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处在初级阶段,在学科内容和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理论研究、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影响并制约着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因此,高校要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创业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认证制度,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等措施,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8)03-0199-03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也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它是指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创业教育已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逐步推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历史、传统及现行教育体制等原因,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在学科内容和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探索高校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创业环境还处于初级阶段,无法为创业教育提供完善的环境
  我国高校创业环境相对落后。一是高校环境与社会环境脱节,产学研断层明显,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无法从理论高度探索创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不能及时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创业经验,与学校环境外的企业、研发机构缺乏联系,使学校的教学体系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二是未设置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部门。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学生处或团委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主要是为大学生毕业分配服务,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创业教育工作。
  
  (二)创业观念落后,创业教育未纳入课程设置体系
  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教育的观念还相对滞后。仅限于创业务实层面,没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表现在一是对大学生创业理解不到位,自主创业意识淡薄。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对资金需求看的太重,似乎有了资金就能创业,忽视了知识、高新技术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地位,没有认识创业教育对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创业教育未正式纳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学科化、体系化薄弱。体现在:(1)尚无科学、统一的创业教育教材;(2)尚无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和学科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创业团队创业过程的扶植上,创新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推广率较低。
  
  (三)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深入。尚未形成制度化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系统理论论述薄弱,导致理论研究不能够充分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大学生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教育,缺乏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很难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无法在校园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从课程设置来看,我国高校目前主要是设置一些相关的选修课,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缺乏多样性、系统性、层次性的课程设置。
  
  (四)缺乏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搞好大学生创业教育,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创业课程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化师资力量不足。创业教育主要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经历,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当前,很少有专业或专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对学生具体指导上还停留在技巧、政策、形势分析等浅层面的理论分析上,课程教学中缺乏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和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想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中国的实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进行积极的探索,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一)采取优惠政策。制定相关措施。促进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政府、社会和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创造有利条件。政府要高度关注大学生创业,大力支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通过设立政府性创业奖学金、创业基金会和创业指导办公室,在全社会营造起“创业光荣,创业容易”的氛围;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行动,通过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为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指导,创造宽松的环境,切实为在校学生或毕业生创业提供必要的优惠条件和政策保障。高校也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大学生,倡导并鼓励研究生进行创业的思考与实践,并给予校内企业扶持与优惠等。同时,学校要对教师的科研和创业辅导工作给予支持,经费上给予保证,以科研促教学,以创新促创业,确保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体现。高校要根据创业教育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中,按照个体分类和创业目标的不同增加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的创业教育课程,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创业课“三课”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多元化课程体系;要实施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和实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创业教育的精神,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体现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三)建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推进队伍专业化
  搞好大学生创业教育,一个重要前提是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师资队伍的强弱、是否专业化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创业教育工作要深入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专业化;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教师就必须有创业实践经验。既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可以通过培训或鼓励教师创业,形成具有实际经验的专职教师,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或采取创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保证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到创业一线去兼职,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经验,使教师在创业教育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解惑;高校可以采取聘任制,面向社会吸收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引进或聘任科研类、经营类、法律类等不同类别的人才,形成层次、类别齐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和国际交流,包括组织学术活动、经验交流,学习国外 先进经验,了解国外创业教育的动态。
  
  (四)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要改变专业对口的静态就业观,确立不断创业的动态过程的人才观,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学生创业本身不只是自身就业,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目的和着眼点应主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等方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重在实施创造性教学以培养创造性人才;创新教育重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创建一种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教育。高等学校应根据“抓住基本点,提倡多元化”的原则,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人才观变为复合人才观。当前,社会所青睐的人才不再是专业定向、意识定态、思维定势、技能定型的人,而是具备宽泛专业基础,适应多变竞争趋势,敢于独立创新等素质潜能的人。
  
  (五)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创业教育的评价是对创业教育目标完成的程度、水平、状况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其社会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做出判断的过程。评价本身是对创业教育实施水平和效果的信息反馈和调整纠偏机制,是创业教育操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更缺少对创业教育的评价。随着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其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已显得日益重要。因为只有评价才能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得到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应通过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加以检验,主要从评价方法、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操作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和对评价结果做出反应等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评估体系,基本思路是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制订评价内容体系,依据评价内容体系,制订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确定评价的重点和标准,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简明、有效的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内容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我们应借鉴国外的相应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建立起大学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六)积极开展各种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因此,必须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可以引导他们创立一些有新意、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分析创业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借鉴;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强化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有效手段。通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拓宽学校与企业、社会沟通的渠道,实现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赢。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学生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原有的教学实习基地和科技产业公司,建立多样化的实习基地,通过产、学、研的相互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此外,要经常开展如“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创业交流和和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业活动的热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接受创业教育。
  
  (七)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认证制度。完善学生自主创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大学生创业素质认证制度是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对象,以所创的“业绩”为指标构成的测评体系。它的测评考核方法既包括书面的考核,又包括实践操作的检验。一方面是对创业教育本身的客观评价,另一方面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来改进和优化创业教育。书面考核着重考察影响广泛的、稳定的、潜在的能力。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创业方案的设计、创业计划的实施效果等对学生进行检验,综合学生两方面的考核按照整体水平和层次的不同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价,并以“大学生创业素质证书”的形式加以肯定。在创业教育中,积极推行以学生的创业素质为测评内容的大学生素质认证制度,是培养创业型人才,引导创业教育向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创业教育实行认证制度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创业水平,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38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