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总量小与结构不尽合理并存;有效供给不足;中低端体育服务消费动力不足和高端体育服务消费外流并存;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投入不足;引导扶持政策不完善,发展环境欠佳;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机制不健全;提出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的现实价值,并提出加快发展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对策建议:培育市场需求,拉动体育消费;培育产业主体,增强供给能力;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促进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基础性、保障性工作。
  关键词: 中国;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发展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 G 80052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6050005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orts service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are not reasonable coexistence of total amount and structure,the effrective supply is shortage,the low end of the sports service consumption is lack and highend sports service consumption outflow,lack of attracting the social capital and foreign investment,guide support policy is not perfect,poor development environment,the mechanism of multi sectoral coordination is not perfect,the practical value of developing sports service industry is put forward,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Foster market demand,pull sports consumption,cultivate industry body,enhance supply capacity,promot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improve the related policies of sports services development,strengthen basic and safeguard work.
  Keywords:China;sports industry;sports service industry;sports games;television broadcasting;development situation;problem
  体育服务业是向市场提供各类专业体育服务消费品的行业,主要包括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场馆运营、体育旅游、体育康复、体育培训、体育传媒等业务门类和体育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体育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当前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专题分析。
  1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1.1总量分析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3年发布的体育产业统计报告,2012年全国体育服务业的总产出1 058亿6 100万元,增加值609亿6 200万元,从业人员92万1 700人,占体育产业增加值21.01%,同比上年增长10.20%(见表1)。
  鉴于体育服务业与文化、旅游、广告、传媒、宾馆、教育培训等混业经营现象较为普遍,这些行业中的很多实体也在兼营各类体育服务,因此,我国体育服务业实际市场规模应该比现在的统计数据要大。
  1.2结构分析
  从2012年我国体育服务业主要业态的发展情况看(见表2),总产出和增加值依次排序是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培训、体育彩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和体育中介,其中增加值超100亿元有3个,超200亿元的仅1个;吸纳就业能力排位依次为体育彩票、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培训、体育中介活动和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其中从业人员超过20万的有3个。增幅最为显著的是体育培训和体育中介活动,分别达到60.44%和34.84%,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和体育场馆管理活动等核心业态增幅有限。
  表 12011、2012年我国体育服务业总量情况
  表 22011、2012年我国体育服务业主要业态发展情况
  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还较大。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全国平均水平在20%左右,东部省份一般在30%以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40%左右,最高的北京市达到55.7%。中部省份基本在全国平均水平,西部省份大多为10%左右。这表明,体育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仍将是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的重点区域。此外,户外运动资源丰富和独特的西部地区,具备加快发展体育主题旅游和运动休闲产业的条件。   1.3主要业态发展情况
  1.3.1健身休闲业
  健身休闲业是指向社会提供参与性体育健身休闲服务的行业。2012年,健身休闲业占到整个体育产业的份额达5.73%,从业人员21万7 900人,实现增加值179亿7 30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1.83%。
  从市场供给看,向消费者提供健身休闲产品的运营主体,主要是各种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体育俱乐部。从经营项目看,这一市场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既有高档的健身娱乐项目,也有大众普及型健身娱乐项目。从组织结构看,除国有的公共体育场馆、体育社团向消费者提供较为丰富的健身产品和服务外,社会及民间商业性健身机构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向市场提供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产品和服务。
  1.3.2竞赛表演业
  竞赛表演业是指向社会提供观赏性体育消费产品的行业。2012年我国体育竞赛表演相关的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从业人员20万4 400人,实现增加值215亿6 300万元,比上年增长5.64%。
  我国已逐步形成以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4大联赛为代表的职业体育格局,且正在成为竞赛市场的主角。尽管四大联赛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整体而言,联赛的质量日渐提高,特别是在联赛组织、俱乐部管理、裁判员监控、赛事品牌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都有改善和提高,联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价值得到不断挖掘和提升。2013年足球中超总产值达17亿8 000万元,是1994年的17倍,增长率为20.9%,其中,中超联赛收入3亿7 000万元;篮球CBA联赛,2013―2014赛季,联赛收入3亿4 900万元。近年来,棒球、网球、羽毛球、围棋、国际象棋、自行车、高尔夫球、电子竞技等项目也开始组建和运作俱乐部联赛,尽管这些后起的联赛在规模和影响力方面不及“四大联赛”,但也形成了特定的观众群体,联赛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李娜、丁俊辉、冯姗姗为代表的高水平职业选手开始涌现,助推了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
  商业性赛事是竞赛表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举办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国际性商业赛事,促进了竞赛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观赏高水平比赛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3体育场馆服务业
  体育场馆服务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观赏比赛和健身休闲服务的行业。随着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快速发展,体育场馆服务业得到较快的发展。2012年我国体育场馆服务业创造增加值54亿5 900万元,占当年体育产业增加值1.74%,比上年增长5.66%,从业人员2万6 600人。
  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体育场馆业从业机构以事业单位为主,企业机构较少。场馆运营中,对于部分专业性、服务性较强的工作采取服务外包方式较为普遍。有关调查显示,2009年有53.3%的被调查场馆在票务、广告和附属设施开发等业务选择与专业机构合作;有55%的被调查场馆对于清洁卫生、安保、餐饮等服务性工作采取委托专业公司或委托专业公司与自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采取自我服务方式的场馆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1.3.4体育培训业
  体育培训业是指向社会提供各类体育培训产品的行业。随着人们体育锻炼需求的日益旺盛,体育培训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2012年,体育培训业占体育产业的份额3.62%,从业人员18万2 300人,实现增加值113亿6 300万元,比上年增长60.44%。
  我国体育培训市场可分为运动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2大类。其中职业资格培训主要是指为了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如体育经纪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资质开展的培训。从培训机构看,既可是政府所属的办事机构,也可是相关社会团体或企业。投资主体主要为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2种形式。
  1.3.5体育旅游业
  体育旅游业是指围绕体育核心吸引物而开展的专项体育旅游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迅速升温,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初见成效。根据对湖南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北京市的不完全统计,共有体育旅游相关从业机构7 224家,创造就业岗位112万余个,营业收入约90亿元,实现利润超过19亿元。地处中部的湖北,2010年,全省体育旅游共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实现总收入24亿多元。其中体育旅游项目(景点)营业收入15亿多元,体育赛事、节会活动收入5亿多元。体育旅游带动宾馆、交通、餐饮等服务业收入200多亿元;带动直接就业人数3万人,间接就业20多万人。在河北省崇礼县,以滑雪为龙头的服务业总产值占该县GDP的30%以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万人[1]。
  随着体育主题旅游的逐步兴起,一个以体育观赏和体育参与为主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开始逐步形成。其中相对成熟的参与性体育旅游产品和项目有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海洋运动、山地户外运动、高尔夫运动和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主题活动。
  1.3.6体育中介业
  体育中介业是指为社会提供各类体育中介服务的行业。2012年,我国体育中介业创造增加值20亿6 700万元, 占当年体育产业增加值0.66%,比上年增长34.84%,从业人员7万100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在各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体育中介公司超过600家,全国体育经纪人总数超过7 000人。与2003年比,体育中介公司的数量增加了2倍,持证体育经纪人的数量增加了4倍。
  国际著名体育推广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盈方中国、NBA中国、美国的八方环球市场推广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英国谢菲尔德国际场馆管理集团、日本电通公司等,均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开展赛事推广、奥运会和亚运会赞助商咨询服务、城市体育产业功能区的规划和运营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体育中介企业已全部在中国布局并开展业务,中国体育中介市场已呈现越来越国际化的发展态势。   国内专业化的赛事运营公司迅速成长。目前,国内著名的体育赛事推广和运营公司有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集团、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中体产业竞赛集团等。
  1.3.7体育传媒业
  体育传媒业是指一切从体育活动、事件、人物中撷取素材,制作成文字、符号和影像产品并加以传播和销售的行业。目前这一行业大体由5个部分组成。一是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媒体,它以CCTV5和乐视体育为龙头,包括地方体育频道及在我国落地的ESPN和星空体育(Star Sports);二是广播媒体,主要由全国性和地方性广播网的体育广播构成;三是体育报纸,包括全国性和地方性综合类报纸的体育版和专业性体育报纸[2];第四是体育杂志,我国现有专业体育杂志135种;五是体育网站。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尚属垄断性行业,社会资本还不能自由进入,国内的体育机构组织很难从电视机构获得赛事的版权收入,处在向电视台付费,才能获得赛事转播的阶段。从长远看,国内的电视机构不付或少付体育赛事的版权费,不利于这个行业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电视机构不向体育组织付版权费,体育组织就很难提高赛事质量,而赛事质量得不到提高,转播赛事所能带来的广告收入也就不可能有大的增长。在体育电视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体育电视机构如果失去了本国优质赛事资源的支撑,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只能靠大量购买国外赛事资源来维持。近年来,国内地方电视台的体育频道因内容匮乏而不得不改为文体或大众健康频道,就是体育电视垄断经营的结果。
  1.3.8体育彩票业
  自1994年国务院批准发行体育彩票以来,体育彩票累计发行7 017亿元,共为国家筹集公益金2 030亿元[3]。2012年我国体育彩票业创造增加值74亿6 500万元,占当年体育产业增加值2.38%,比上年增长3.32%,从业人员22万400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带动了印刷、通讯、运输、制造、建筑、金融、广告等相关行业发展,遏制了私彩和非法赌博,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9体育服务贸易
  体育服务贸易是指发生在国家间的体育服务输入和输出的交易活动。在体育领域主要有3种存在方式:一是商业存在,主要涉及体育中介业,如国外著名体育推广公司、经纪机构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国内的体育赛事、体育广告、球员经纪业务。二是境外消费,主要涉及体育旅游业,如我国公民去国外和外国公民来我国进行主题体育旅游。三是自然人流动,主要涉及职业体育和竞赛表演,如在国内联赛效力的外籍教练和球员,我国在国外执教的教练和球员,以及国外俱乐部和球星来华进行商业比赛、表演和商业活动等。
  随着我国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以足球、篮球、网球为代表的职业体育快速发展和出国进行高端体育旅游的出现,体育服务贸易在国内开始活跃,体育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量不断上升,但整体上是进口贸易多于出口。从职业体育看,2012―2013赛季在“中超”16支球队执教的外籍教练13人,占教练总数的81.25%,国内俱乐部付给他们团队的工资总额超过1亿5 000万元,外籍球员80名,工资总额约6亿5 000万元。在CBA效力的外教和球员约50名,支付外援工资2亿5 000万。相较而言,我国在国外联赛或俱乐部中执教和比赛的人数尽管也在上升,但受项目影响力小等因素的制约,他们从国外联赛获取的收入要低得多。从竞赛表演业看,近年来,欧洲五大足球联赛的豪门和球星、NBA球队和球员来中国打商业性比赛和活动的频次不断提高,而国内球队能去国外进行商业性比赛的少之又少。从体育旅游看,国内富裕人群去国外进行专项运动休闲游的人数不断增多,而外国人来中国进行专项体育旅游仍局限在登山等少数项目上。从体育中介业看,国际上著名的体育中介机构基本上都在中国设立了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而国内体育中介机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基本没有。
  2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总量小与结构不尽合理并存
  我国体育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在整个体育产业中的占比仅为20%,与欧美发达国家占比达80%存在巨大的差距。同时,体育服务业各业态在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比中没有一个超过10%,最高的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仅占6.88%,而体育服务业中核心业态,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占比仅为3%~5%之间,核心业态偏弱,对其他业态辐射和拉动作用不强的结构性问题也比较突出。
  2.2有效供给不足
  体育服务经营单位整体实力不强。体育服务经营实体小微企业多,大中型体育服务企业少,兼营的多、专营的少,缺乏有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有资本实力的上市企业。体育服务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创新产品和调整产品结构的能力较弱,体育经营场所布局不尽合理,群众身边的中小型体育设施和户外健身场所较少,针对不同人群的定制产品太少。由于有效供给不足,直接导致了居民体育服务消费得不到有效激发和释放。
  2.3中低端体育服务消费动力不足和高端体育服务消费外流并存
  由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和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界定不清,人们体育消费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人仍然认为体育应该是政府和单位提供的福利,不愿花钱进行体育消费。同时企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弹性休假制度尚未落实,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终身体育脱节,体育消费技能贮备不足,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低端体育服务消费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环境方面的限制,我国对高端体育服务消费项目,如高尔夫、滑雪、游艇、潜水等项目都不同程度有限制发展的政策,高端体育健身休闲项目供给明显不足。加之,国内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发展水平低,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出国消费,高端体育服务消费外流的现象开始显现。
  2.4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投入不足
  由于民营体育服务企业承受着不断高涨的租金,且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无优惠,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生存越来越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投资体育服务业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我国开展职业化运动项目数量有限,高端运动休闲项目存在政策限制,竞赛表演市场运行规则尤其是赛事安保、赛事审批等方面与国际惯例不接轨,直接影响外资投资体育服务业的积极性。   2.5引导扶持政策不完善,发展环境欠佳
  相对于文化和旅游产业,体育服务业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引导和扶持政策。虽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从投融资、税费价格、土地规划、能源、无形资产开发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对体育产业的扶持政策,但大多属于现有法规中已确定的内容,缺乏针对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服务业的专项政策和措施。
  2.6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机制不健全
  发展体育服务业必须上升到国家层面,建立联动机制,由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促进相关领域融合发展,但目前主要以体育部门为主,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工作合力尚未形成。
  3加快发展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必须在继续强化政府责任,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配套改革措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增强社会和市场活力,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分工合作、事业与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以体育服务业的提速增效拉动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3.1培育市场需求,拉动体育消费
  充分利用和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增强国民健身意识,加强体育知识传播,引导群众体育消费,提供场地设施、健身休闲、赛事观赏等消费信息服务。
  在准确把握群众体育消费需求、体育市场运行规律和体育项目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支持体育消费的政策措施,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育生活化、社区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提供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段的消费与服务。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弹性休假制度的落实。
  鼓励引导各类体育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引领体育消费。引导支持体育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
  健全政府监管、社会承办、市场运作的办赛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申办和举办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逐步实现赛事主体多元化,提高赛事运营市场化水平。对社会举办的有影响、效益好的赛事,政府采取赛后奖励的方式予以扶持。鼓励培育自主品牌赛事,积极发展基于社区的城市联赛和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培育专业化的体育赛事推广和运营机构,构建赛事举办方、赞助商、合作伙伴和体育传媒共同运作的商业模式[4]。
  3.2培育产业主体,增强供给能力
  制定实施体育健身设施专项规划,完善基础性体育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实现体育健身设施均衡布局。鼓励挖掘和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间等存量资源,抓好居住区配套体育服务设施的接收和管理工作,重点发展基层社区健身设施,继续推动有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并深入研究利用郊野公园及城区内空置场地等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满足周边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均衡发展。优化体育健身设施结构,支持社区健身俱乐部发展,逐步形成综合体育中心、专项体育场馆、社区健身中心协调分布、相互补充的健身服务网络。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体育健身服务业,引导知名体育健身企业深入社区开展连锁经营,鼓励体育企业与文化创意、旅游业经营企业联合开发户外健身休闲、极限运动、体育文化等综合性体育休闲产品[4]。
  以国有公共体育场馆为重点,探索国有体育场馆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充分挖掘和利用体育场馆资源,通过探索建立体育场馆联盟、开展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在满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创新,支持引进高水平、专业化运营公司,提升体育场馆市场化、企业化经营能力。拓宽体育场馆经营服务项目,创新服务供给方式[4]。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探索职业化发展道路,引导社会资本发展职业体育,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独立或参与组建各种类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探索专业体制和职业体制有机衔接的办法。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明星,带动职业体育发展。积极引进国际职业体育组织总部或办事机构落户中国[4]。
  鼓励竞争力强、有实力的体育企业走产业集团化发展道路,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体育产业集团,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服务企业和品牌。鼓励文化、旅游、传媒、会展、金融等领域大型骨干企业进入体育产业领域,支持优势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4]。
  加大对中小型体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类民间资本结合大众体育需求,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型体育企业。
  3.3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和体育竞赛表演2个龙头业态,带动其他相关业态的发展。与健康产业、医疗产业、养老产业合作,积极发展体育保健康复产业。与旅游部门合作,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创新运动休闲游和度假游产品,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与文化、科技、传媒、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丰富体育服务业发展内涵,提升体育服务业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提升体育服务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构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的体育服务产业体系[4]。
  探索体育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新模式,鼓励各地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服务业基地或示范项目,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评审更多地向体育服务业倾斜,向龙头项目和品牌项目倾斜,向中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扶优扶强、扶新扶特,促进体育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3.4深化体制改革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善政府促进体育服务业发展的手段和方式,提升体育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规划和市场监管职能,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协会社团和中介服务组织支撑、各类体育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市场化的体育服务业发展机制。积极推动体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剥离体育事业单位非基本公共服务部分,推进体育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部分国有体育场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加快发展职业体育,鼓励更多的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探索职业联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市场化办法,推动其他国有体育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改革体育赛事审批制度,鼓励体育系统之外的其他社会部门和各类投资举办商业性体育赛事和表演活动。
  改革现行对重大体育赛事指定转播机构的有关规定,破除行政垄断和技术垄断,放开体育赛事媒体版权的交易市场。
  积极推动体育经纪、体育金融、体育法律、体育咨询等体育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支持体育中介服务组织参与重大体育赛事的申办、举办和商业化运作,协助体育产业经营主体开拓国际市场,搞活体育服务贸易。
  3.5完善促进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中央财政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体育服务业给予重点扶持。研究放大体育产业财政引导资金的具体办法,通过注入资本金、项目补贴、财政贴息、风险补偿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加速进入体育服务业。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或为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提供场地,以及赞助重大体育赛事和活动的经营单位给予税收优惠。
  制定土地保障政策。由各级政府国土部门会同体育行政部门制定体育服务业地方执行标准。鼓励各地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结合土地荒漠化治理、荒山绿化、矿山沉降区治理、城市绿化带和郊野休闲公园建设,提供体育用地。
  制定投融资政策。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服务体育服务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作用,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支持体育服务业发展。探索组建体育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积极吸引和募集社会资金,支持发展的重点体育服务企业和项目[4]。
  3.6加强基础性、保障性工作
  探索“产学研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有关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类专业,培养高端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种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建立体育服务业人才交流平台,完善人才评估体系。积极引进高层次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拓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4]。建立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加强对体育服务业相关指标的跟踪研究,为体育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鲍明晓,赵承磊,饶远,等.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体育科研,2011,32(6):4.
  [2]鲍明晓.在传播体育中创造财富:体育媒体产业探蹊[J].体育文化导刊,2008(7):1.
  [3]王世让.全国体彩工作会议今日开幕[N].20140116(001版).
  [4]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S].2012.
  [5]国家体育总局.2013体育产业统计报告[S].2013.
  [6]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7]何德旭.服务经济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14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