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保山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与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保山市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现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面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竞争力。
  关键词:保山市 现代农业
  
  0 引言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保山市农业的特殊性及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障碍因素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保山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从根本上说保山市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现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面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竞争力。
  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保山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是要把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促进资源、环境和现代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其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保山建设现代农业的最紧迫的任务。这是基础是前提。如果把保山农业的发展建立在环境的破坏和过度开发及粗放经营上将得不偿失而且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保山农业的发展必须做到适度开发集约经营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作为农业开发的一个重要前提。对已经破坏的农业生态环境要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手段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对现有的水土资源特别是特殊资源、稀有资源要科学规划保护与开发并重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落后是保山农业发展的瓶颈和重要的制约因素。它不仅影响着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农业科技的推广还封闭了环境堵塞了信息使农民接受外来的先进的思想意识以及技术信息产生了障碍。而且保山农业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和价值巨大。由于水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外来资金进入难度大成本过高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使这些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如果基础设施一旦完善和配套起来大量的资金将会涌入保山市农业的发展将会一个大的发展和质的飞跃同时将带动加工业以及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更新的技术、信息。因此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业的基础工程和长远大计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筹措资金加强道路、通信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然趋势。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为依托通过利益机制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农、工、商产业体系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使多种经营环节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说农业的产业化包括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保山市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展特色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环保为条件以科技为支撑突出环境特色、物种珍稀特色、气候特色、野生特色等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精品战略提高产品的市场扩张能力和对市场需求变化动态的适应能力塑造产品形象形成名、优、新、特的产品个性增强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它具有开拓市场、疏通生产、深化加工、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空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综合功能。目前全市共有龙头企业8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72家。但大部分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窄带动农户增产增收的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凤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总体上讲保山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摆脱“小、散、低、弱”状态。。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制订相关的配套政策重点扶持、培育这些加工龙头企业进而带动农产品的生产谁有牵动能力符合当地的产业发展特色和要求能够带动农户和基地就重点培育、扶持谁。龙头加工企业的建设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要用现代化先进技术装备企业提高企业的农产品加工能力、营销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从而带动特色农业的大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必须在开拓市场、畅通流通渠道上狠下功夫构建一个以特色农产品的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促进各类生产的要素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流动、聚集和重组。从而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
  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这是发展现代农业支撑点
  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其基本内容就是促进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生产要素相互结合从各个方面为科学技术向农业领域渗透和转化创造条件通过农业科技资源的重新调配、组合、凝聚从而创造出更新的、更高层次的农业生产力把农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从保山市农业科研情况看由于保山是欠发达农业大市2006年科技项目实施与推广资金只有466万元并且是用于14个项目的资金全市有独立核算科研机构5个从业人员206人。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人力资源来看都是十分有限的。为此保山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一要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现科技由“引进、吸收”向“消化、创新”的转变。自主创新应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在几个优势品种和特色产业上如大麦、香料烟、咖啡、甜柿、杂交玉米等尽快创立自己的名牌产品。二是加快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标准化、质量安全、资源综合利用方向的先进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全面提高全市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性和效益。三加强先进技术推广。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抓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千百万”工程的实施以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为中心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示范户为核心、农村新为闻媒介为载体、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积极培育和扶持有竟争力的产业技术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集团以技术为先导以产品为龙头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地开展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程服务。这样第一是人、财、物、技有保证有利于加快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第二是能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产中、产后市场、流通和加工等技术服务体系的配套。第三是可以增强全民族的科技兴农意识推动贫困地区的科技进步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4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经济学原理和世界实践都已证明经济发展必须借助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但并不等于说在任何情形、任何场合下都需要两者的共同作用只有在市场机制失去效力不能正常地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作用即“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干预才有必要。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三:即维护效率、维护公平及保障经济稳定。在存在不完全竞争、不公平竞争现象以及“公共物品”的提供、“自然垄断”项目的经营上为了维护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需要政府的干预:市场机制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无能为力时公平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政府的干预;市场机制在确保经济稳定方面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这时稳定目标的实现也需要政府的干预。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制定相关的政策不同程度地对农业加以必要的补偿、保护和扶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根据保山市的实际情况需要政府无偿向广大农业者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半公共物品”主要包括:农业公害预防预报服务、某些农用公共设施、农用公共经济信息服务、农村防疫服务、提供社会保障等。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在强化完善支农惠农的同时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5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环节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相关文献对于“新型农民”内涵的界定来看,“有文化”要求农民具备足够的知识积累,良好的文化基础,较高的科技素质,具有现代观念和思想意识;“懂技术”要求农民至少一要熟练1―2项从事农业和农村生产的技能和技巧;“会经营”要求农民应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能够合理组织配置家庭的人、财、时间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产业开发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开拓意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从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情况,主要问题是存在着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科技代进步,同时严重影响就业竟争力的提高。为此,我市当务之及必须创新培训理念、培育“新型农民”,使农村劳动者尽快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具体培训包括:一是夯实农村基础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农村支教力度,全面提高“普九”水平和义务教育质量。着力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二是创新培训形式,构建长效机制。开展具有普及性质的免费培训,培训的课程设计必须符实际,培训时间要灵活安排,尤其应着重对农民进形“反复性”的培训。三是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村干部是中国行政级别最小的干部,但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一般来自所在村的农民,其整体素质不高一直因扰着农村基层工作,必须适就形势发展理论、熟政策、通科技、善管理,增强其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建议每季度或者至少每半年,在农闲时间强制性地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完成必要的课时量,推行毕业制度,整体提高村两委班子的素质。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强化培训不能仅停留于一次性培训,而应该是多次培训、反复培训,以解放村干部的思想作为培训的核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94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