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世纪阿拉伯文书法家的丰功伟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J293 文献标志码:E 文章编号:1002-0586(2008)03-0136-03
  
  阿拉伯书法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阿拉伯文字的逐步规范与统一而形成的一门书法艺术。7世纪中叶,随着伊斯兰教的复兴,阿拉伯书法备受推崇,迅速传扬。在经过千余年的广泛传播与发展之后,已经播种四海,闻名世界,成为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的国家之一,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的传播、演变与融会发展,也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而且形成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株奇异的新葩。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了2l世纪,阿拉伯书法也在长期的孕育、成长、繁衍中早已冲出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几乎都留下了它的印迹。阿拉伯书法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艺苑中绽放异彩,发扬光大,除了伊斯兰教本身的重视和培育外,阿拉伯文书法家们的勤奋耕耘与忘我付出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在此之前已发表了两篇题为《阿拉伯书法形成发展的三位奠基人》和《近现代阿拉伯书法的开拓先锋》的文章,分别阐述了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著名书法家们的历史功勋,其中也包括中世纪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的“书坛三杰”――伊本・穆格莱(886-949)、伊本・班瓦卜(?-1022)和雅古特・穆斯泰阿绥米(?-1298)的生动事迹。中世纪(约当5-17世纪之间),阿拉伯文书法家自然也是人才辈出、代代相传。除上面已经提到的几位之外,还有一些名气大、贡献多的书坛巨匠不可不提,他们是:
  古特白・穆哈里尔(?-770),伍麦叶王朝后期的书法家。
  赖哈尼(?-834),阿拔斯王朝麦蒙时代的书法家。
  塔卜塔卜(?-934),法蒂玛王朝突伦时代的书法家。
  米尔・阿里・大不里士(约1360-1420)。伊朗帖木儿王朝时代的书法家。
  宰因丁・舍尔巴尼・本・穆罕默德(?-1424),埃及后马木鲁克王朝时代的书法家。
  阿布杜・本・沙伊格(?-1441),埃及,后马木鲁克王朝时代的书法家。谢赫・哈姆杜拉・艾玛西(1429-1520),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巴叶济德二世时期的书法家。
  米尔・伊玛德・哈萨尼(1554-1615),伊朗萨法威王朝时期的书法家。胡萨姆・鲁米(15世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初建时期的书法家。
  伊卜拉欣・莫尼失(15世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时期的书法家。
  哈菲兹・奥斯曼(?-1698),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艾哈麦德三世时期的书法家。
  舍赫兰・帕夏(?一1720),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艾哈麦德三世时期的书法家。
  为了回顾与展现他们的丰功伟绩,突出他们中的佼佼者,笔者再从中精挑细选,集中介绍几位有卓越贡献的书法大家,以飨读者。
  古特白・穆哈里尔(?-770)
  古特白・穆哈里尔,伍麦叶王朝(661-750年)后期出现的一位书法大师,也是阿拉伯历史上诞生的第一位阿拉伯书法家。历史上有关古特白・穆哈里尔的记载很少,我们所能见的,大抵是一般学者以传述方式遗留下来并保存于阿拔斯人编写完成的著作中的。
  古特白・穆哈里尔是一位天才的书法大师,对阿拉伯书法的确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努力和创新,使最早的阿拉伯字体――库法体书法摆脱了原有的约束,加以改进、更新,并使库法体和希贾兹体(一译汉志体,即纳斯赫体)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阿拉伯书法得以规范而确定下来。然后,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杰利勒体、图马尔体、苏勒斯体和苏勒赛尼体,其中苏勒斯体(后译苏鲁斯体)的开创是古特白的最大功绩,为后来阿拉伯书法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古特白・穆哈里尔的书法娴熟、漂亮,虽然总的形式还没有完全抛开库法体的窠臼烙印,但表现手法更趋完美、优越,在重复字母中突出了字母的形象化。其著作有《将大地人类融入阿拉伯书法》。
  米尔・阿里・大不里士(约1360-1420)
  米尔・阿里・大不里士,又译作:米尔・阿里・泰卜里奇。中世纪帖木儿王朝时代(1369-1500年)波斯著名伊斯兰书法家,纳斯赫塔里格体书法的创始人。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书法也在各地相继繁衍发展、移入他乡,形成一些新的各种不同的书法体。伊斯兰教传人波斯后,由于诵念《古兰经》的需要,阿拉伯语逐渐被当地人所接受,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古兰经》,亦在波斯人中广为流行。15世纪前后。在波斯书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就大量吸收了阿拉伯书法的书体成分,形成了以阿拉伯书法为基础、兼具波斯书法风格的书法艺术,这就是以米尔・阿里・大不里士为首的、包括其子阿卜杜拉・本・米尔在内的波斯书法家所创制的纳斯赫塔里格体。顾名思义,它是以阿拉伯纳斯赫体和波斯塔里格体共同合成的一种新书体。米尔・阿里・大不里士就是这个新书体的设计者,并为该体制定了适当的书法规则。此外,他还为签署体增添了新的书法规则,使之更臻于完美。后人称米尔・阿里・大不里士为波斯的“书法泰斗”,可见他在创制波斯体书法和增修签署体书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米尔・阿里一大不里士的书法字型圆润,点线分明,潇洒流畅,隽美多姿,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成就超越了与他同时代书法家的水平而名列前茅。此外,他还擅长其他各种书体的书法,是众多书法家中的佼佼者。由他书写的赫瓦杰・凯尔马尼的诗集《王与王家的故事》之手稿,至今完好地保存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米尔・阿里・大不里士曾在帖木儿宫廷里任过职。由于他对书法的酷爱,就连在梦中也不忘对书法的追求。相传:“一天夜里,他在睡梦中梦见伊玛目阿里要他仔细观察鹅的形态。醒来后,梦境仍然历历在目,他细心地观察鹅的一举一动。从鹅的婀娜形体和姿态中领悟出波斯体书法的真谛。”功夫不负有心人,米尔・阿里・大不里士终于把他的梦变为现实,开创了波斯史上世代相传、人人喜爱的书法艺术。后来,这种书法体先后传到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以及整个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与青睐,成为阿拉伯书法中重要的书体之一。
  谢赫・哈姆杜拉・艾玛西(1429-1520)
  谢赫・哈姆杜拉・艾玛西,号伊本・谢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巴叶济德二世(1481-1512)时期阿拉伯文书法家,《古兰经》缮写家,被称为土耳其的书坛泰斗。
  1429年,谢赫・哈姆杜拉・艾玛西出生于土耳其的阿玛斯雅。早在求学时代,他就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显著的成绩。父亲穆斯塔法・迪追出生于书法世家,他从土耳其的布克哈拉移民到阿玛斯雅,是苏赫拉瓦底教团(苏非主义)的云游者。故哈姆杜拉署名时常以哈姆杜拉・伊比尼斯・谢赫 或云游者之子哈姆杜拉自居。
  在阿玛斯雅学习期间,谢赫・哈姆杜拉・艾玛西在雅古特体书法家哈雅・阿丁・阿马拉斯的教导下学习六种书法字体。当时执政的素丹穆罕默德之子――阿玛斯雅地方长官巴叶济德与哈姆杜拉是莫逆之交,曾一起学习书法。素丹穆罕默德死后,巴叶济德在伊斯坦布尔继承王位,成为素丹巴叶济德二世。应其之邀,哈姆杜拉来到首都,成为奥斯曼王宫的书法大师。从此,哈姆杜拉的艺术生涯掀开了新的一页。素丹巴叶济德二世十分尊崇哈姆杜拉,常常为其书写伺墨。在学者庭会上,将其置让于主位之座。素丹希望大力发展雅古特体,为此,在宫廷中放置最为漂亮的雅古特体书法作品,以便使哈姆杜拉能够仔细研习。哈姆杜拉不负众望,终于学有所得,自成一体,成为当时无人可以与之媲美的书法大师。
  谢赫・哈姆杜拉・艾玛西精通六种书法体,其中对由伊本・穆格莱制定的苏鲁斯体书写规则作了增补和改进,使之更趋完善。哈姆杜拉还是最早把土耳其书法融入于阿拉伯书法的大家。他的书法工整精细,笔力遒劲,既结构严谨,又赋予变化,能给人以美的启迪。后来,书法家穆斯塔法・拉基姆继承了他的书法风格,并将它推向顶峰。谢赫・哈姆杜拉・艾玛西一生大部分时间用于抄写《古兰经》。据记载,在他有生之年总共抄写了47部《古兰经》,这个数字仅次于阿拔斯王朝书圣伊本・班瓦卜抄写《古兰经》的数量。此外,哈姆杜拉的墨宝还在伊斯坦布尔的达佛得・帕莎清真寺、艾迪尼的巴叶济德清真寺和费鲁扎嘎清真寺的碑文上留下了印迹。
  米尔・伊玛德・哈萨尼(1554-1615)
  米尔・伊玛德・哈萨尼,伊朗萨法威王朝(1502-1736年)时期阿拉伯文书法家,阿拉伯书法纳斯赫塔里格体风格的领军人物。
  1554年,米尔・伊玛德・哈萨尼出生于伊朗加兹温市。父亲伊布拉欣・哈萨尼属于加兹温城的赛菲家族,曾任萨法威王朝的行政长官。最初,米尔・伊玛德・哈萨尼师承穆罕默德・胡赛因・塔卜利兹,学到一些塔里格字体的细微之处。与此同时,他还研习了在他之前的两位书法大师米尔・阿里・哈拉维和巴巴・沙赫・伊斯法罕尼的书法作品,从中借鉴了刚硬、稳健、柔和、清新的要素,将其融入自己的笔法中,并由此创出了自己的一套笔法风格。
  米尔・伊玛德・哈萨尼为了开拓视野,打开书法的窗棂,曾经旅游于印度、赫拉特、呼罗珊和大马士革等地。回到加兹温市后,便开始教授书法。在伊斯法罕被定为萨法威王朝首都后,他又被引荐入宫,教授王子书法,抄写经书典籍,成为宫廷执笔者和书法家。在宫廷之外,他的学生也不乏其人,其中包括他的儿子米尔・伊布拉欣、女儿贾乌哈尔・莎德、侄子阿卜杜・拉希德・戴拉米和书法家努尔丁・穆罕默德・拉黑吉、阿卜杜・贾巴尔・伊斯法罕以及来自布哈拉的达尔韦世・阿卜迪等。
  米尔・伊玛德・哈萨尼在宫中备受尊重,建树颇多。有人妒忌他与王子的密切关系和他在艺术上的成功,对他恶意中伤诽谤,最终被谋害,葬于伊斯法罕的麦克苏得大寺。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印度皇帝吉罕格尔悲伤地说:“要是他们把他交给我的话。我会送给他们与他一样重的珠宝。”
  米尔・伊玛德・哈萨尼的大量著作、专题文章与书法作品传至今日。其优秀样本在伊斯坦布尔、圣彼得堡、巴黎的博物馆及图书馆中都可以看到,甚至还可以在私人收藏家手中找到。
  
  责任编辑:李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427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