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杨家埠年画艺术价值的流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杨家埠年画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几百年历史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不单单是早期人们认知自然、生产的一个窗口,更是对我国民间艺术文化的一种诠释。在几百年的演变过程中,自身的艺术特征、价值形式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加深人们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近代经济文化的进步,杨家埠年画艺术受到冲击,艺术创作的土壤逐渐地脱离了当今人们的视线,失去了应有的发展根基,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经济文化的发展。结合杨家埠年画的发展历程从几个方面阐述其价值流变。
  关键词:杨家埠年画 民间艺术 价值 流变
  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7-0388-02
  前言
  中国木版年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项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被誉为我国民间艺术的奇葩。从早期的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和信仰中慢慢的发展成为适合自身生产生活需要的艺术模式,也从侧面展现劳动人民的风俗习惯,是中国民间文化中一种特殊的传统美术表现样式。
  古代的文献中有门神、 灶神众多虚幻形象,这是人们对自然地原始诠释,这也为年画的出现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代表地域有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 、苏州桃花坞等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到了清代到达了顶峰,一直到建国以后由于历史的一系列原因使民间年画艺术的发展受到损失。随着潍坊这座城市的兴起年画艺术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为后来的演绎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杨家埠年画在艺术演变中的价值表现及其生命力
  1.起源与艺术特征
  1.1 鲁东地区的杨家埠年画到唐代逐渐出现了“武门神”民间形象雏形。到了宋代达到繁荣,被称为“纸画”。明清时期到达巅峰。年画的绘图样式,表现题材日趋丰富,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三大著名年画产地。结合天津杨柳青年画形式以及四川古文化使其题材更加饱满,深受社会欢迎。
  清末民初,在艺术舞台上黯淡下去,建国后期成立了专门的年画研究所,才得以继续发展和传承下去,为后来的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年画这一民族传统工艺正在接受洗礼,不断在民艺的舞台上改革前行,推进我国民间文化艺术向前进步。
  1.2表现特性
  a.继承性是杨家埠年画艺术的主要的艺术特征。任何艺术作品的形成都是借助遗留下的表现因素,在自身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发展壮大。它更是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法则,具有一定的“依附性”。
  b.独特性是杨家埠年画艺术的又一特点。没有独特地艺术语言谈何在民间艺术大河中驻足?纯色的运用、大胆饱满且匀称构图、浓郁的色彩构成、平面式的涂鸦无充斥在杨家埠年画作品之中。
  c.鲜明的地域文化和制作工具、材料的专一性也包含其中。黄河流域孕育着杨家埠年画艺术的真谛,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孕育出灿烂的年画艺术,培育出劳动人民祈福、精神至上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地域文化的特性,地展示出黄河流域劳动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2.发展状态
  2.1区位格局
  杨家埠年画源于唐,发展于宋,经历了明、清的繁荣,逐渐成为主要的年画产地,是我国北方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变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自己的发展格局。依托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北接天津杨柳青年画产地,南与苏州桃花坞 ,西与河南朱仙镇年画产地可谓优势互补。
  2.2规模格局
  2011――2012年寒假,我两次拜访过位于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年村的年画第一店――杨洛书年画专营店“同顺德”画店,可是放眼看去街上却是寥寥无几的行人,相比之前繁荣的场景相差甚远,杨洛书之子告诉我们现在年画主要是供应本地农村,以前全村300多户年画生产作坊,年节之时排队等画得人络绎不绝,现在全村仅剩20多家,规模的急剧减少使得杨家埠年画艺术的经济载体和市场土壤正在逐渐减弱,使得与当代社会的发展不能更好的首尾呼应。“更谈不上挖掘民间艺术的意蕴了”他说。
  3.比较近代艺术样式
  艺术样式是一门艺术类别里的不同表现方式,西方油画艺术,装置艺术,及波普、波洛克等众多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不断的演化中寻求自身变化,去适应当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他们不至于过于落后。近现代它们逐渐被引进到我们国家,使民间艺术遭受巨大冲击。
  近代艺术发展形式多变,内涵丰富多彩,面对这些新形式的出现,作为民间艺术的杨家埠年画该怎样迎接挑战?避免失去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优势?传统和创新永远是一对双胞胎,一味的守旧闭门造车是不切实际的,固步自封同样适应当今经济文化的发展潮流,同时全盘吸收不也是竹篮打水?我们应该抓住唯物辩证的艺术观思想才能合理运用已有的本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结合自身的艺术特色,地域文化形式创作出新的,赏心悦目的作品,才能在与近代艺术对话中彰显艺术本色。
  二、杨家埠年画价值的发展演变
  1.本质属性
  1.1普遍性
  年画艺术是人们对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最基本、朴实的概括,是真挚情感的朴素流露。具有抒发感情的直接性、表现手法的含蓄性。我们也知道音乐、舞蹈、原始的绘画作品都是早期人们对社会自然认识的反应和抒情,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它来源于人民大众,那么普遍性也就不自觉的依附其上。
  1.2地域性
  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不断的分离出不同的地域,人们生活的地域经济文化也会有很大区别和差异。呈现出繁杂性和多层面的现象,杨家埠年画的地域性这一特性也就显漏出来。不同的地域性产生的民间艺术也就有各自本地域的固有的特性。
  1.3历史传承性
  艺术的发展离开了历史的这一主线那么它的内涵会显得空洞和无力。民间艺术追溯到远古、古代、近代、近现代无不是在历史的传承中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不断的延续着民间艺术的脉络。传统民间艺术当然也包含杨家埠年画,在内涵的演变上也具有历史文化的沉淀。历史的风俗习性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样式、表现技法,并且会在以后的自身发展之中继续下去提供演变的温室。   2.内容的演变
  2.1单一审美向民俗审美推进
  明朝,当时社会生产力遭到外来势力的破坏,功能就从民间神话、传说的教化逐渐转向对社会现象的表述和翻印。例如民族的破裂、外族的入侵充斥在当时的年画形象当中。到清代前期的文化繁荣使年画审美开始向市井方面转变。建国后,逐渐向新时期的社会形态靠拢,在接触不同艺术形式的同时吸收精华逐渐的由单一审美向民俗审美过度。民俗审美相对于单纯的作品鉴赏有着质的区别,不再是简单的鉴赏而是加入了我国民间文化的内涵和底蕴理解,在品读作品的同时增强人们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促进杨家埠年画的流变。
  2.2审美认知向内涵的推进
  早期的年画艺术与原始的自然崇拜、对自然现象的无法解释有关。近现代,年画艺术在题材、图形设计等各方面都加进美观圆润的造型样式。由单一对自然世界的理解逐渐转移到对“人”的理解和诠释上来。装饰性也被潜移默化的加入其中,认知功能不再是单一的对自然社会的理解。
  3.新形势下内涵价值
  年画艺术来源于民间,正是将民族文化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对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地具象化,才得以逐渐形成最本质的价值内涵。
  3.1价值内涵与客观现实交汇
  新形势下杨家埠年画艺术,充分挖掘内在的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在经历了一系列演变之后,逐渐的与客观世界想融合,慢慢的在交汇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
  3.2艺价值衍生的“冷”与“热”
  “冷”指的是传统的木板杨家埠年画逐渐的正在被新型的艺术样式所取代,紧紧依靠固定的规模和作坊难以维系,发展受到阻力。
  “热”指的是在不断巩固固有的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能动的对年画价值内涵进行丰富和加工,衍生出来一系列相关的文化副业生产,印染、雕刻等。
  杨家埠年画所蕴含的劳动人们朴素的哲学理念和对自然社会的本质理解,它反映了民间艺术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力演变过程,在充分完善继承性、独特性、精神至上性这几大特征之后,充分与民间审美、民间民俗内涵相结合。生产出了一系列反映时代脉络的一幅幅传世作品,逐渐的成为了解民间美术文化的一个窗口。
  杨家埠年画艺术伴随着当代多元文化的发展逐渐的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从明代开始自身的发展就日趋完善,延续当代几百年的历史演变,使得杨家埠年画艺术在题材创新、技法技巧、内涵演绎等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前进,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同时进一步抬升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理论支撑,逐渐在民族民间文化的框架下发扬光大。
  4.流变中的杨家埠年画
  当今之时经济文化艺术的多元化使得民间艺术遭受冲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物质载体杨家埠年画艺术也要与时俱进,从自身价值体系入手,逐渐的加入新鲜的血液来弥补自身相对薄弱的已是形态,随着改革开放浪潮向前迈进和发展。杨家埠年画艺术在跟随时代步伐的同时,紧紧遵循艺术发展的主要规律,不断地推陈出新创作出新的适应新形式的作品,翻开了新形势下杨家埠年画艺术的新篇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139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