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唐代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唐代
  佛道关系
  张泽洪先生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5期撰文指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唐代社会,是道教、佛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全国道教、佛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寺庙、道教宫观数量众多,各名山高道、高僧汇聚于此,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在唐代三教鼎立的社会氛围下,长安道士、僧侣皆注重弘道传法,努力扩大道佛二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从唐代长安道士、僧侣的三教论评、弘道布教的宣讲以及唐诗中高道名僧的酬答唱和中,可以真实地看到道教、佛教和谐相处的历史实况。
  论马致远的音乐思想
  陈四海先生和常芳先生在《音乐探索》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马致远是元代伟大的散曲家、戏剧家和音乐家,被誉为“曲状元”。马致远的音乐思想随着他政治生涯的改变分为前后两期。儒家礼乐思想在他前期音乐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中年以后,马致远经历了坎坷仕途后,由仕入隐,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性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后期马致远深受全真教影响,创作了大量神仙道化剧,表现出参透名利后恬淡从容的生活情趣。他也因此被后人誉为“万花丛中马神仙”。
  道教与初盛唐文人的
  隐逸之风
  李春辉先生和王继增先生在《内蒙古广播电大学刊》2009年第5期中撰文指出,在道教鼎盛的文化背景下,初盛唐隐逸之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道教文化深入隐逸之士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道教的神仙信仰成为许多隐逸之士的理想寄托。同时,道教崇高的政治地位,也使得传统隐逸之士空谷幽兰的内敛精神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隐士们积极顺应世俗生活,凭借深厚的文化修养,参与政事,为朝廷献策进言,构成唐代隐逸文化的一大景观。另外,以隐逸向道为终南捷径,谋求声名的士人也大有人在。以至于后世有“致号终南、嵩(山)、少(室)为仕途捷径”的评论。
  
  南宋金元道教神仙传记的
  人生境界
  詹石窗先生在《学海》2009年第5期撰文指出,南宋金元时期,随着道教教派的勃兴,作为道教文学的一种重要类型,神仙传记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遇仙感悟、劝善教化到修行得道,神仙传记取材更加广泛,反映的道教思想也更加丰富多彩。这时的神仙传记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提升的思想内容。神仙传记的艺术特色或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通过神仙故事素材的重新组合,建构了生命理想的符号艺术空间;二、通过艺术空间的场景变换,着重表现了人类生命的无限奥秘和个体生命境界的升华。
  赵宜真道脉与著述文献新考
  盖建民先生和陈龙先生在《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撰文指出,赵宜真是元末明初道教发展史上一个有特殊贡献与地位的高道。作为清微、净明两派嗣师,他兼得丹道南宗与全真道之传,并将清微派理论、净明忠孝之道与丹道南宗内外丹学、全真宗旨进行了融会贯通,冶诸派思想于一炉,体现了元末明初道教宗派思想融合的历史态势与发展特色。本文依据道书文献和新挖掘出的方志史料,对赵宜真生平履迹、道脉传承和著述作了较为深入详实的专题探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430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