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J292.14 文献标志码:E 文章编号:1002―0586(2007)03―0098―02
  
  穆罕默德・尤素夫・陈坤,活跃于海内外艺术舞台上的穆斯林青年书法家,近年来我常听到并且熟悉这个名字。其实我们也几次见过面,在有关伊斯兰文化的集会中,在各地回族学研讨会上,我甚至荣幸地接受过他题赠的墨宝。只是由于上述大型会议代表众多,不是礼堂听报告或小组讨论,就是集体参观或分桌就餐。新老朋友好不容易有个团聚会晤的机缘,相互握手言欢道“色兰”的盛况总是难免顾此失彼,应接不暇。更何况会期短暂,日程紧凑,代表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会议一宣布隆重闭幕,就纷纷奔赴机场、码头、车站,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因此,虽然我知道陈坤,也见过陈坤,彼此相知相识,却很少一起深谈细聊,心里总是积淀着些许遗憾之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伊历1426年开斋节刚过,就逼近年终岁尾,陈坤先生偕同在京友人光临寒舍,带着他已经排版、即将付梓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专著,要我写序。我们之间才算找到一次宾主就座、品茗交谈的机会。摊开他特意惠赠的代表作――装裱精制的大型横幅“赞主词”书法,不禁啧啧赞叹,再信手翻阅、观赏他的专著,包括有关他在国内外公开展览或被国际友人珍藏的局部作品,凝视眼前这位两鬓嘴唇蓄须留胡、西域先祖遗传的穆斯林色彩浓郁的青年书法家,更增添了发自肺腑的敬意。陈坤还未到“不惑之年”,竟已取得如此惹人瞩目的成就,在海内外举办个人书法展览,甚至吸引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偕夫人在现场观赏他挥毫泼墨。其佳作被埃及、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争相收藏。
  记得孔夫子追忆他的经历说:“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实际上,陈坤初出茅庐就显露锋芒,荣获奖项时才二十岁刚出头。例如1988年,在西北地区书法大赛中就获得“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1991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的“首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上,获得“书法新秀奖”和奇能绝技表演一等奖;及至1993年在巴基斯坦、1994年在土耳其先后扛回两项国际大奖时还未满“而立之年”。当然,由于长期勤学苦练,坚持不懈再加上丰富的教学实践,近年来陈坤的书法更是驾轻就熟,渐趋完善。在当前国内屈指可数的几位青年阿拉伯文书法家中,陈坤是技艺突出、颇具特色的。我原以为陈坤是回族,现在才发现他是东乡族,更觉得他不仅是各民族乡亲赏识欢迎的艺术家,而且也应该是东乡族穆斯林引为自豪的佼佼者。
  细品陈坤的作品,题材多样,风韵清新,无论是典雅严谨的三一体、庄重刚健的库法体、流畅别致的波斯体,还是发源于宫廷的迪瓦尼体,抑或东西交融、阿汉互用的中国体。在陈坤笔下,各种书体操纵自如,得心应手,规范中见功力,摹拟中有创新,构思中出珍品。举凡墨迹的浓淡深浅,笔画的粗细曲直,起承转合、一气呵成的总体设计都有自身特点。对于他作品的布局框架,我尤其欣赏,觉得总是酝酿既定,胸有成竹,再奋笔疾书,便呈现均匀协调、结构完整的画面。看了他的书法作品,似觉心血来潮,遂仿照《如梦令》格调,哼上几句蹩脚的打油诗,曰:
  横竖点捺框架,豪放端庄高雅。
  扬臂巧手飞,妙笔淋漓挥洒。
  挥洒,挥洒,活现龙睛虎爪。
  最后一句好像生造词头,故弄玄虚,更觉别扭,要问典出何处,闭关自造也。常见论家多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骧虎步”来描述磅礴气势,窃以为“画龙须点睛,虎威看猛爪”,而“活龙活现”又是个成语,杂而烩之,搅而拌之,以此句收尾,表示对陈坤书法技艺的个人感受。
  至于他的专著《阿拉伯文书法艺术》,虽说是教材讲义,但实际上是反映了陈坤多年从事书法与教学实践的结晶。从实践到理论,是总结研究心得体会的飞跃与升华,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使学员“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避免盲目性,有助于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对没有机会亲聆教诲的书法爱好者,本书更是自学的良师益友。
  粗略地浏览全书,并有选择地拜读了若干章节,获益匪浅。感到它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论述阿拉伯书法艺术条分缕析,系统全面,而且图文并茂,总是穿插着许多生动的实例。全书既不是纯粹单一的专论,又不是精美书法的汇集,但二者兼而有之,没有枯燥的空谈高深理论。例如第三章谈阿拉伯文字的基本笔画和词性结构,第四章简介阿拉伯文书体,第六章专谈阿拉伯文书法在中国的发展,纲举目张,能准确地捕捉精华之所在,细致周到,井井有条。又如第八章涉及阿拉伯文书法欣赏,除向读者说明阿文书法艺术的品评标准、艺术风格和流派之外,还带领读者一起欣赏阿文字母的形象质地美、以至阿文书法的章法结构美、力度气势美、韵律美、风格意境美和自然美。体现了作者对阿文书法艺术钻研的深入与感情的深切。对此,我也依前调拼凑了“小令”,曰:
  教学科研实践,倾心尽力苦练。
  侃侃论书法,表述书家经验。
  经验,经验,不乏真知灼见。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可供高等院校阿语专业、伊斯兰教经学院、阿语专业学校和阿文书法自学者学习的好教材。
  老实说,对于书法,我完全是门外汉。六七十年来,虽然几乎天天都写字:汉文、阿文、拉丁文,却始终没有、也不愿认真练习书法。与我熟悉相知的亲戚朋友都了解我书法之拙劣,与上小学时写的字简直没有区别,号称“娃娃体”,兴许只适合于为动画片题字。因此,尽管我一向欣赏、喜爱、羡慕并赞叹书画家蘸饱香墨、奋笔飞舞、一挥而就的即席表演,但我也在警惕甚至逃避“有客自远方来”、东道主准备好文房四宝、铺开宣纸、摆开阵势、不容分说就“请赐墨宝”的尴尬场面。有时还真碰到过这种无地藏身的情景。最近十几年,有不少旧友新交或青年学者赐函甚至登门约我为其著作题词写序,义不容辞,只好遵命,但感到可怕与狼狈的是为书法家效劳,信笔涂鸦,大有“佛头上岂可着粪”(引王安石语)之忧虑。偏偏还真有找上门来、躲闪不及的。例如马千云先生的杰作《金书(王静斋)汉译(古兰经)》,米广江先生的《泰思米著名写法600种》,都是硬着头皮勉为其难而作。现在陈坤先生的专著又给我出了难题,而且是一部学术观点很丰富的教材,怎敢指手画脚、品头论足。无奈既有前例在先,岂能厚彼薄此?“却之不恭,应之有愧”,勉力从命,美其名曰“序”。
  倒不如叫“絮”,乃絮絮叨叨之谓也!
  谨对此书的问世和作者陈坤先生的成就表示由衷祝贺。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学无尽头,艺无止境。期盼作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为阿文书法艺术的教学与实践,为国家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为弘扬伊斯兰文化作出更多的新奉献。
  2005年12月5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李有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427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