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龙头企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我国“三农”问题仍然相当突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从龙头企业自身和政府两方面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发展。
  [关键词]龙头企业;“三农”问题;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
  [作者简介]黄锡富,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9-0111-04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但“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必须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需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
  
  一、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中央对农业生产也相当重视,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发了6个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我国“三农”问题解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尽管也连年增产,农民收入也逐年增长,但我国“三农”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第一,农民收入仍然很低。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4140元。农村还有2300多万人尚未脱贫。第二,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拉大。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7:1,1984年为1,82:1,2003年为3,23:1,2007年为3,65:1。第三,农村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供水、教育、医疗、市场建设、商品生产经营环境等相当落后,各种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第四,农业生产还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人均农产品产量低。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虽有52850万吨,但人均粮食产量约400公斤。第五,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由于生产技术和加工水平等原因,我国基本上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加工业相当薄弱,严重制约着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只有45%左右,而发达国家已高达80%,有的达120%,即加工,再加工。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O,6:1,而发达国家高达3:1。第六,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主要是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人与自然不和谐等。
  影响并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致使我国“三农”问题仍然很严重的因素,除了政策因素外,以下因素影响也相当大。一是人均耕地少。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二是劳动力素质低。如2006年,在广西1680多万的农业从业人员中,未上学的占4,5%、小学文化程度占40,55%,初中50,08%,高中文化程度占4,66%,大专及以上占0,22%。三是农业人口多,户均耕地少。2007年我国就业人口7,699亿,其中第一产业为3,1444亿,而耕地面积仅为121735,2千公顷。若我们运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来推算,并按照农村劳均经营耕地15亩的较低标准计算,只需要劳动力1,22亿,富余劳动力为1,927亿。我国大约有2,5亿左右农户,户均耕地只有7,3亩。由于规模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而且结构行为相似,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四是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五是农业科技水平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科技贡献率低20~30个百分点。
  
  二、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针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我国“三农”发展状况,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继续支持和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推动龙头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2009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意见》提出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为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中央越来越重视龙头企业的发展。
  所谓龙头企业就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机制与农户紧密联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企业。龙头企业的规模有大有小,规模大小由各地实际决定。龙头企业发展对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率和竞争力。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没有龙头企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也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第一。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是农业劳动力过多所致。我国非农产业发展滞后,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劳动力被迫滞留于农业生产领域。这既影响了农民收入增加,又延滞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可以把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1978―1996年间,我国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了近2亿劳动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转移到农业龙头企业及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起来的相关中小企业就业。因为龙头企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低,相同投资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龙头企业拥有地缘优势,对有恋乡情节的农民来说,既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又节约了转移成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龙头企业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农业生产者的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逐步实现由农产品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传统加工工艺向现代高新技术转变,促进农民增收。龙头企业也架起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如总投资4000万元的北流市果香园果汁有限公司,年加工水果5000吨,年产值1200万元,既带动了大批劳动者就业,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位于广西桂平市中沙镇上国村的以当地山区丰富的天然药用 植物资源为依托的具有年生产能力1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大型制药企业广西源安堂,带动了全镇与之配套的280多家企业的发展,仅企业所在地的上国村2005年就达到了人均利税超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的水平。培育发展一个龙头企业,牵出一个特色产业,促进一片基地发展,带动一批农民就业转移和致富。
  第二,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用其强大的资本力量及组织力量,采用龙头+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化的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顺利推进。从事木薯加工淀粉的北流市大里燕华淀粉厂,年生产淀粉3000吨,年产值650万元,带动了2000多农户实现规模生产,户均增收近千元。河南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为契机,推进了新乡、安阳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驻马店、周口商品粮生产基地,沿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豫南、豫东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和山地丘陵区优质杂粮生产等基地建设,形成了一批粮食生产核心区。2005年,河南龙头企业对粮食、肉类、乳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200万吨、390万吨、145万吨。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使土地相对集中生产,农民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生产率,其生产会趋于专业化、商品化,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龙头企业的发展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第三,龙头企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既需要市场拉动、技术支持,更需要资金的投入。龙头企业发展增加了农产品需求,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拓宽了地方税源,壮大了地方财力,使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河南双汇集团每年加工生猪1500多万头、羊1000万只、牛50万头、鸡肉和鸡蛋4万吨,带动了周边150多万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年转化粮食60多亿公斤。莲花味精集团每年转化玉米加多万吨、小麦100多万吨。这促进了农产品的增值,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龙头企业发展也带动更多的民间资金参与农业生产建设。实践证明,办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有效地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条形成,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更多的资金投向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第四,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农业生产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低是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但从2006年全国农业生产普查结果看,我国第一产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还很低,加之受传统文化和自然经济的影响,很多农民安于现状,乐于受助,怕尝试、怕竞争,怕冒风险,缺乏创业的冲劲,缺乏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农民这种素质状况既难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更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影响下,很多农民从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市场经济观念,培养谋求自身发展的追求,促使了农民想创、敢创、善创。龙头企业的发展逐渐培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培养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带领周围农民艰苦创业,可以培养农民在市场经济中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品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如北流家荣蘑菇加工购销公司,为山围镇和周边镇农户联系菌种,送货上门,同时给予技术指导,并定期培训农户,促进农民素质提高。
  
  三、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和龙头企业是密切相关的。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辐射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生产仍将是分散在千家万户进行的小规模生产。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相当困难的。发展龙头企业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依托其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进行。
  第一。龙头企业要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没有稳定的农产品基地支撑,龙头企业就难以持续稳定发展。建设好农产品基地是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现实中成功的龙头企业都有稳定的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做支撑。如江西金溪县把具有发展潜力的黄桅子作为该县的支柱产业进行建设发展。在基地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的示范下,该县农民种植黄桅子积极性高涨,种植范围迅速扩展。2005年该县黄桅子种植面积已达14万亩,产量达到6千万公斤,产值上亿元。福建省闽中蔬菜食品工业总厂,带动了2万多亩规模化、专业化的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实行蔬菜产业化行业管理,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系。产品畅销美国、日本、欧洲、中东、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大大地促进了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禀赋、生产要素、区位因素、科技支撑、消费结构、市场容量等诸多因素,选择后备资源足、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大的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建设。通过规划引导、科技扶持、利益诱导等手段,促进其合理布局,形成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引导示范,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2、龙头企业要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关系到龙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没有质量的保证,就不可能有效益,最终只能被市场所抛弃。三鹿奶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龙头企业要始终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重视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标准。为此,一是要狠抓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主动把质量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努力创造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争取通过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安全卫生认证。二是生产的全程监控。龙头企业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推行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准,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三是增加科技投入。要加快技术改造,努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保鲜、运输等环节的应用与转化。把先进的技术、工艺移植到企业中去,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四是注重对人才资源的引进与开发,不拘一格引进聘用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3、龙头企业要兼顾农户的利益。龙头企业与农户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是一个利益和风险机制问题。龙头企业必须处理好与农民的利益分配 关系,使各自的劳动、资金、产品、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得到合理的回报,经济效益得到提高。龙头企业在处理利润时,除了积累发展,还要通过各种形式把利润返还给农民,让农民感受到龙头企业是真正关心和维护他们利益,以增强龙头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4、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龙头企业的发展,既有市场行为,也有政府行为,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阶段。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为促进龙头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一要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政府要努力构建一个有效的市场进入退出机制,打破行业、区域和所有者的限制,形成良好的经营投资环境。二要改善政策环境。加大对龙头企业在市场准入、资金投入、土地使用、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电价优惠、进出口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服务。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服务,包括各种法律规定、政策、信息、咨询、培训等。帮助和引导龙头企业找准进入国际市场的切入点,调整优化营销网络,努力拓展外销网络,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四要政府牵头推进和完善龙头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帮助企业建设自己的网站,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推进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企业也可以再更多地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5、改善龙头企业的融资环境。融资难仍然是影响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龙头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一是继续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节能减排和基地建设等。坚决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优惠政策。实行对龙头企业的财政贴息政策。切实减轻龙头企业的负担。如在财政方面,政府可从财政支农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龙头企业的启动资金,帮助龙头企业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企业技术改造,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经营,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帮助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促进龙头企业发展。二是建立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和企业互助基金等;应当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贷款指标、抵押担保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试办政府资助或贴息、民办公助和民办的风险投资基金。探索采取建立担保基金、担保公司等方式,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如对银行资信好、有抵押能力、潜力发展较大而又急需资金的龙头企业,政府可以通过贷款限额协议帮助龙头企业从金融机构贷款或为龙头企业提供贴息贷款。三是积极探索创新龙头企业的融资方式,为龙头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增加负债,比如向银行借贷,发行企业债券等;也可以通过引入股权投资,使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实力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可以谋求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一些拥有优秀发展项目的龙头企业,要力争吸引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支持。因为风险投资基金是种子项目发展的催化剂,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龙头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还可以加强同中小银行的合作,寻求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四是政府应该支持企业通过租赁、购并、拍卖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给予金融和其他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谭泓。齐峰,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J],理论学刊,2008,(6)
  [2]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生活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09―02―27
  [4]刘恩才,李淑清,谢立勇,卿喜波,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10)
  [5]刘新会,发展现代农业始终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着力点[J],理论导刊,2007,(11)
  [6]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综合提要
  [7]赵晓逸,积极扩大农民就业是促进农民坩收的重要保证[J],调研世界,2007,(12)
  [8]张公信,中小企业与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探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2)
  [9]李旭,农业企业化:实现县城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
  [10]蒋艳,农村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思考[J],农业经济,2007,(11)
  [11]中共河南省委,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J],求是杂志,2006,(19)
  [12]吴志康,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六要素[J],农业考古。2007,(6)
  [13]吕海燕,农业龙头企业与新农村建设[J],辽宁经济,2008,(8)
  
  [责任编辑:舒 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44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