简斋将虚字改为实字,点出了日暮时分荒野之上孤独行走之人的背影,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入城》:“欲为唐衢哭,声出且复吞”,胡笺云:“老杜《送舅》诗: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两诗的表现对象都是飘泊异乡、日暮途穷的末路之哭,而简斋将“已”改为“且”,道尽心中的无奈,更显情之缠绵。
  《雨中再赋海山楼诗》:“一生襟抱与山开”,胡笺云:“老杜《侍严大夫诗》:一生襟抱向谁开”…。杜诗为飘零生涯中壮志未酬而感叹,简斋将“向谁”改为“与山”,别开生面,另立诗境,展现了立于海山楼上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2 反用其意
  这是点化用法的特例。反原句之意而用之,通过正反的强烈对比,往往能达到以故为新的效果。如《道中书事》:“客愁无处避,世事不堪论”,胡笺云:“老杜《园官送菜》诗:世事固堪论”…。杜诗中的“固”已道出胸中的无奈,简斋将“固”改为反义词“不”,更道出了流离于道路之中的辛酸。又如《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其三:“镜中无复故人怜”,胡笺云:“老杜《呈柏中丞》诗:镜中衰谢色,万一故人怜”。杜诗为五言之一联,言己鬓白颜衰,犹待故人相怜。简斋则将其浓缩为一句,直接抒发已无故人相惜之感叹,更显迟暮之萧然。
  
  3 合用其意
  即一句合用杜诗两句之意,用更凝练的语言创造更深沉的境界。如《初夏游八关寺》:“客恨终难平”,胡笺云:“老杜《寄杜位》诗:峡中为客恨。又《不归》诗:终身恨不平”。“客恨”与“恨不平”,无论是哪一种,感情色彩都很强烈。简斋将二者合到一处,抒发了飘泊之人心中极度的失意感。
  又有一句合用杜诗一联之意,如《次韵富季申主簿梅花》:“人人索笑那得禁”,胡笺云:“老杜《舍弟赴蓝田》诗: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两诗皆咏梅花,简斋将一联之意凝为一句,舍去了修饰成分,更简练地表现出梅花楚楚可怜之态。
  甚至有一句浓缩杜诗数句之意。如《夜雨》:“灯花应为好诗开”,胡笺云:“老杜《独酌》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诗四句诗记述了灯下独酌题诗之乐。简斋去掉饮酒的细节,语言更趋凝炼,又加一“应”字,点出诗成大喜之趣。
  
  4 展用其意
  即两句展用杜诗一句之意,与合用正好相反。简斋在诗句中扩充一些关键成分,以达到变化出新的目的。如《冬至二首》:“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胡笺云:“老杜《冬至》诗:冬至至后日初长”…。杜诗只说明了冬至之后白昼逐渐增长的物候变化,简斋增加了“闭户了”三字,渲染了动乱时期冬至节日一反常态地凄清寂寞,又以“添数珠”补足“日长”,诉说孤独无奈之感。
  
  二、简斋诗与昌黎诗
  
  韩愈诗虽仅存400余首,数量不多,但其议论化、散文化的风气,对宋诗创作有重要启示意义。在唐代诗人中,韩愈对宋诗的影响仅次于杜甫,而大于同处于中唐时代的高产诗人白居易。韩愈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因此其诗在造言、立意方面皆尚奇求怪,有不少独到之处为简斋诗所吸收。宋代诗学研究者较忽视韩愈对陈与义的影响,然而在胡笺简斋诗中,却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简斋诗对昌黎诗的继承和创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语汇、句式的继承
  如《晚步》:“野水皆晶荧”,胡笺云:“昌黎《华山女》诗:堆金叠玉光晶荧”…。“晶荧”一词乃昌黎所创,刘禹锡、柳宗元等人随用之,简斋亦拈为己用。
  《同杨运干黄秀才村西买山药》:“发筐堆磊落”,胡笺云:“昌黎《永贞行》:火齐磊落堆金盘”。以“磊落”一词形容物品堆积于容器中的状态,是昌黎的独创,简斋效之。
  《陈叔易赋王季才所藏梁织佛图诗邀同赋因次其韵》:“不比图画填青红”,胡笺云:“昌黎《宿衡岳寺》诗:鬼物图画填青红”…。在此例中,简斋除用昌黎诗五字之外,还模仿了昌黎诗的散文化句式。昌黎诗常不遵常格,七言诗一般为上四下三,昌黎有时却变为上二下五,此例中简斋正仿照了上二下五的句式。
  
  (二)对诗境的拓新
  如《纵步至董氏园亭三首》其一:“池光修竹里”,胡笺云:“昌黎《盆池》诗:池光天影共青青”。昌黎诗描绘了水天碧色的动人景象,简斋将“天影”改为“修竹”,暗含“绿竹青青”之意,在原有的水天一色的画面上又增加了修竹数竿,不仅趣味盎然,而且暗指主人为君子,其诗境界高于昌黎诗。
  《重阳》:“镜中头发不禁秋”,胡笺云:“昌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264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