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城市的公示语成了外国友人了解这个城市的一扇窗口。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公示语有其自身的语言和社会语用特点。本文对公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从语言、社交和跨文化交际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避免语用失误的策略以指导公示语的翻译。
  关键词:公示语;语用失误;翻译策略。
  
  引言:
  随着中国入世,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增多,英语也逐步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城市的对外名片,公共场所的汉英双语标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语言工作者的关注。因为它不仅是全体市民迎接外宾的热情和真诚的表露,更是城市的身份、地位、精神和价值所在。
  在没有出现规范定义之前,对这类出现在公共场所的标牌文字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如"标志语"、"标示语"、"告示语"、"标语"等。2005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的"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后,公示语逐渐取代了以往不统一的说法。公示语是指公开面对公众,告示、提示、指示、显示、警告、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一、公示语的特点
  从语言方面来看,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公示语的表达短小精悍、简明规范、醒目方便且通俗易懂。它的语言以广泛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语、文字与标志组合、现在时态、祈使句和规范性和标准性词汇以及部分本土色彩浓厚的词汇为特点。
  从功能考虑,作为社会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示语的社会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吕和发认为其主要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指示性是指公示语把信息传达给受众,没有任何限制、强制意义。大多数情况下,受众对这类公示语不一定要采取行动,如: 问询服务Information。提示性指的是公示语具有警示和提醒的作用,但没有任何特指意义。它通常使用简洁委婉的方式表达,至于人们是否遵循这些提示,完全取决于人们自己的决定,如:限高maximum height。限制性指公示语对相关受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约束要求,语言运用直截了当,但不会使人感到强硬、粗暴、无理。如:凭票入场Ticket Only。强制性公示语用直白、强硬的语言语气要求相关受众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某种行动,没有商量余地。这类公示语通常使用带否定词的祈使句。如:不no、禁止forbidden。语气比其他三种类型更加强硬,受众只能遵守。
  
  二、公示语翻译的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由Thomas提出,不等同于语言失误。语言失误有两大类:不合语法(ungrammatically)和语义不规则(semantic anomaly),而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交际中导致交际者本人未能取得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其主要表现为说话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特定语言和文化社区的表达习惯,或者说话不合时宜。本文从三方面来探讨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和跨文化方面的语用错误。
  2.1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
  在公示语翻译中,语用语言失误是指译者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译语受众能充分理解自己的话语,而出现用词等表达不当,致使读者误解话语意思。我们见得最多的语言失误可谓是单词拼写错误、英文书写不规范,其次是语义内涵不对应和忽视语境造成的失误。
  中英文的上下义词也并非完全对等,一个中文意思可能可以用几个英文单词来表达。然而不同的英文单词具有不同的内涵,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词的内涵是前提。译者没有吃透原文,或对译语意思弄混,在没有字斟句酌的情况下就按字面意思随意选词,容易造成语义内涵不对应。如"上海烟草集团名烟名酒店"被译成"Famous-Brand Tobacco & Wine Shop Shanghai",此处酒译为"Wine"不妥,因为根据《韦氏字典》,"wine"指"the alcoholic fermented juice of fresh grapes used as beverage or the alcoholic usually fermented juice of a plant product (as a fruit) used as a beverage",而该商店的酒除了果汁酿造的酒以外还卖其他各种类型的酒,此处用"wine"就造成词义范围的缩小。
  2.2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往往起源于说话人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或社会地位,对地位较低或关系密切的人使用了过于礼貌的表达方式;或者,对地位较高或关系疏远的人使用了较为亲昵的表达方式。在公示语翻译中,不顾受众感觉,忽视译语的礼貌规范,就可能导致社交语用失误。
  在汉语公示语中,随处可见"禁止……""不许……"之类的命令式的祈使句。从汉文化思维角度来看,作为社会指令信息,这类公示语没什么不妥。若直译成英文,语气就会显得过于生硬而严肃。而英语国家的这类公示语,大量运用被动式、非人称表达方法和名词短语,这样的表达显得客观、间接、语气委婉。这主要是因为受众所期望的是平等对话,而不是颐指气使的"冷冻体"。因此,在翻译时,应尊重受众的感情和期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把强制性语境变为提示性语境,凸显对受众的尊重。如某饭店"宾客止步"的告示被译成了"Guest Go No Further",前来就餐的外国人会理解为"不要再靠近了, 再靠近, 就……", 感觉很粗暴。其实使用"Staff Only"的表达方式既一目了然,又照顾了受众的感受。
  2.3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语用失误
  众所周知,不同文化经常有不同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这些差异必然要反映到承载着文化内涵的文字上。汉英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各具特色,造成了两种文化之间交流的一定消极影响。公示语英译时出现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往往表现为忽略或不知英美文化中的联想意义和文化缺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同一单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联想。几年前,我们看到某某机构或单位授予"文明单位"的称号,其对应的译文为"Civilized Unit"。这很让英语国家的人诧异,难道没有获得"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就意味着"不文明、没开化"(uncivilized)吗?显然这种理解与汉语的意思大相径庭了。在汉语中,"文明单位"是指精神文明建设得比较好的模范单位,相当于英文中的"Model Unit"。这种失误主要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赋予了"文明"和"civilization"不同的联想意义。
  
  三、公示语英译的策略
  3.1借鉴
  翻译的核心就是"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时可以对汉、英两种文化中在相同场合使用和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置换。用译入语读者能接受的惯用表达法来传达原文信息,使读者不至于产生太多的语言陌生感。而那些约定俗成的公示语最原汁原味, 也最容易让外国人明白其中味道, 如"Refunds"( 退货) 这样的单词, 就不是对比汉语能翻译出来的。"请勿疲劳驾驶",一般都翻译为Do not drive in fatigue。从字面上看,一个来自英语国家的人也许能猜出其中含意,但这并不是地道的翻译,美国人说"Stay alert, stay alive",这与前面中国式的翻译有天壤之别。
  3.2套用
  倘若找到的文本,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但不能做完全的对等替换,译者可以对译语中与原语相当的译文运用可拓逻辑,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处理,套用英语国家的一些常见表达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2005年桂林市政府向世界征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最佳译文,要求译文优美贴切,能准确的表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涵义。最后 "East or West ,GuiLin landscape is best!"脱颖而出。该译文对文化差异的处理堪称绝妙,译者将一个家喻户晓的英文谚语"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稍做改动,就成功的将原语的意义完整的转译到译文中去了,即生动达意,又让人印象深刻。
  3.3填补文化缺省
  对于文化缺省,翻译时应通过增加介绍性解释来弥补词汇表达的不足,使译文更加明白易懂。例如,翻译"安居工程"时,需要解释一下这项工程是针对什么人而做的,翻译 "解放前",要注明是1949 年前。对于一些凸显中国特色的标语,添加阐释可能并不是很合适,可以尝试以意译为主,如"三八红旗手"可以译为"Model Post of Women(workers)"。
  除了对原文本进行解释或意译外,还可以适当的使用归化译法,即翻译时用译入语文化替代原语文化,采用归化译法可免除对文化异质性进行繁琐的解释,使译文易于为读者所接受。如翻译介绍周庄独特的地理条件时,在译文中不妨将其称之为"Venice of China",游客读到"中国的威尼斯",就能理解周庄的地理面貌,取得较好的译文效果。
  
  四、结束语
  要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风貌,往往从这个时代、社会、国家或城市的语用水平中获得初步的印象。在全球化的今天,公示语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然而面对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整顿, 净化文化语言环境,改善国际交往平台,以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改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Gutt, Ernst August. Pragma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Some Relevance Theory Observations [A ]. In Leo Hickey( ed. ). The Pragm atics of Translation [ C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41-53.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何自然:《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68-170。
  [4]吕和发: 《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22-23。
  [5]赵湘:《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52-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412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