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大赛参与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应用性强、实践要求高的特点。大赛参与可以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手段加以利用,以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而要充分发挥此手段的作用,必须从大赛的选择、学生的管理、教师的能力等几个方面加强,效果才会充分显现。
  关键词:大赛参与;课程相关性;实践教学
  《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对营销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相关专业亦开始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此课程的建设就越发显得重要了。此课程具有应用性强、实践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来印证理论,使二者相得益彰,保证教学质量。但在廊坊师范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方面的条件限制,教师们往往对于理论讲述充分、到位、游刃有余,而在实践教学方面则略显不足,还是主要局限于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之中。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使《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更加突出,教师们继续进行诸多的尝试、探讨。通过多年的教学尝试,大赛参与可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手段,广泛采用。
  大赛参与即鼓励学生参与选定的全国性的营销相关比赛,利用比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
  大赛参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①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②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整合运用,学会系统性地思考问题。
  ③对教学进行检验,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等方面进行检验,从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提高后续教学能力。
  ④使学生的营销能力与素养得到提升,助力就业。通过参与大赛,一方面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胜负的心理历练、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等方面均会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缩短融入期,提高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参赛中好的名次、成绩的获得,有利于其提升就业竞争力。
  大赛参与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手段,对于提升《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质量固然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在实施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与大赛脱节、学生畏难情绪、兴趣不高、指导教师水平有限等,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做到赛学相长。因此,以通过大赛参与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质量,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 注重大赛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
  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完善,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高校教学的需要,各种与营销相关的大赛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它们规模、级别、要求、比赛时间、侧重点等各不相同。因此选择适合的比赛成为关键。
  对于大赛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课程相关性。大赛参与主要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使其知道如何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大赛选择必须考虑与课程的相关性。如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尝试参与“尖峰时刻”中营销管理商业模拟大赛,其与课程的相关性很高,实践证明,它的确可以助力《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教学。《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外延性与综合性较强,因此选择空间相对较大。
  ②比赛时间。与课程开设同步进行为宜,尤其是开在学期末,大部分知识已学完,学生有了一定的课程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大赛,还可以带着问题学习,效果尤佳。
  ③赛事规模与参与院校。赛事规模的大小、参与院校的多少与实力对学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赛事对学生的诱惑力、吸引力很大。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平台与更多的、出色的队伍去较量,一试身手,明确自己的水平、实力与差距;另一方面也会更加认真对待比赛,争取好成绩,拥有成就感。
  ④大赛历史。拥有悠久历史的大赛,说明其成熟度是较高的。经过多年的历练,经验的积累,使大赛中教学相关知识的整合、环节的运作等方面更加成熟、完善,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提供保障和服务。
  ⑤仿真度与实战性的体现。主要考察大赛是否能够将市场等方面的最新变化反映其中,与现行市场、环境接轨,与时俱进。高仿真度与实战性有利于进一步满足教学需要。
  2 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
  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是通过大赛参与提高《市场营销学》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师应当当仁不让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作为任课教师,要努力提升自我素质与实践能力。
  ①积极的认识与态度。任课教师应对大赛参与助力教学有一个积极的认识与态度,认识到大赛参与实践教学的价值所在,要敢于尝试与创新,而不是一味地沉醉于传统的、单调的理论阐述,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不再空洞、乏味,能够学以致用。
  ②足够的敬业精神。一个赛事往往战线较长,课程课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敬业、奉献精神,能够全身心关注、全程跟踪指导。
  ③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应变能力。任何大赛均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往往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要大于该课程知识领域,这一方面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要有相关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同时教会学生系统性地思考问题。同时在比赛中各种突发事件均有可能出现,因此教师要能随机应变,妥善处理问题,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完成。
  3 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和过程管理
  大赛参与实践教学的主体不是教师,而应是学生。要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激励和过程管理。
  ①培养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大赛本身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趣味性,但教师要把此特点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并被吸引,从而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②成绩考核必不可少。有效的约束是必要的,赛前要将大赛参与的必要性阐明,同时将考核标准公之于众,让学生有据可依。考核指标体系一般可由认真态度、比赛成绩、小组全员参与度、决策科学合理性等指标构成。   ③有效的心理疏导。比赛自有输赢,对结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时有的学生会遇到困境,往往知难而退、畏缩不前或盲目决策;有的暂时取得较理想成绩,往往骄傲的苗头就会显现。因此教师要注重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胜不骄、败不馁。这种心理历练,是现实社会、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也是课堂教育中难以得到的良好的现实版的教育机会。
  4 重视赛后总结
  比赛结束,并不意味着课程的结束,做好赛后总结至关重要,赛后总结主要针对三个方面:
  ①学生总结。让学生针对整个大赛参与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一方面是大赛决策内容分析、总结;另一方面是思考通过参与大赛到底获得了什么。知识的理解、升华?实际能力的锻炼?系统思维的提升?还是心理素质的提高?抑或其他?这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
  ②课程总结。主要审视此种赛学结合尝试是否适合。此种实践教学手段是否可行?给课程教学带来多大的益处?现有学时是否能满足此种教学方式的需要?现有教学内容结构是否合理?哪部分内容需要细化,哪部分内容需要精简等。
  ③任课教师总结。对于教师而言,在学生大赛参与过程中教师能否适时地答疑解惑,无论是知识方面的抑或是是心理方面的。从而明确学生哪方面能力需要独立训练,同时自我知识结构方面是否存在漏洞等。
  通过各方面的反思、总结、升华,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相信无论在比赛中战绩如何,学生、教师、课程建设均将会受益匪浅。
  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一直是营销相关教师关注与研究的焦点话题,希望大赛参与此种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给予大家一定的启示,从而共同提高《市场营销学》教学水平和质量,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俊峰.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互动研究――以《市场营销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4):9-12.
  [2]李晶.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22):396.
  作者简介:
  周晓杰(1971-),女,汉族,天津人,廊坊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495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