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外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贷款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外资规模、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对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出发,从宏观上分析其对金融安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应该强化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强化外债管理,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化解外资大量流入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利用外资;金融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6)09-0160-06
  李 红(1966―),女,湖南醴陵人,南昌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卢晓勇(1957―),男,江西宜春人,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兼职教授。(江西南昌 330047)
  本文系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战略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04BJY062)的阶段性成果。
  
  一、本文对金融安全概念的界定
  
  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经济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国外学者通常都将金融安全放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系统中来探讨。目前对金融安全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尚无统一的界定。
  从金融的实质角度,金融安全就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一国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借用外债等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经济安全。从国际关系学角度,国家金融安全是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保持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即使受到冲击也能保持本国金融及经济不受重大损害,如金融财富没有大量流失、金融制度与金融体系基本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王元龙先生在2004年对金融安全做了如下定义: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
  作者认为金融安全从微观上是要保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不因个别机构的经营不善而导致系统性挤兑风险;从宏观上是保持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保持币值和汇率的稳定,不出现剧烈的波动,是一国的宏观调控能力问题。本文只从宏观上讨论利用外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
  
  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有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对外借款等。近年来,外资流入在规模上和结构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外债余额特别是短期外债余额逐年增加。具体表现如下:
  
  1.从外资流入总规模上看,2001年至2005年快速增长,在2001~2005年期间,外资流入的平均年增长率为57.22%(见表1)。
  
  
  2.从流入外资的结构上看,外国在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作为短期资本的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增长更快(见表1)。
  (1)外国在华直接投资。据最新国际收支统计原则,2005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流入855亿美元。从部门构成看,2005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外商来华直接投资734亿美元,其中,境内外母子和关联公司往来及贷款流入97亿美元,境外机构购买建筑物34亿美元;金融部门吸收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流入121亿美元。
  近几年来,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规模稳步上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在2001-2005年期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64%。同时,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形式和领域逐步多样化,逐渐由以投资设厂为主扩大到股权转让和并购等方式,由加工和制造业等传统领域转向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及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服务业。2005年我国金融部门吸收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121亿美元,主要是国有银行吸收的战略投资者投资。截至2005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6300亿美元。
  (2)证券投资。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年增长比例大于外商来华直接投资。2005年境外对我国的证券投资流入达219.23亿美元,其中,境内银行和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189亿美元。
  (3)其它投资,主要是贸易信贷和国外贷款。近年来流入规模快速扩大,即使考虑每年贷款还本付息因素,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其它投资净流入(负债)分别为-39.34、-10.30、120.40、359.28和449.21亿美元,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3.外债规模不断扩大。虽然2005年我国登记外债增速得到有效控制,扣除还本付息金额,净流入显著下降,但外债规模在不断扩大,特别是短期外债占比增加(见表2)。
  
  
  三、外资流入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给经济注入了活力,改善了投资数量和质量,促进了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了进出口贸易,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必须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短期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给我国造成的消极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并在较大程度上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了威胁。
  
  1.加大国际收支不平衡和结构上的不稳定性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从1993年开始,外国投资者在我国获取的投资收益迅速增加。由于我国对外投资能力不强,而且对外投资收益率远低于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的收益率,其结果表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逆差较大。这意味着如果要维持经常帐户顺差,我国的贸易收支不仅要保持顺差,还要足以弥补因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而不断增加的投资收益逆差,这就对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已经很高,持续增加的贸易摩擦就足以说明倚重于出口拉动增长的巨大风险。贸易顺差一旦减少,则需要动用外汇储备或资本净流入进行弥补,这将使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若按2005年末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300亿美元、10%的投资利润率计算,每年应支付的外国投资收益将超过630亿美元。当然目前外商投资利润并未全部汇出,但近几年来外商投资利润汇出呈较快的增长势头,倘若发生将历年外方投资收益集中购汇支付的情况,将给我国未来的国际收支平衡带来风险。
  利用外资质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引进先进技术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地区结构不平衡、投资于房地产的外资企业普遍存在外汇收支不平衡状况等问题也不利于我国国际收支良性发展。
  由于近年来流入的外资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国际收支结构上不稳定:其一,稳定性高的贸易顺差占国际收支顺差的比例在降低,而资本项目顺差渐渐占到了最主要的位置;其二,在资本项目顺差之中,稳定性高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在不断降低,而证券投资尤其是其它投资项目的顺差流入占比则不断攀升。
  
  2.存在对外债务集中清偿的压力
  从2001年至2005年,我国外债余额不断攀升,2003-2005年均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率,为多年来所未见。其中短期外债余额增长更快,2005年末我国短期外债余额占外债总余额的比例为55.56%,已经大幅高出40%的国际警戒线。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远大于短期外债余额,因此我国总体上并不存在偿债风险。但对单个企业来说,由于其短期债务较多,不排除将来集中偿付时可能出现偿付困难,而当各种不利因素聚集起来之后,形成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系统性风险也是可能的。另外,隐性外债、虚假外债(伪造借贷合同用于逃套汇)仍然存在,且外债投资项目不尽理想,使用效益不高,规避风险能力弱。这些都加大了我国对外债务清偿的压力。
  
  3.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且来源结构不甚合理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仅为55.5亿美元。进入90年代,尤其是从1994年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利用外资也迅速发展,因此我国贸易收支和资本金融账户出现持续扩大的双顺差。中央银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缓解升值压力,不得不从市场大量吸纳美元外汇,导致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此外,从2001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以来,外国投机资本开始大量涌入我国进行投资活动,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迅猛增加的态势(见表3),到今年6月底更高达9411.15亿美元。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国际警
  戒线,外汇储备出现过剩现象。
  
  
  从表3可以看到,在我国的外汇储备来源结构中,近年来由资本项目顺差形成的债务性储备较多,占外汇储备增加的比重较大,比如2004年资本项目顺差达到1106.60亿美元之多。债务性储备相对于由经常项目下的顺差形成的债权性储备而言,比较不稳定。
  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大量的外债,意味着我国以低利率提供资金,同时又以高利率吸引外资,这显然是一种损失。我国外汇资产多是购买外国的国债等有价证券,其中占比重很大的美国国债平均收益率处于2%-3%左右的低水平,这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的成本非常高。另外,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每当美元大幅度贬值,都会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重大损失。
  
  4.促使人民币升值
  资本金融项目下资本的流入通常要兑换成人民币,因而境外资本的流入就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外币供给的增加将促使外汇汇率下跌,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促使人民币汇率上升。
  由于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大量境外短期资金流入国内购买人民币资产,以牟取人民币和外币之间的利差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汇差;或直接购买房地产进行投资获利。有些沿海城市出现了海外个人购房一人多达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明显带有投机性质的现象。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助长了境外资本大量流入进行投机活动,扰乱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5.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外国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就会增加投资需求,从而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这是因为外资流入促使需求扩大,增加国内物质需求,加剧国内能源、交通、原材料供应紧张,推动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外国资本中相当部分是以货币形式流入的,中央银行买入外汇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占款,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形成银行贷款,某些地区和行业出现重复和盲目投资,其结果造成房地产、钢材以及原材料等产品的价格快速上涨。
  外资还通过大规模并购具有地域垄断性的行业,获取定价权。啤酒价格上涨和粮食价格高企有关,另一方面外资通过并购获得了对这个行业的定价权,也使得近几年来啤酒价格稳步上升,水泥行业也是如此。当外国大公司通过并购国内公司,获得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对市场具有足够影响力的时候,便可以单方采取限制竞争的经济行为,如单方涨价、限制生产数量等。这种情况在具有一定的地域垄断性的房地产业也正在显现苗头。在房地产“泡沫”呼声最大的上海市,也是外资在该领域并购表现最活跃的地区,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过快上涨与大量外资流入不无关系。
  
  6.加大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
  第一,一方面外资的大量流入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大量买进外汇,造成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大量买进外汇,投放基础货币,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不时地通过货币市场的正向回购和发行票据回笼过多的货币供给量,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第二,中央银行不能灵活运用利率政策来缓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担心提高利率将引发大规模外国投资资本流入我国进行套利活动,进而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只能运用其它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抑制通货膨胀。
  
  四、相应的对策措施
  
  如上所述,外资流入对我国宏观金融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要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来化解外资大量流入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1.强化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
  (1)适当控制外资流入与流出量。不仅要加强对外资流入总量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将控制的重点从鼓励流入、限制流出转向流入与流出平衡,以增强我国资本金融项目自我调节的能力。特别还要加强对境外短期资本流入的监管。近来随着政策的强化和调整,短期境外资金的入境管道有了变化。一方面,短期资金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及境内外汇贷款等资本项下的入境管道正在收缩;另一方面,进出口等经常项目正逐步成为境外短期资金进入境内的主要管道。除了通过进出口伪报、提前错后收付款、利用海外应收账款科目及离岸银行业务等常规管道,目前境外资金还通过服务贸易管道入境,典型的如转移定价、母子公司之间代垫工资等。因此,要建立功能齐全、基本覆盖各个方面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密切关注短期投机资金的动向,严厉打击套利、套汇以及其它投机活动。
  (2)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应加强政策引导,不盲目吸收外资,不应追求外资数量指标,而应注重外资的质量,优化外资结构。执行具体政策不仅要落实到产业结构,而且要落实到产品结构、项目结构和地区结构。同时,要逐步取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税收优惠,有效防止假外资流入。
  (3)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助于保持资本流入与流出的平衡,减少过多的外汇储备余额,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可减少经常项目下投资收益的巨额逆差,减缓贸易收支顺差的压力。国家应放宽和扩大境外投资企业的购买外汇的范围和数量;而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和技术,参与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
  (4)适当放宽外汇管制。我国现有外汇管理体制是在外汇紧缺时期建立的,其主要目的是国家有效掌握外汇资源。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很充足,可以适当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放宽其外汇账户的限额,逐步向自愿结售汇转变。这样既能分解外汇过度集中于政府的汇率风险,又能便利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
  
  2.保持合理的外债规模,提高清偿能力,防范债务风险
  为防范对外债务风险,应强化外债管理,控制外债余额的过快增长。一是在实行外债全口径计划管理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外债规模和结构;二是提高外债的经济效益,使外债用于实际受益率大于实际利率的生产性投资项目,促使其保值和增值;三是充分重视外债的“挤出效应”,即外债对国内储蓄和银行信贷资金的替代作用,并深入研究其负面影响,减少外债结汇带来的对国内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的压力。
  特别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短期外债的管理,遏制短期外债过快增长的态势。对短期外债实行适度从紧的原则,对中外资银行和部分非银行机构短期外债实行总量控制,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定指标总额;对一定期限和一定金额以上的延期付款纳入外债登记管理等。
  
  3.加强对外资并购的监管
  加强对外资并购的产业引导,研究制定有关外资并购项目的核准管理办法,发挥外资并购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作用,推动外资并购有序发展,使之成为我国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但是要研究并购方式吸引外资导致垄断的可能性和垄断行业开放带来垄断主体转换的可能性,防止出现垄断,特别是在资源型的“高壁垒行业”,应防范外资企业控制我国的物价水平,造成通货膨胀。为此,需要尽快引进和培养监管人才,制定反垄断法和防止不正当交易法。
  
  4.加强外汇储备资产管理
  适时调整储备资产结构,以保值增值。在美元呈现疲软的情况下,应减少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相应增加欧元、日元所占比重,以减少因美元贬值而造成储备资产价值的损失。在黄金价格稳中有升之时,可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黄金,使储备资产多元化。
  实行资产组合投资。如采用双重货币债券或多种货币债券的投资方式,有助于转嫁汇率风险,增加投资收益。还可利用货币市场交易和衍生金融产品进行保值。
  
  5.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现行的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陷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外汇交易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范围,提高市场参与者的自营交易比例,增加外汇交易的币种和品种,扩大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并逐步实施自愿性的结售汇制度,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和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可由盯住单一美元转向一揽子国际货币,以分散国际货币汇率变动的
  风险,确保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陈传兴.外资流入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J].海派经济学,2004,(11).
  [2]叶辅靖.利用外资战略的调整背景和要点 [J].国际贸易,2004,(1).
  [3] 邹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6-1-19.
  [4]徐以升.短期外债指标继续“适度从紧”[N].第一财经日报,2006-4-24.
  [5] 季旭东.短期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上海金融,2004,(7).
  [6]孔令龙.当前中国利用外资的状况、形势和工作重点[EB/OL]hppt://www.moneychina.cn 2006-2-28.
  [责任编辑:高 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76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