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徐子平与“子平术”考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徐子平是五代束北宋初的一位隐士,他对以年干支为主、使用纳音五行推算禄命的“李虚中术”做了改进,创立了以日干为主、正五行论命的“子平术”。“子平术”自创立以来,其传授方式一直通过师徒秘授的方式,经过冲虚子、僧人道洪传承,在南宋末期传到徐大升手中。徐大升将“子平术”系统化,写成了《渊海》、《渊源》两书,使得“子平术”摆脱了秘授的传播方式,进而为大众所知晓。正是“子平术”隐秘相传的历史,使得许多学者对徐子平以及“子平术”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关键词]李虚中术;徐子平;子平术;禄命术;四柱;命理学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1)02-0098-06
  
  以人出生时间的干支推算禄命的术数,由唐代的李虚中确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经北宋的徐子平改进为“子平术”,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关于李虚中、徐子平这两位禄命术的“里程碑”式人物,李虚中的“开山鼻祖”地位已成学界共识,但关于徐子平与“子平术”的真实性仍存在着疑点与争论。刘国忠先生撰有《徐子平相关事迹辩证》一文,认为徐子平是子虚乌有之人,是“历史地层累造成的错误”。其论据主要有四点:其一、四柱推算禄命始于唐代,不存在徐子平将三柱改为四柱的历史;其二、宋代的图书目录及各种史料未见有徐子平有关的记载;其三、现存的宋代算命文献没有涉及徐子平及其算命方法的记述;其四、现存的相传为徐子平的著作时代晚于宋代。
  针对学界存在的争论,笔者对徐子平与“子平术”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在考证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刘国忠先生提出的四点质疑并不成立,其观点大有可商榷之处。
  
  一、“李虚中术”与“子平术”迥异
  
  李虚中(761~813年),是北魏侍中李冲的八世孙,贞元十一年进士及第,曾官至殿中侍御史。李虚中病逝后,李贺邀请韩愈为其撰写墓志铭。韩愈根据李虚中的生平,写成《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一文。在墓志铭中,韩愈称:“(李虚中)年少长,喜学,学无所不通,最深于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韩愈在墓志铭中对李虚中的禄命术大为赞赏,其推算禄命的方法在《李虚中命书》中有系统的表述。正因如此,李虚中被后世奉为禄命术的奠基人物。而在五代末北宋初,徐子平对李虚中推算禄命的方法做了改进,形成了“子平术”,一直沿用至今天。
  今天的学者对“李虚中术”与“子平术”两者之间差异的认识有一个误区,即认为李虚中术是以人出生的年月日三柱推算禄命,而“子平术”是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推算禄命。造成这一“误解”的主要原因是受纪晓岚的影响。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提要》认为李虚中推算禄命是以人出生的年月日三柱为准。后来,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纠正了自己的观点:
  世传推命始于李虚中,其法用年月日而不用时,盖据昌黎所作虚中墓志也。其书《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久轶。唯《永乐大典》载《虚中命书》三卷,尚为完帙。所说实兼论八字,非不用时,或疑为宋人所伪托,莫能明也。然考虚中墓志,称其最深于五行书,以人始生之年月日所直日辰枝干相生胜衰死生,互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云云。按天有十二辰,故一日分为十二时,日至某辰,即某时也,故时亦谓之日辰。《国语》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是也。《诗》歧彼织女,终日七襄。孔颖达疏,从旦暮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是日辰即时之明证。楚辞“吉日兮良辰”,王逸注,日谓甲乙,辰谓寅卯,以辰与日分言,尤为明白。据此以推,似乎所直日辰四字,当连上年月日为句,后人误属下文为句,故有不用时之说而。余撰《四库全书总目》亦谓虚中推命不用时,尚沿旧说,今附著于此,以志吾过。
  纪晓岚指出,他在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时之所以说李虚中只用三柱,是因为把韩愈为李虚中做的墓志铭中的“所直日辰”四字与“年、月、日”分开读。但后来纪晓岚发现,“所直日辰”指的是“时”,于是对原来的观点做了修正。
  关于纪晓岚的误读与纠正过程,刘国忠先生做了详细论述,无疑澄清了人们对禄命术认识的一个误区。但刘国忠先生据此认为:“八字算命并不始于五代或宋初,唐代就已经出现,而且李虚中的算命方法中已经采用……不存在徐子平将三柱修改为四柱的历史”,并以此来否认徐子平对禄命术的贡献,其判断无疑有囿于古人观念之嫌。
  事实上,“李虚中术”与“子平术”虽然都是八字论命,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李虚中术是以年干支为本,采用纳音五行的方法论命。而子平术是以日干为本,采用正五行论命。刘国忠先生根据韩愈和纪晓岚的描述,将唐代的八字论命与宋代八字论命等同起来,并据此否定徐子平和“子平术”的存在,明显存在着纰漏。笔者在下文将详细阐述两者之差异。
  
  1、“李虚中术”及其缺点
  李虚中推算禄命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李虚中命书》管窥。《李虚中命书》是否为李虚中所做已经难以考证。纪晓岚在《四库全书》中认为《李虚中命书》并非全部为李虚中所作,其中夹杂了宋代人的学说:“详勘书中义例,首论六十甲子,不及生人时刻干支,其法颇与韩愈墓志所言始生年月日者相合……且其他职官称谓,多涉宋代之事,其不尽出虚中手,尤为明甚。中间文笔有古奥难解者,似属唐人所为。又有鄙浅可嗤者,似出后来附益。真伪杂出,莫可究诘。疑唐代本有此书,宋时谈星学者以己说阑入其间,托名于虚中之注《鬼谷》,以自神其术耳。”
  就《李虚中命书》中的内容而言,其推算禄命的方法与韩愈所描述的“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十分吻合。此外,韩愈在《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中记载,“(李虚中)喜学,学无所不通,最深于五行书”。“五行书”推算禄命的方法在南宋的《五行精纪》中有详细论述。《五行精纪》引用了包括《李虚中命书》在内的几十种禄命书。笔者将《五行精纪》与《李虚中命书》中的禄命术做了对比,发现其推算禄命方法、理论体系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认为《李虚中命书》中的禄命术为“李虚中术”的继承和发展。
  “李虚中术”是以人出生的年干支为主,以月日时干支为辅,斟酌年干支纳音五行的旺衰,进而推算禄命:“元命胜负三元者干禄支命,纳音身各分衰旺之地。三元各分生旺库之地而为九命,是主禄主三会也。干主名禄贵权,为衣食受用之基;支主金珠积富,为得失荣枯之本;纳音主材能器识,为人伦亲属之宗。”(《李虚中命书,中卷》)这段话勾勒出了“李虚中术”的理论框架。元命指的是人出生的年干支,出生年天干称之为“禄”、出生年地支称之为“命”、出生年纳音称之为“身”。“禄”代表的是贵权、“命”代表的是财富、“身”代表的是才能,根据“三元”的旺衰就能够推算一个人的贵权、财富、才能。
  在“李虚中术”中,除了推算“三元”的五行旺衰之外,还要参看“神煞”:“支干纳音之气,顺四柱以定休囚;禄马神煞之方,分二仪以求胜负。”(《李虚中命书・中卷》)神煞指的是干支之间的特殊组合关系,分为吉神和凶神两种。《李虚中命书》记载的吉神有“天乙贵人”:“天乙贵人者,三命中最吉之神也。若人遇之,主荣 名早达,官录易进。”(《李虚中命书-上卷》)
  “李虚中术”推算禄命的方法主要是以“三元”的五行旺衰为主,以神煞为辅助。其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十分繁杂。因此韩愈称:“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星官历翁,莫能与其校得失”。通过韩愈的描述可知,“李虚中术”很难学,在唐代能够精通的人很少。而到了宋代,“李虚中术”得到了禄命学家的完善。宋代的禄命学家主要是通过增设神煞来发展“李虚中术”。例如,在南宋的《五行精纪》中,神煞多达几百种。
  “李虚中术”万端千绪,加之后代禄命学家增设神煞,遂成为了一种难学难精的禄命术。针对这些缺点,五代末北宋初期的徐子平对其做了改进,使得禄命术变得通俗易懂。笔者将在下文中论述“子平术”对“李虚中术”的改进之处。
  
  2、“子平术”对“李虚中术”之改进
  徐子平名居易,字子平,北宋人。徐子平的著作传有《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珞碌子三命消息赋》形成于唐宋时期,在宋代十分流行。宋代的王廷光、李仝、释昙莹、徐子平四家都对《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有注解。
  徐子平在《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子平术”:“干者是生日天元也,看干下有何支,支内有何人元而与生日天元为禄或有禄印或有财帛。”
  “子平术”以“生日天元”为本,这与“李虚中术”以人出生年干支为本是截然不同的。在确定了“生日天元”为本的原则后,徐子平吸纳了京房易中的纳甲六亲法,用家庭社会关系来类象五行生克,并命名为“十神”:以克日干的五行为官杀、以生日干的五行为印绶、以日干所克之五行为妻财、以日干所生之五行为食伤、以与日干五行相同者为比劫。需要说明的是,“十神”确立依据的是正五行,而非“李虚中术”的纳音五行。
  徐子平在《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中举例说道:“假令六甲生日人,甲子生旺、甲寅建禄、甲辰为财库、甲午为妻财、甲申为官印、甲戌为财官。”
  这段话就是“十神”的具体应用:对于甲子日来说,天干甲的坐支为子水,子水能生甲木,所以“甲子生旺”;对于甲辰日来说,天干甲的坐支是辰土,辰土中库藏着戊土,甲木能克戊土。根据我克者为财的原则,辰土就是甲木的财库,所以“甲辰为财库”。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子平术”对“李虚中术”做了全面的改进:以人出生的日干为本,根据正五行的生克关系确立“十神”。在“十神”中,“财官印食”为吉,“杀伤枭劫”为凶。“子平术”根据吉神要得到生扶,凶神要得到克制的原则推算禄命,而很少使用“李虚中术”中名目繁杂的神煞。这样一来,就克服了“李虚中术”千头万绪、滥立神煞、自相矛盾的缺点。
  通过对比“李虚中术”与“子平术”,我们能看出:两者虽然都是以年月日时干支“八字”论命,但实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李虚中术”以人出生年的干支为本,运用纳音五行和神煞法推算禄命;“子平术”以人出生的日干为本,根据正五行的生克关系定“十神”推算禄命。同时,“子平术”克服了“李虚中术”难学难精、千头万绪的缺点。可以说,徐子平对禄命学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既然徐子平对命理学有如此巨大的贡献,那么为何在宋代的禄命书中却很少提及其人其事呢?为何在南宋的《五行精纪》中引用了数十种的禄命书,却唯独不见“子平术”呢?笔者在下面的部分,来解开这些疑问。
  
  二、徐子平与“子平术”之源流
  
  徐子平,名居易,据传是五代末北宋初期的隐士,曾与陈抟、麻衣道人隐居于华山,专心研究术数。关于徐子平的事迹,在明代的禄命书《三命通会》中有记载。
  子平系徐居易之字,今之谈命者远宗其法,故称子平。考《濯缨笔记》,子平姓徐名居易,子平其字也,东海人,别号沙涤先生,又称蓬莱叟,隐于太华西棠峰洞。子平之法以人所生年月日时推其禄命,无有不中。(《三命通会・子平说辨》)
  徐子平的本名叫徐居易,东海人,别号沙涤先生,又称蓬莱叟,是一名隐士,隐于太华西棠峰洞。而《三命通会・子平说辩》提及的《濯缨笔记》其实为《濯缨亭笔记》,明朝戴冠所著。《濯缨亭笔记・子平源流辨》对“子平术”的来源作了详细记载:
  (“子平术”)其源盖出于战国初之珞碌子,称珞碌子者取老子珞珞如玉、碌碌如石之义。世有《原理消息赋》一篇,谓是其所作。然观其文,殆后人伪撰,非珞碌之本真也。珞碌同时有鬼谷子;汉有董仲舒、司马季主、东方朔、严君平;三国时有管辂;晋有郭璞;北齐有魏宁;唐有袁天罡、僧一行、李泌、李虚中之徒,皆祖其术。泌尝出游,见农夫观书柳下,问其姓氏则云管辂十八世孙。视其书,则《天阳诀》也。泌既得其书,又得一行所授《铜钹要》,以占人吉凶极有验。《天阳诀》予昔尝见之,《铜钵要》则不知何书也。泌以是传之李虚中,虚中推衍以用之,其法至是一变矣。五代时则有麻衣道者、希夷先生及子平辈,子平得虚中之术而损益之,至是则其法又一变也。子平尝与希夷、麻衣二人从复其学,则不及二人远甚。子平没后,宋孝宗淳熙间有淮甸术L--~其姓名,自号冲虚子者精于此术,当世重之。时有僧道洪者密受其传,或问其派系,则云子平之遗术。道洪后入钱塘,传布其学,世俗不知其所由来,直言子平耳。道洪以传之徐大升,徐大升者号东齐,理宗宝佑间人,今世所传如《三命渊源》、《定真论》等书皆其所著。
  根据《濯缨亭笔记》的记载,徐子平对李虚中推算禄命的方法做了改进,并向希夷(陈抟)、麻衣道者学习。徐子平死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有一位号称冲虚子的术士精于“子平术”,并秘密传授给了一位叫做道洪的僧人。道洪学会之后,来到钱塘传播“子平术”,并传给了徐大升。徐大升是宋理宗宝佑(1253~1258)年间人,著有《渊海》、《渊源》等书。
  通过《濯缨亭笔记》对“子平术”源流之记载,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徐子平是一位隐士,与当时的陈抟、麻衣道人等人有交往。“子平术”自产生以来,一直被视为“独门秘笈”,其传授也限于师徒关系之“秘密传授”。在“子平术”传到徐大升的手中,已经是公元1253年左右,距离南宋结束只有26年。正因为“子平术”一直处于“秘密传授”的状态,其在南宋的禄命书中绝少露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刘国忠先生在整理了南宋禄命书《五行精纪》所引书目后指出:“《五行精纪》共引用了当时流行的52种算命文献,其中却找不到任何与徐子平有关的记载。如果徐子平真是在算命学说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这样一种情形也是不可思议的。这更进一步说明,关于五代至宋初的徐子平及其在算命学说史上的地位确实出自后人的编造。”
  笔者认为,《五行精纪》未记载徐子平及其“子平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子平术”在当时只是一种限于“师徒秘授”的学说。而且,廖中完成《五行精纪》的年份为1228年,这个时候“子平术”还未传到徐大升的手里。
  即使在徐大升传授“子平术”之后,“子平术”依旧是知者甚少。根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元代李钦夫撰有《子平三命渊源注》一书,保存在天一阁中。王瓒中在《子平三命渊源注》的序文中写道:《子平三命渊源》得造化之妙,自钱塘徐大升后知此者鲜。五羊道人李钦夫取子平《喜忌》、《继善》两篇特加注解。根据 王瓒中的描述可知,在徐大升之后,知道“子平术”的人也不多。
  正因为“子平术”自创立以来,一直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即使到了南宋末年徐大升传授“子平术”的时期,依旧是知者甚少。所以,徐子平在南宋的禄命书中“查元此人”并不能够说明徐子平在当时不存在,只是其传播范围过小,不为人知。
  此外,南宋时期禄命术的“显学”是“李虚中术”,即以年干支为本,采用纳音五行论命。而“子平术”是以日干为主,采用正五行论命,是一种“非主流”的禄命术。廖中在《五行精纪》一书中所引用的书目都是以“纳音五行”为本的禄命书,自然不会去引用徐子平的《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
  正因为徐子平是一位隐士,其创立的“子平术”一直处于“师徒秘授”的状态,所以我们在南宋的禄命书中很难见到关于“徐子”平的记载。况且“子平术”以正五行论命的方法,在当时的禄命术中是一种“非主流”,南宋的禄命学家不征引其方法,自然也就理所应当了。
  事实上,“子平术”取代“李虚中术”、成为主流禄命术发生在明清时期。在“子平术”的发扬光大过程中,徐大升是一位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人物。只有理清了徐大升与“子平术”之关系,我们才能够认清“子平术”之流变。
  
  三、徐大升与“子平术”之关系
  
  根据《濯缨亭笔记》记载,徐大升是宋理宗宝佑年间之人。徐大升获僧人道洪秘授“子平术”。在获真传后,徐大升开始系统地整理“子平术”,写有《渊海》、《渊源》两本系统论述“子平术”的书籍。由于《渊海》、《渊源》重复的内容较多,明代编纂官将《渊海》、《渊源》合二为一,并加入当时流行的一些命学歌赋,编成《渊海子平》一书。最初的《渊海子平》由明代杨淙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编,由钦天监李钦增补,未署原作者。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唐锦池增补署宋东斋徐大升编。崇祯七年孟冬,再编。
  《渊海子平》题记写道:“子平书,宋徐公东斋已详明矣。传有《渊海》、《渊源》之集,其理则一,篇句俱同。今之用者,惟宗《渊海》。而《渊源》亦有妙用,或为之集。今将二书合并参考,遗失总归一轶。加之诗诀、起例,增解字义。后学识之,则二书了然在目,无遗矣。”
  回顾《渊海子平》的形成过程,可以知道徐大升是传承“子平术”的一位重要人物。据《渊海子平》题记记载,徐大升绝非徐子平。因为题记说得很明白:“子平书,宋徐公东斋已详明矣”。也就是说徐大升的著作是在阐述“子平术”。
  徐大升的《渊源》一书,在国内如今已流失。笔者经过多日的寻觅,终于在韩国汉文古籍微缩图书中得到了徐大升所著的《渊源》。《渊源》一书全名为《子平渊源》,序文名为《子平三命通变渊源序》。序文写道:
  夫五行通道、取用多门。物不精不为神,数不妙不为术。子平之法,易学难精,有抽不抽之绪,有见不见之形。以日为主,搜用八字。先观提纲之轻重,次详时日之浅深,专论财官……余自幼慕术,遍访高人传授子平真数。定格局、历学几年,颇得真趣。今因闲暇,类成编次,寻其捷径,名日通变渊源。谨锓于梓,以广其传。欲使后之学者快其心目,开卷易晓,若能观览熟读详玩,则贵贱吉凶真如,对鉴见形也。宝祜平月望日东齐徐大升序。
  《子平渊源》所署年号为“宝事占”,这与明代的《濯缨亭笔记》记载吻合。笔者同时将《子平渊源》与《渊海子平》内容对照,发现《渊海子平》是对《子平渊源》的注解和完善,这与《渊海子平》题记也吻合。上述两点都可以说明笔者获得的《子平渊源》可信。
  此外,就《子平渊源》中记载的命例,笔者也与《渊海子平》做了比照。例如,《渊海子平・飞天禄马格》中记载了五个人的八字,这五个人分别为:乔丞相、蔡贵妃、曾尚书、正使、乞丐。而在《子平渊源・飞天禄马格》也有这五个人的八字,只是略有出入:乔丞相、蔡贵妃、曾尚书、横行正使、乞丐。“横行正使”是宋代的军阶名称,而“正使”并非是官职名。两书命例前三人所用的都是官职名称:丞相、贵妃、尚书。以此类推,第四位也应该是官职名称。对比“正使”与“横行正使”,只有“横行正使”才是官职。由此可知,《渊海子平》在合编《渊海》、《渊源》中,将“横行正使”误写成“正使”。这也说明笔者手中的《子平渊源》一书其年代早于《渊海子平》,是可信的资料。
  如此一来,徐子平是确有其人还是子虚乌有就一目了然了。徐大升在序文中明确提到,子平真术是高人传授的。在学会子平真术后,他将“子平术”做了简化,并写成《子平渊源》一书,来传播“子平术”。
  《子平渊源》序文充分说明,徐大升绝非徐子平。在南宋末期,“子平术”经徐大升整理开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因此,刘国忠先生认为“现存的宋代算命文献中没有涉及徐子平及其算命方法的任何记述……元人所说的徐子平,应该是南宋末年的徐彦升”,这一观点显然是不成立的。
  
  四、总结
  
  根据“子平术”之流变,结合徐大升的序文、《濯缨亭笔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徐子平确有其人,是五代末北宋初的一位隐士。徐子平对以年干支为主、使用纳音五行的“李虚中术”做了改进,开始以日干为主、使用正五行论命。“子平术”自创立以来,其传授方式一直通过师徒秘授的方式,经过冲虚子、僧人道洪传承,在南宋末期传到徐大升手中。徐大升将“子平术”系统化,写成了《渊海》、《子平渊源》两书,使得“子平术”摆脱了秘授的传播方式,进而为大众所知晓。正是“子平术”隐秘相传的方式,使得许多学者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事实上,如果历史上没有徐子平其人,那么很可能今天流行的禄命术依旧是千头万绪的“李虚中术”。
  对比禄命术中的三位重要人物:李虚中、徐子平、徐大升,笔者发现:李虚中、徐大升的真实身份,绝少有学者去怀疑。而对徐子平,则疑点良多。那么,产生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将三个人的历史身份进行比照,就不难找出问题的答案:李虚中曾为殿中侍御史,有大文豪韩愈为其写墓志铭;徐大升的《渊海》、《渊源》是明代官修书《渊海子平》的蓝本。李虚中、徐大升两人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了官方的、士大夫的话语体系中。因此,无论是后人还是学者都不会怀疑其真实性。而徐子平则是一位避世的隐士,交往关系只限于陈抟、麻衣道者这样的隐士。即使《永乐大典》中《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作者署名为“徐子平”,后人依然怀疑其真实性。也正因为徐子平未走人官方、士大夫的话语体系,其事迹多数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所以才使得学者对其真实性产生了质疑。但不论如何,徐子平创立的“子平术”在命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对禄命术的贡献不能抹杀。
  
  [责任编辑:王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38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