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钱币与钱币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者简介]徐承泰(1964-),男,湖南衡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战国秦汉考古、中国古代钱币等研究。
  [摘要]钱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门类,其学科理论、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本体及研究目标内涵的界定还多有含混。钱币是指历史上作为一般等价物使用的,有加工痕迹及固定单位的金属铸币和纸币。钱币学是研究中国历代货币形态,探索钱币演变规律,探讨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学科。钱币学基础研究理论方法的丰富与完善,需要借鉴考古学、古文字学等相邻学科。
  [关键词]钱币;钱币学;学科理论;考古学;古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2007)05-0682-04
  
  钱币学在近代考古学建立以前,是隶属于传统金石学的一个门类,中国近代考古学建立以后,随之成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1936年,丁福保发起在上海成立中国古泉学会,发行会刊《古泉学》杂志,提出了“古泉学”这一名称。1954年,彭信威先生的《中国货币史》创立了“钱币学”这个概念。1982年以后,随着中国钱币学会的成立,钱币学研究取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受到重视,钱币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因为学科还处在初创阶段,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学科研究对象、学科研究目的,也还未能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笔者对此有一些思考,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钱币
  
  关于钱币的定义,在钱币学界是有歧义的。一般认为,钱币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所谓“钱币是指铸币形态的货币,广义的还包括纸币形态;而货币则既可以指铸币,也可以指不是铸币的货币,而按抽象的范畴来说,则是指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这是钱币概念的笼统提法。郭彦岗先生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说明:“钱币的概念有两个含义。通常称钱币,就是指以方孔圆形、外圆内方,有肉有好的铜钱,以此为本体,包括布钱、刀币、圜钱、铜贝和铁、铅、锑、锡及各种低质合金钱。…这是钱币的狭义概念。但在我国钱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在各个历史时期各种货币的发展、变化、兴衰及其结构体系的不同,以及它们的历史背景,它们同各个历史阶段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相互关系,而出现各种各样的货币和货币代用品,其范围远远超出狭义钱币的范围。我们总称之为历史货币,也就是广义的钱币。它包括,除上述狭义钱币外,还有铜元、金银货币(如银两、铜元、银辅币),纸币和各种信用货币、信用流通工具,如钱庄的庄票、票号的票据、古代的里布、傅别、皮币、飞钱、会票等,粮食、布帛和各种实物形态的货币,各种货币代用品及变相货币等,共计五大类,都是我国历史上曾当作货币使用过的。此外,还有那些具有货币形状但不作为货币流通使用的,如压胜钱、打马钱、吉祥钱、农民革命中的信钱等,也是钱币研究的对象。”
  对上述观点,学术界也有不同意见。如有人认为:“钱币是具有专用货币形制的非流通意义上的货币。”并有学者就此作了进一步阐释:“钱币区别于货币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非流通性。它体现货币的形制、轻重、色泽、成分、图案、文字、材料、真伪,无需通过商品流通就存在。钱币研究的基础是钱币本身。货币中处于非流通状态的实物货币,在其退出流通的同时便退回到原来的属性中,如金银、谷帛等,不属于钱币范畴。只有专用货币,如铸币、纸币,在离开流通后仍自成一类,它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钱币。”不过这种观点也同意“广义的钱币则还应包括各历史时期,虽不用流通,而具有货币形态的纪念章,压胜钱之类。”。
  还有学者认为,钱币的范畴应涵盖现代货币。“现在我们所说的‘钱币’,则是文化领域的一个名词,它既包括正在流通使用的货币,也包括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货币,还包括因为货币和货币文化而产生的其它相关的东西,我们不妨称之为‘货币文化的衍生物’。”
  上述有关钱币的定义多少都有些含糊不清或不够严谨,而且存在将钱币与钱币学混为一谈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在讨论钱币这个概念时,有几点首先要明确:第一点,我们所讨论的钱币,从性质上看,属于经济学的货币的范畴,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而现代经济学对货币的定义非常明确,是指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讨论的钱币,必须是用来作为货币使用的。第二点,古代钱币和现代货币,分属于历史学和经济学两个性质迥异的学科。非现代经济学领域的学者,而能从事现代流通货币研究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我们并不能因为现代经济学者的相关研究对象,有貌似古代钱币的内容,便将其纳入同一个范畴之中。因此,从内容上看,我们所说的钱币,是指历史时期曾经的流通货币,也就是古代钱币。第三点,从形态上看,钱币这个词正如上述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本身是一个文化学的概念,是一个人文的概念,因此,钱币是指有人为加工制造痕迹的,有一定形状及固定单位的特殊物品。
  在有了上述界定以后,我们可以给古钱币下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钱币是指历史上作为一般等价物使用的,有加工痕迹及固定单位的金属铸币和纸币。其中,金属铸币的内容以方孔圆形钱为主,同时也包括先秦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中,用于流通领域的非方孔圆形铸币,质地以铜质为主,包括金、银、铁、铅、锡、锑、纸等。
  
  二、关于钱币学
  
  目前,关于钱币学的定义,或已显陈旧。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古钱学”条:
  以古代钱币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又名古泉学。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在国外,也包括研究为纪念某事件和人物而制做的纪念章和徽章之类。主要研究历代所发行的金属货币和钞币的形制、大小、风格、铭文、成分、机能及艺术价值。尤以货币的单位、重量等为主要课题。与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美术史学等均有密切联系。或稍嫌简单。如《辞海》“钱币学”条:
  钱币学旧称“古钱学”。研究历代钱币的学科。过去以研究古钱为主,故称“古钱学”。建国后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当代钱币,并兼及其他有关文物,故改称“钱币学”。古钱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就钱论钱,钱币学则从研究钱币实物及有关文物出发,进而探索钱币发展规律、历史作用、文物价值和社会意义等。
  事实上,要为钱币学这样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要的条件是,学科发展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已相当广泛,而相关理论的滞后影响了学科研究的深化,制约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学科理论的建设有了迫切的要求。勿庸置疑的是,钱币学目前的发展状况,无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迫切需要我们对学科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总结,以指导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其次,要对学科本身的研究状况、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有较为成熟的思考,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目前钱币学界对学科理论的积极探讨,已经为我们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需要我们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学科的性质形成较为全面准确而又高度概括的认识。在此,结合我们的思考,尝试对钱币学作出如下总结:   研究中国历代铸造、发行、流通钱币的形态,探索古代钱币演变规律,探讨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学科,我们称之为钱币学。钱币学的研究对象以历代铸造和发行的金属铸币以及纸币为主,也包括实物货币,铸造成一定形状的金、银,作为信用货币的票据,以及制作成钱币形态并以钱而名之的压胜钱、游戏钱、纪念币等。研究内容和目的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具体钱币的时代、形制、大小、轻重、版别、质地、文字、图案、真伪、制作技术工艺等,这是钱币学的基础研究工作。第二个层次是研究中国古代钱币整体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货币理论。第三个层次是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以钱币研究为视角,探索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制度等。
  
  三、关于钱币学研究理论方法体系的丰富与完善
  
  传统钱币学的研究方法,总体而言是以钱论钱,着重通过钱币的形制、轻重、大小、文字、图案等方面的整理,研究钱币的版别、时代、真伪等,这一研究方法至清代便已达到极致。仅仅依靠这样的研究方法,这样的研究广度与研究深度,钱币学要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学科门类,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由此,我们需要有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的研究方法,达到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研究目标。在目前阶段,主要是通过对相邻学科理论方法的借鉴和改造,以充实本学科的理论方法体系。本文仅就学科研究第一个层次的研究方法谈一些想法。
  
  (一)考古类型学方法在钱币学研究中的运用
  近代考古学在中国诞生以后,钱币学曾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领域;考古学的相关成果,曾经为钱币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弥足珍贵的资料,而钱币学研究也一直关注并迅速反映着考古学的最新成果。因此,旧钱币学时代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一时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例如,在旧钱币学时代一直都一筹莫展的半两钱、五铢钱等持续时间很长的非年号钱断代问题,在考古学出土材料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起了半两钱、五铢钱和开元通宝等钱币基本的年代学框架。
  与此同时,在与考古学研究相互渗透的过程中,考古类型学的研究理论也影响到了钱币学的研究。类型学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理论方法,这一理论方法在对考古遗存的研究过程中,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价值。钱币作为考古学研究的一个内容,自然也受到它的影响,迄今为止,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在钱币学领域里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而言,类型学方法在钱币学研究中运用的普及程度尚嫌不够,运用的方法也还多只是机械地套用一些术语和概念,真正纯熟地将这一理论用于钱币学的研究成果还很不足。因此,如何结合钱币学研究的具体实践,将考古类型学这一理论方法更好地运用于钱币学的研究当中,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尝试用类型学的方法对东汉五铢钱进行梳理,将东汉五铢钱分为九型二十余式,获得了关于东汉五铢钱时代特征的基本线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二)古文字学研究方法在钱币学中的运用
  东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铸币的起源阶段,是钱币学研究十分重要的内容。东周时期的墓葬中极少瘗钱,因此,东周铸币币面文字的正确释读,对于铸币铸造地点和铸造时间的研究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东周铸币遍及当时的各个国家,文字的书写体系殊异,字形结构变化多端,给币面文字的释读造成一定困难。过去,由于一些钱币学者古文字研究的专业训练不够,对于先秦货币文字的释读,往往不能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探求,从而产生睹形训意,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等诸多问题,导致对先秦币文的理解多有歧义,使得先秦货币的研究工作难以深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古文字学研究本身的发展,再加上一些在本学术领域卓有成就的古文字学者,开始致力于先秦货币文字的研究,带来了古文字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古文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更注重从形、音、义等诸方面对先秦货币文字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分析,使得先秦货币文字的训读有了很大突破,从而带动了先秦铸币研究的深入发展。因此,钱币学界关注古文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迅速加以吸收,借鉴古文字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更广泛地开展先秦铸币的研究,也是发展钱币学学科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方面,黄锡全先生的《先秦货币通论》,可以说是古文字学与钱币学研究相结合的一个很好范例。
  
  (责任编辑 桂 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269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