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再论口述档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通过对口述档案概念的辨析,指出口述档案概念提法的不合理性,进而从档案的形成活动和制作活动角度出发,深入解析口述档案的本质属性,客观辩证地分析口述档案的原始记录性问题,而不是一概地肯定或否定其原始记录性。
  关键词:口述档案;原始记录性;档案形成活动;档案制作活动
  
  口述档案(口述历史)虽然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引起国际档案学界重视则是1980年第9届国际档案大会梅那・卡哥姆贝作了关于口述档案方面的报告,此次会议引起了各国档案界对口述档案的关注,也推动了口述档案的研究和发展。我国档案界将口述档案上升到理论研究兴于20世纪90年代,从口述档案研究的兴起之初就存在了不同的声音,这包括对口述档案的概念、术语,以及其是否可以归为档案等问题的争议。本文试图就此作出有益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1 科学地看待口述档案概念
  
  因国家情况不同、学者学术观点不同,对“口述档案”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中, “口述档案”对应的法文词条为Archives oral,西班牙文词条为Archivooral。另外,口述档案被美国学者称为oral history,新加坡称之为“口述资料”,而在我国则存在多种表述,如“口述档案”、“口头语活档案”、“口述史”、“活历史”、“口头传说”、“口头证据”等。关于口述档案概念,有学者认为其始源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此概念被解释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逐字记录形式”。1988年的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塞内加尔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伊为口述档案下定义为“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和口头传说的汇集组成了口述档案”,他进而解释说“它包括演讲、讲座录音,辩论、圆桌会议录音,广播电视、记录在录音电话机上的通信和指示,以及合唱或独唱的录音等”。此外,我国也有学者对口述档案进行了解释,如黄项飞认为“口述档案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历史记忆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查访结果,它通常表现为录音磁带或对录音的逐字记录两种形式”。
  对于以上关于口述档案的种种解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解释与“口述档案”术语并不十分吻合,也就是“口述档案”概念并不能合理地、科学地反映自身所对应的概念解释。对口述档案概念提出质疑的学者认为,我国在翻译《档案术语词典》中这一概念时对应的是oral history词条下的解释,但术语表述是口述档案而不是口述历史,因此口述档案这一表述不合理。口述档案概念外延过于宽泛,缺乏与其他概念的相对性,也就容易造成口述档案与其他档案类别的重叠,即把人们凭记忆用口说的话记录下来形成档案,无论是以文字还是声像形式记录,实际上都可以归为文书档案或声像档案之类;根据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伊对口述档案的解释,有学者指出,“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应是口述史料,“口头传说”属民间文学或民俗资料,不宜归在“口述档案”范畴,它们应该属于各自类别的口述资料。由此可见,口述档案概念并没有突出其特殊性,概念不严密,有违概念排他性原则;虽然口述档案的记录来源是第一手信息,即当时事件经历者的回忆,但是,“结果”、“加工和整理”这样的概念表述并没有明确是否允许采访者注入个人的思想、情感等艺术性加工。如果允许,则造成了概念的逻辑矛盾,即违背了档案的本质属性一一原始记录性,这样的概念解释也给人以模棱两可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口述档案概念的提法并不十分科学。
  
  2 辩证地分析口述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根据某些档案学著作或教科书的观点,认为原始记录性即最初的、原始的,集中体现在“是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由人类参与的社会活动是档案产生的根源,这里的“社会活动”其实就是指形成档案的社会活动,其中包括档案的制作活动和档案的形成活动,任何档案的产生都一定存在这两项活动。档案的制作活动是指档案形成过程中文件的草拟和制作的过程性活动,是为“形成”而“制作”的活动。而档案的形成活动是指促使档案产生形成的社会活动,反映了档案形成者的意志并推动相关活动的开展。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档案的形成活动,也就是说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中的“社会活动”主要是指“档案的形成活动”。由此可见,档案的形成活动是促使档案得以形成的最根本性活动,同时也决定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档案的形成活动可以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档案的形成活动等同于档案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档案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确实客观存在着并如实反映了档案制作者的思想意志,大部分档案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另一种情况是档案的形成活动只等同于档案制作者的思想意志,也即档案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不存在,档案的形成纯粹是由档案制作者思想意志的推动,该情况下产生的档案只能是其制作者思想意志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而不是档案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为了再现历史原貌而形成的口述档案,其形成活动只能是与档案信息内容相对应的业务活动,而不能是口述者的思想意志活动,因为口述档案是要反映真实的历史活动(业务活动)。
  
  2.1 口述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情形
  多数对口述档案提出质疑的学者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疑问,即口述档案不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这是因为这种口述记录是依靠大脑事后追忆而形成的,并不是在当时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有学者通过总结目前普遍接受的口述档案定义得出,口述档案“都是通过有计划的查访而事后补制的,因而不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还有学者从口述档案形成过程不同于传统档案这一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口述档案不符合传统档案“当时直接使用的文件的转化物,不是事后编写和另外收集的材料……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附带的产物……不是纯粹人为的结果”的特点,因此,口述档案不具备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一般来说,在档案形成过程中,档案的形成活动与档案的制作活动是同时进行的,而口述档案情况较为特殊,口述档案的形成过程是档案的形成活动在前而制作活动在后。无论档案的形成活动与档案的制作活动是同步进行还是不同步进行,这都丝毫不影响档案的产生形成,也无损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因为,只要存在档案的形成活动与制作活动就必然会有档案的形成产生,口述档案亦如此。而此时,应当明确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真正内涵。档案“原始记录性”强调的是档案产生形成与其形成活动的一致性,即在档案形成活动中形成的便是原始的,而不能理解为时间概念上的原始记录性,不能认为只有在最初的档案制作活动中形成的才具有原始记录性。口述档案事实上是因为政治、战争等 环境因素,使得我们无法在某些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档案制作,而只能事后补制,需要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记录制作档案。其实,档案的形成活动与档案的制作活动是一对多的关系,而非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不仅仅体现于最初的档案的制作活动,而是只要在同一个档案形成活动中形成的任何一次制作记录都具有原始记录性,都可以成为档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口述档案是具有原始记录性的,理应是档案。
  以往在探讨档案的原始性时都会强调其不是“事后编制而成”而是“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这里的“事后编制”主要是指与档案形成活动不符的主观编造,甚至是伪造或篡改,强调档案不能事后编造无非是为了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原始性,从而区别于“赝品”,即档案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并不存在,存在档案内容失实、失真。而真正意义上的口述档案只是其形成过程特殊于传统档案,即形成活动在前而制作活动在后,而非口述档案信息内容与其形成活动不一致。绝不能将档案的形成活动与制作活动存在时间上的不同步与档案的“事后编制”等同起来,进而否定口述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如果口述档案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不存在,那就意味着该口述档案并不是在其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其所记录信息内容也就不具有真实可靠性,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事后编制而成”,不具有原始记录性。总之,能够称之为口述档案的前提条件就是其形成活动必须存在,而且其形成活动只能是口述档案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
  
  2.2 口述档案不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情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口述活动产生的历史记录都可以成为口述档案,以下着重探讨口述档案(严格来说不能称为档案,在此只是为了表述方便)不具有原始记录性的一面。在口述档案信息内容与其形成活动出现脱节或不一致的情况下,即口述档案信息内容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实践活动,无法成为其所对应的业务活动的真实的原始记录。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口述档案的信息内容存在扭曲客观事实或与历史有偏差,那么就证明该口述档案不是在其形成活动中形成的,即不是在其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因为档案的形成活动才是促使档案形成的根本性活动,决定着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假如口述档案不是在其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中形成的,那么它就不符合档案是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的条件,也就不具备原始性、真实可靠性,不足以成为档案,而是属于上文所提到的“事后编制而成”。前文在阐述档案的形成活动与档案的制作活动时已提及过,档案的形成活动是推动档案产生形成的根本动力,而且能够反映档案制作者的思想意图。由此可见,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不仅体现于档案信息内容的原始、真实,而且还体现在档案制作者思想意图的原始、真实。因此,就一般档案来讲,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保证档案的原始记录性,足以承认其真实可靠性。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口述档案不是为了如实反映其制作者制作口述档案时的思想意图而形成的,而是为了再现历史,为了使已经逝去的业务活动重现在人们面前,这才是形成口述档案的初衷。严格意义上来说,口述档案不是针对如实反映其制作者的思想意图活动来说的,即不是在制作者的思想活动中形成的,而是在其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中形成的。进行口述历史活动的意义在于还历史以真实,但如果口述档案信息内容与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不一致,那就无法再现历史,那么该口述历史就不足以成为档案,即使它如实地记录了口述者口述活动时的思想意志活动,真实再现了口述活动的全过程。在口述档案信息内容与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口述档案”不可能真实地反映此次口述活动对象――口述历史的情况,不能够成为口述历史的档案。但是,它却如实地反映了口述者此次口述活动的情况,对于反映制作者的思想意图具有真实可靠性,也就是说可以成为此次口述历史活动的档案。然而,这两种档案是不一样的,是在不同的形成活动中形成的,通常我们所认为的口述档案就是一种口述历史,也就是所口述历史的档案,而不是指口述活动的档案。
  综上所述,在口述档案的信息内容与其对应的历史活动(业务活动)相一致的情况下,就必然存在口述档案的产生形成,也就具备档案原始记录性的本质属性。反之,如果口述档案的形成活动只是其形成者的思想意志活动,不存在相关的业务活动,那么它就不能够成为该口述历史的口述档案,而只能是反映该口述活动过程的档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57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