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重要的资源,培养农村人才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论述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F32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059-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来以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问题认识上的升华,也标志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如何培养培训人才,进而使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1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农村实用人才,是具有一定知识、技能,能起示范和带头作用,能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截止2004年底,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约为579.1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占全国农业人口的0.6%。近六成的农村实用人才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获得农业以外收入的技能型、经营型人才的比重较小;在生产能手中,种养人才占到84%,从事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人才只占14%。农村实用人才中,中专以上学历的仅为22.7万人,占总数的3.9%。同时人才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农村人才地区分布的梯度特征明显。据统计,每万名农村劳动力中拥有的农村实用人才,江苏为188名,福建为154名,辽宁为126名,河北为116名,广西为82名,陕西为71名,青海为51名。可见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而且比较严重。建设新农村,呼唤新人才,尽快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1.1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培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实质上是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步伐。农村实用人才是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代表着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他们优先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在示范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活跃农村市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1.2 经济的发展给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国际上,我国加入WTO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农产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竞争的前沿主要是产品的竞争,但深层次则是农村人才的竞争。如何激活农业和农村经济?如何加速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农业经济转变?毫无疑问,必须增加资金、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等资源的投入,但各种资源中最活跃的还是人才。所以,农村人才问题,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再次,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树立科学的农村人才观,而且应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精神,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创新实用的人才大军,彻底破解农村人才困境,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2.1 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认识 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采取不同形式,从多方面入手,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下良好群众基础。
  2.2 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体制,夯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础 发展并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农村未来人口素质,是加强农村受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对农村实施人才智力支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努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健全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努力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农村教师的待遇,缩小基础教育的城乡差距。要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孩子上不起学的问题,使义务教育真正成为免费教育。
  2.3 构建立体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能力 我国农村实用人才的地区差异比较大,分布很不均衡,因此这就要求各地农村依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创新培训管理模式,多方位、多渠道、多思路的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打造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2.3.1 加强对先进科学知识的学习 建立和完善培植农村人才的学校教育新体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工作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制度。调整、优化农村教育课程结构,编制多种科学、实用、灵活的教材,按培养目标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地加强对新技术、新科学的学习。
  2.3.2 “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相结合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县、镇、村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讲学,举办短期培训班,对农村乡土人才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科技水平,引导和帮助乡土人才学科技、用科技,解决农特产品在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同时积极与大专院校开展人才共建活动,将农村人才送出去学习升造,再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技术带回农村。通过他们的帮带活动,形成农村人才的聚集效应。
  2.3.3 加强“订单式”培训模式的推广 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成人学校的师资及教学设施,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系统化的专业教育,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和推行“订单式”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农民培训中的作用。
  2.4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政府要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的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建立多元化市场竞争机制,共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要探索建立市场化人才资源开发服务体系,建立起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战略信息追踪和动态调整机制,向社会发布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计划,鼓励社会其他资本进入人才培训环节,并及时监控计划落实过程中的偏差,根据发生的问题和发展变化的实际,及时修改对策与方法,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能落到实处。鼓励社会有志之士将资金用于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资格认证技术标准的工作,努力构建一个相对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使农村实用人才的认证与评价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同时,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明确化、高效化。
  2.5 加大表彰与激励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性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监管和指导,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上下统一认识,营造尊重、关心和爱护农村实用人才的氛围。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表彰机制,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比如,支持高等学校设置和强化农林水类专业。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对在高等学校农林水类专业就读的学生给予倾斜,对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农林水专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通过制定政策,支持实用人才自办农村科技示范综合基地或承包租赁试验田、山林、乡镇企业或自办企业,使其成为致富带头人;规定具有真才实学,在科技开发、技术推广中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拔尖实用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土专家,采取政策倾斜。建立以知识、能力、业绩和奉献为主要指标的人才信息库,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在农村的覆盖面;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激励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重奖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实用人才,给予表彰或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对能力较强、水平较高、贡献较大的农村实用人才,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优先提供科技服务、优先培训进修等。对符合干部任职条件的,优先录用提拔、优先晋级升职等。
  
  参考文献
  [1] 黄志坚,吴健辉,贾仁安.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农业技术传播效果仿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
  [2] 肖振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高度重视农民技能培训[J].前沿,2006,(8):156―157
  [3] 刘红侠,戴开军.现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43―7465,74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422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