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四川乐至方言中的“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四川乐至方言中,“咖”一般和动词或动词短语搭配使用,表示动作完毕或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咖”也可以与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配合使用,表示变化已经完成。和普通话相比,乐至方言的“咖”和“了1”表现出较为平行的对应关系,同时部分兼有动态助词“过”的功能。
  关键词:方言 动态助词 咖
  
  乐至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南,属西南官话成渝片。笔者十八岁之前一直生活在乐至县,对乐至方言十分熟悉。“咖”是乐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动态助词。本文试图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对乐至方言中的“咖”进行细致分析,并和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和“过”进行共时比较,力图发掘方言语法事实,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一、“咖”的语法分布形式
  
  乐至方言中,“咖”[ka1]作为动态助词一般和动词或动词短语搭配使用,表示动作完毕或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如“打咖”“写咖”“去咖北京”“看咖戏”等。“咖”也可以与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配合使用,表示变化已经完成,是完成体标记。
  “咖”可以单用,但是在多数时候和句末语气词“了”[lau1]配合使用。
  (一)咖
  1.V+咖
  这里的动词多为及物动词且动作性比较强,单纯的“V+咖”独立性弱,一般只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成句:
  1)(A)表命令的祈使句(多为把字句)
  (1)记到把衣服洗咖!
  (2)把电视关咖!
  (3)快丢咖!
  这些动词后面的“咖”表示动作有了结果,跟动词后的“掉”很相似。可以理解为“洗掉”“关掉”“丢掉”。
  2)(A)复句、紧缩句
  这里之所以将复句和紧缩句合为一类来说,是因为汉语中复句和紧缩句的关系十分密切,有时甚至难以分辨。其主要区别仅仅在于口头表达的语气停顿或书面记录时是否使用标点隔开。例如:
  (4)饭一吃咖他就走了。/饭一吃咖,他就走了。
  (5)要是不把钱还咖我就牵你的猪!/要是不把钱还咖,我就牵你的猪!
  (6)雨一落咖气温就降下了。/ 雨一落咖,气温就降下了。
  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V+咖”是粘着的,往往有后续小句,“咖”位于复句或紧缩句的第一分句的句尾,后续小句中常常用关联副词“就”。这种类型的句子往往关涉两个事件,其中前一事件与后一事件有假设、条件等关系。这种句型又可以表示一个动作结束后进行另一个动作或进入另一种状态。又如:
  (7)洗咖就干净了。
  (8)抢咖就跑。
  (9)死咖就解脱了。
  3)(B)表示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例如:
  (10)北京他去咖!
  (11)这部电视他看咖。
  2.(B)V+咖+O/C
  这种结构一般是客观陈述有过这样的动作行为,而不强调对现在的影响。例如:
  (12)我昨天在王屠夫那里买咖肉。
  (13)这封信我看咖两遍。
  3.形容词+咖+量词短语
  此结构有以下两种用法:
  1)(B)表示有了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幅度。例如:
  (14)上周冷咖一阵。
  (15)今下午晴咖两个小时。
  2)(A)表示性质偏离标准的幅度。例如:
  (16)这双鞋子大咖一号。
  (17)这件衣服短咖一点。
  (二)咖了
  句末语气词“了”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而“咖”是表示动作完成。动作完成后往往伴随新情况的产生,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很密切,二者同时出现表示动作完成的同时事态有了变化。例如:
  (18)作业做咖了。
  (19)堰塘都干咖了,还是不落雨。
  (20)老王昨天晚上死咖了。
  1.在“V+补语”结构中使用,根据补语的的不同,分类如下:
  1)(A)趋向动词作补语
  由于趋向动词本身也是动词,“咖”与动词搭配的特点使得它在这样的结构中独具特点:既可以用在V之后,又可以用在趋向动词之后,从而形成“V+趋向动词+咖”或“V+咖+趋向动词”的两可结构。例如:
  (21)他爬起来咖了。/他爬咖起来了。
  (22)他跳过去咖了。/他跳咖过去了。
  (23)他遭认出来咖了。/他遭认咖出来了。(乐至方言中使用“遭”表被动)
  但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趋向动词必须是多音节的,如果是单音节的趋向动词,“咖”只能放在趋向动词之后。如:
  (24)他跑到山洞里头躲起咖了。
  *他跑到山洞里头躲咖起了。
  (25)那套房子遭他舅舅买下咖了。
  *那套房子遭他舅舅买咖下了。
  2)(A)形容词作补语
  这里作补语的形容词要求必须是性质形容词,而不能是状态形容词。例如:
  (26)他把碗打烂咖了。
   *他把碗打得稀烂咖了。
  (27)花生遭他吃光咖了。
  *花生遭他吃得精光咖了。
  3)(A/B)量词短语作补语
  时量/动量/物量作补语,表示动作从开始到目前为止经过的量,而不关注动作是否持续下去。例如:
  (28)他困咖一个小时了。
  (29)课文读咖三遍了。
  (30)这部小说我看咖一半了。
  2.(A)在动宾结构中使用
  这里的动宾结构包括动宾短语和构词语素之间具有动宾关系的动词,动宾结构和“咖”搭配时,“咖”放在动词或动词语素之后,形成“V+咖+O+了”的格式。例如:
  (31)车子散咖架了。
  (32)那家厂跨咖杆了。(“跨杆”在乐至方言中表示倒闭,倒台)
  3.(A)形容词+咖+了
  这种结构表示变化已经完成,出现了新情况。例如:
  (33)头发白咖了。
  (34)天亮咖了。
  4.(A)形容词+咖+量词短语+了
  这种结构表示变化的幅度。如:
  (35)天晴咖两天了。
  (36)娃娃又高咖一截了。
  
  二、与普通话中的“了”和“过”的共时比较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普通话中的助词“了”和动态助词“过”有过细致的描述:
  对于“了”,吕先生把它分成表示动作或变化完成和表示新情况出现两类,学界一般把前者称为“了1”,把后者称为“了2”。
  对于“过”,吕先生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种用法: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形容词带“过”有同现在相比较的意思。
  总的来说,乐至方言中的“咖”和普通话的“了1”表现出较为平行的对应关系,上文中标明(A)用法的例句中的“咖”一般都可以用“了1”替换(句末合为了)。顺便提一下,受普通话的影响,乐至方言中的“咖”有时也可用“了1”替换,但是“咖”的使用仍是主流。
  此外,乐至方言中的“咖”还部分兼有普通话动态助词“过”的意义。说部分兼有,原因如下:
  第一,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的用法和“了1”相当,用“咖”不成问题。
  第二,用在形容词后同现在比较的用法和“了1”相当,也可以用“咖”。如例(14)(15)。
  第三,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时情况较为特殊。普通话中的“过”可以用在有无动词“有”“没”“没有”后,但是在乐至方言中不能。比如,普通话中的“他有过一个女儿”在乐至方言中不能说成“他有咖一个女儿”。遇到这种情况,乐至方言中用“过”或换一种表达方式。但是,除了有无动词外,普通话中可以和“过”搭配表曾经有过的动词乐至方言中都可以用“咖”来表示(用“过”也可接受,但不地道),上文标明(B)用法的例子中的“咖”基本都相当于“过”,如例(10)(11)(12)(13),又如:
  (37)他昨天来找咖你好几次。
  (38)他以前遭判咖刑。
  由于“咖”表示曾经有过的时候不能和“没”“没有”搭配,所以,乐至方言中凡是否定句中都不能用“咖”,而必须用“过”。例(36)的否定句只能说成“他没遭判过刑”,不能说“他没遭判咖刑”。
  结语
  通过分析,乐至方言中,“咖”一般和动词或动词短语搭配使用,表示动作完毕或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咖”也可以与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配合使用,表示变化已经完成。和普通话相比,乐至方言的“咖”和“了1”表现出较为平行的对应关系,同时部分兼有动态助词“过”的功能。
  在普通话中“了1”和“了2”读音相同,都位于句末时难以区别。乐至方言中的“咖”和“了2”却截然分开,可以用来解决普通话本身不易解决的问题。
  此外,动态助词“咖”的使用多集中在湖南方言,在四川部分地区使用,这与四川方言的形成基础有一定关系。明清时期湖广填川,湖南方言和湖北方言一道传入四川成为四川方言的基础方言,“咖”应当就是当时传入四川的。
  彭逢澍和李冬香等经过现代方言的共时比较和历史音变考察,提出湖南等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咖”本字即“过”。乐至方言中的“咖”部分兼有“过”的功能的事实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咖”同“过”的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王春玲.四川华蓥话的动态助词“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崔荣昌.四川方言的形成[J].方言,1985,(1).
  [4]彭逢澍.湖南方言“咖、嘎”等本字即“过”考[J].语言研究,1999,(2).
  [5]李冬香.从湖南、江西、粤北等方言中的“咖”看湘语、赣语的关系[J].语文研究,2003,(4).
  (彭春林,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409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