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萧山戚氏家谱》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家谱为表谱之一种,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之家族世系与族人事迹之编纂体裁。肇端于远古,甲骨、金文已见其雏形;商周以还,官私撰述,为数不少。太史公撰《史记》即参考春秋之前大量谱牒,故其《自序》云:“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靠,盖取之谱牒旧闻”,惜多已亡佚难求。下历汉魏南北朝,明察举,重门第,于是谱学大兴,修谱之风渐盛,政府设谱局,地方设谱库,主持修撰,收藏谱牒,谱牒之学颇为时人所重,梁阮孝绪《七录》著录当时谱牒著述即达千余种。唐至宋初,家谱原有之政治与社会作用相对减弱。至宋仁宗后,名人欧阳修、苏洵等亲修家谱,倡导其事,士大夫纷纷景从,遂成一时风气,但已非若往昔比论门第,求官入仕之必备。其主要目的乃为记录世系,和睦家族,教育族人,提高家族社会地位。家族修志遂日益普遍,惜遗存难寻。直至明清,修谱之业大兴,内容亦较前增多,除追溯远祖,排明世系外,又增传记、著述、祠堂、家规、家训、田产、坟墓等内容,并于修谱年限、入谱条件、修谱规范、刊工用费等,均有明确规定。民国以来,社会动荡,倡议修谱者日少。近年,各地有为尊祖、敬宗、睦族,于是多有族人合议修谱,其成书出版者,已有所见,现据粗略估计,新旧家谱约在二万余种,而《萧山戚氏家谱》当列于新修家谱之一种。
  萧山戚氏卜居萧山,与我来氏同,均在宋室南渡之际,而始修家谱则在明末崇祯十三年。其后八次修谱,七次合修,民国七年又有分修,而民国三十五年更有富阳派之单独续修。历经六朝八百余年戚族之族史,得以上承源流,下辨世系,戚氏家族文献乃获传世。其雍正四年续修七,即由我来氏先人来谦鸣公为之序。谦鸣公起笔即云:“予与戚氏尧声、季明等世兄弟也。其曾祖母来氏,其母亦来氏,其嫂亦来氏,其姊妹又皆嫁于吾来门,故吾来氏与戚氏,谊笃情深,非同泛交者也。”今戚氏裔孙于谱系中断八十八年后,重修宗谱,可称盛世壮举!小子何幸,得继谦鸣公之后,又应戚氏族众之请,为序新谱。来、戚二族,自谦鸣公至小子,历时二百余年而姻娅之谊尚存,岂冥冥中自有缘在。小子虽难承谦鸣公之学识,亦不得不勉应其请,为序其谱。
  一谱之修首在族中有志者之倡修,奔走联络,族人则如响斯应,共襄盛举,众志成城,众擎易举,谱事方得有成。今九修《萧山戚氏宗谱》始有戴村南三村戚友根、戚利新弟兄首倡其议,不辞辛苦, 奔走采访,联络散居萧邑各地戚氏族人,成立专门修谱机构, 聘请专业谱师,历时年余,即将告成。是戚友根弟兄首倡之功,功在全族,固不可泯。
  一谱之能否成佳谱,端视内容之质量,而有旧谱可依者更称利便。今九修《萧山戚氏宗谱》以戚氏族人旧藏之义桥版、花女桥版、富阳版三谱合一,重新排序,又增入萧山戚氏族源之考证与补充,以及有关戚氏之文献资料,共得《九修》、《源流》、《历修》、《世系》、《行宗》等五篇,历述戚氏历代宗谱与今此九修之情况,戚氏先世之事迹,以及族人世系派脉等,从而增加宗谱之历史底蕴与人文价值。是谱内容之丰富为前此诸谱所不及,亦为后来者树模式可资借鉴。自此而后,戚氏宗亲得据此明辨世系,敦睦族谊,于家族和睦,社会和谐,大有裨益,更为萧邑地方文献武库增一新艳。
  当代戚氏族人,齐心合力,成此新修之族谱,上续八十八年之断层,心无愧怍,可上慰列祖列宗。惟戚氏一族,源远流长,后之来者,望能恪守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修之规例,继承先志,代代相传,则戚氏族史,自当传之久远,永志弗谖。书此作序,藉申贺忱。
  岁次丁亥夏日,写于南开大学邃谷,时年八十又五。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66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