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中国价值观冲突探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些改变最终导致了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多元化,并且日趋多元的价值观引发了日益突现的价值冲突。那么如何从这纷繁复杂的冲突中去追寻其产生的根源,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观冲突
  
  一般来说,价值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对生活实践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判断价值、评价标准和取舍标准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受着社会存在的制约,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反映。所谓“价值观冲突”就是价值观念之间的彼此否定和相互竞争。可是,一种价值和另一种价值就其本身来说是不会冲突的,发生冲突的是人们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当价值观念肯定一种价值而否定另一种价值,或选择一种价值而放弃另一种价值时,两种价值才会在观念中产生冲突。
  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这种日趋多元的价值观导致的价值冲突不仅仅是一个观念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能否走出当前价值冲突的困境,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因而,探寻当前价值观冲突根源就成为了一项首要且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利益分化是导致价值取向冲突最深刻的根源
  
  物质利益是人们的根本利益,物质利益的分化与冲突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分化与冲突。不同个体、阶级、阶层、集团、国家之间一方面由于相同的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而结为朋党,相互结合,协调行动,形成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另一方面又由于相反的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而成为仇敌,相互征伐,彼此冲突,形成巨大的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带来社会的动荡和混乱。正是这些不同主体之间在根本利益上的相同、相关、相异、相斥等,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网络体系,成为阶级社会中价值关系和价值生活的最根本现实。
  
  (一)社会利益的分化
  利益导向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首要准则,如果利益导向不被确认,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发展起来。然而,就利益导向的目的和手段而言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其中有符合伦理、社会规则的求利活动,亦有不择手段求利行为。在当代中国,人们在市场经济利益导向的驱动下,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社会中利益分配也开始挣脱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束缚,沿着竞争规律发展,由此造成社会利益集团的调整和变化,直至出现社会群体的利益分化。由于利益驱动,加之新旧体制转轨出现的某些漏洞,一部分人开始运用不公正竞争或不公正手段攫取利益,甚至利用公共权力非法牟利,从而造成中国社会成员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不仅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实际利益和对改革的承受力,而且深刻影响到上层建筑尤其是政治权力及其运行机制,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社会利益的分化是价值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
  价值冲突的出现不仅仅是利益分化的原因,而且还有很多外部诱发因素。如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存在方式的变化等。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走上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在这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体制具有过渡性、两面性特征,政治体制处于从人治到法治、从精英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过渡过程,文化体制也处于从计划走向市场的更新时期。这些社会存在的变化造成的新旧体制的交替和磨和、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使得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日益表面化、尖锐化、全局化,这一切反映在人的观念领域,就形成了激烈的价值观冲突。
  
  二、价值事实功能的非中立性和多元价值的存在是价值观冲突的前提
  
  价值事实即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及其实现状态,也即通过主体的创价活动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实际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实际结果、作用、功能和效应。利益关系的分化和冲突必然造成社会价值事实功能的非中立性和价值多元性。社会事件的价值属性依不同价值主体而有所不同甚至相反,这就是社会事件的非中立性和价值多元性。
  
  (一)多元价值的存在
  从理论上说,一个社会如果只存在一种价值,而且这种价值是最根本的、终极的,其它价值就只是其派生物,或其它价值都可化约为这一终极价值,都可按这一终极价值来衡量,那么价值冲突一般不可能发生。相反,如果存在多元价值观,而且这些多元价值观无法归结为某一终极价值,彼此之间也不可化约,那么,价值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结合现实就能发现,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单一,国家和集体是最高的甚至是唯一的利益主体,国家和集体利益也是终极价值,其它价值都可化约为这一终极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利益结构逐渐解构,新的利益结构处在生成的过程中,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不同的经济主体都要在市场上展开经济利益的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彼此间的利益冲突和对抗,这种多重利益主体的存在,以及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必然促使多元利益主体产生多元利益观念,从而形成多重价值观的冲突和碰撞。
  
  (二)价值主体多元化
  与价值多元化相伴随的则是价值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只存在一个价值主体,这就是国家或集体。这唯一的价值主体的存在使得价值冲突不可能发生,因为社会只有一种价值观,只有一种价值体系。如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了,与之相适应,价值主体也多元化了,国家或集体是价值主体,个人也是价值主体,国有企业是价值主体,其它非国有企业也同样是价值主体。而在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的过程中,主体总是根据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大价值进行选择的,而这种主体价值最大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利己主义和自我牺牲都是价值主体最大化的形式,这样,价值之间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三、价值取向多元性与价值导向一元性的矛盾是价值观冲突的重要原因
  
  首先,坚持一元价值导向是形成价值冲突的内在原因。我国现阶段主要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价值观的建构作用,具体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这种意识同一性是维系、整和一个社会的极为重要方面,是以自觉的方式整和社会,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统一、整和与维系。但由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上出现了对于要不要以某种一元价值思想作为指导的困惑。如当代新儒家将先秦儒家和宋明新儒家视为中华文明的精神的源头,主张以中国之道为体,西学西艺为用。而新文化运动主张以民主、科学为大旗,等等。尽管他们没有提出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但是其观点分歧的实质是用什么思想为指导,并以什么思想为核心来建设我们的社会。我国当前出现上述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二者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其次,外来文化影响下的价值取向多元性也是形成价值冲突的外部原因。虽然在当代中国,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性的态势,其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关系是多种经济成分的统一体,但作为社会意识存在的价值观念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由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资金、商品大量涌入境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随之涌了进来,在中西文化交流、融汇的过程中,一些不同于中华民族传统的、非马克思主义的、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逐渐被一些人所接受和信奉,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表现最为明显的莫过于西方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念的冲突。这些不断涌入的价值观念同中国人原有的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撞,从而使得我国价值观念领域的多元性状况更加突出。这就使我国出现了价值领域里的多元价值观与一元的、主导的价值观相冲突的格局。
  总之,当代中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价值观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的趋势。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反映了个性和自由发展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活动内容的拓宽、深化和丰富,这无疑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价值取向多元化也容易造成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给社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尤其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价值矛盾凸现、价值冲突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这就急需我们结合实际从理论层面上去探求这各种冲突的根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27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