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寿千先生与回族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K828.7“213”
  文献标志码:E 文章编号:1002-0586(2007)01-0134-05
  收稿日期:2006-12-20
  作者简介:敏俊卿(1977-),男(回族),甘肃临潭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穆斯林文化研究。
  
  马寿千先生(1929-2005),我国著名回族史研究专家,他一生潜心于回族史和伊斯兰文化研究,勤于收集资料,积累史识,撰述丰厚,提出了不少开创性的学术见解。他参与了由已故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志――《回族人物志》的编撰工作,并担任新型体例回族史《中国回回民族史》和《中国民族百科全书・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和保安族卷》的副主编,成为“建国后回族学研究领域领军式的人物”,他以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回族学学科的发展。同时,马寿千先生还是中央民族大学回族史教学的奠基者,他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1月,是马寿千先生“归真”二周年,笔者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撰写此文,以示纪念。
  
  一
  
  回族史研究是中国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寿千先生学术生命的中心和主线。已故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说:“中国回教史的研究是一门很艰苦的学问。”并告诫研究这门艰苦学问的人,除具备语言、文学、宗教、历史、文献等多方面的条件外,“更须足迹遍全国,见到过各处的回教社会,见到过各处的碑刻和私家记载,他不只要有这些言语文字上的资料,他更要懂得回教的精神,懂得中国回教人的心”。马寿千先生就是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投入到回族史研究事业中的。1994年,在白寿彝先生85寿辰之际,马寿千撰文《回族史研究是一门很艰苦的学问》。文章指出:“回族历史是我们中华各民族大家庭的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族的发展进步跟全国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分不开”,“必须在研究中国通史的基础上,才能去研究回族历史,而不要孤立地去研究回族史。这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研究回族史必须有全局观点,否则不可能深入,也不可能突破,只能在狭隘境界里徘徊”。这准确地对回族史研究的意义和其在中国史研究的地位进行了定位,并对中国回族史研究确立了指导方向和原则。
  1998年,白寿彝先生以全新的学术理念和思维方式着手编著新型回族史――《中国回回民族史》,马寿千和李松茂两位先生担任副主编,他们青灯黄卷,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尤其在白寿彝先生去世后,马寿千先生抱病奋战,为《中国回回民族史》的最终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这部由白寿彝教授主编,马寿千、李松茂教授为副主编的力作倾注了老一代回族学工作者的心血,也是白先生、马先生等留给我们的最为珍贵的精神遗产。”
  马寿千先生还撰写了大量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回族史研究论文。《清代前期回族的政治地位》(《宁夏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一文,对清代回族的政治地位及清廷对回族所实行的政策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还以清前期文人对回回民族的歧视及清雍正年间对回族宗教信仰、节日、饮食等横加指责为证。说明了在清前期统治者对回族的极端歧视的政治态度和严加防范、压制的政治措施。《“但分良莠,不分回汉”决不是平等的民族政策》(《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一文,从林则徐调查云南永昌回汉冲突事件说起,分析了回民丁灿庭、杜文秀上京告状的原因和林则徐面对“阴谋屠杀回民数千人”的案件执法不公,论述了林则徐从维护清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出发而制定了隐含不平等待遇的“但分良莠,不分回汉”的政策,同时说明这是后来杜文秀率众进占大理、开始“回汉一心,以雪国耻”的18年抗清运动的导火线。《辛亥革命时期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民族研究》1981年第5期)一文,认为回族具有自醒救国的高度觉悟。他提出:“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回族人民在辛亥革命中又一次建立了不朽的业绩。他们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前广大城乡的抗粮抗捐斗争和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革命活动;积极参加了武昌首义和各省的反清运动。无数回族革命志士同汉族及其他各族的志士一起,为推翻帝制创建共和而英勇奋斗。”他将回族的革命史放在中华民族的大历史中进行叙述,回族史便具有了中国史的高度和分量。《明代哈密地方的哈剌灰人》(《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一文,通过查阅《明孝宗实录》和《顺治肃州志》,论证了回族先民“黑回回”――“哈剌灰”人,探讨了回族族源和族际的关系,也为今后哈剌灰人的研究者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自卫抗清斗争述略》(《西北史地》1986年第1期)一文,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回族人民不甘忍受清廷的迫害同清军顽强作战的血泪史,公正地记述了西北回民起义的意义,提出了西北回民起义是“太平天国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总运动的一部分,在回族人民反压迫斗争史上,它是一次空前规模的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生存的自卫性的抗清运动”的重要观点。《近代史上回族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中国回族研究》1991年7月第1辑)一文,记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回族与全国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历史。他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展现了回回民族的爱国精神和英勇善战的气概。他认为,在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的60年间,回族几乎全民性地投人反击侵略者的历史事件中,牺牲巨大,贡献突出。《清朝同治年间北疆回民自卫抗清斗争述略》(冯增烈等编《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一文,主要分析的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三年(1877年)新疆乌鲁木齐、昌吉等北疆地区的回民自卫抗清武装在阿洪妥明,参将索焕章,乡团徐学功、徐学弟领导下抗击入侵者阿古柏的历史。通过翔实的史料证明:当时,回民坚持与阿古柏入侵军搏斗数年,为打击入侵者承受重大牺牲,同时给予阿古柏伪政权在政治上、军事上以沉重打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而将这些人物和事件还以历史的真实面貌。《辛亥革命陕西总督之一的马玉贵》(《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和《马玉贵的六份文件》(《回族研究》1993年第4期)两文,以丰富资料,客观公正地评价了其父马玉贵壮阔曲折的一生。
  他对于清代回族经济史的论述有两篇重要文章。《清代前期回族政治地位和经济发展刍议》(1986年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一文的重要价值在于对清代回族经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定位,他认为,清朝前期,回族在政治上处于被歧视和压迫的历史困境中,回族搞多种经营,“回族商人在各地城乡之间、内地同边疆之间以及同邻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上作出贡献。回族商业资本的活跃在封建社会后期起着破坏自然经济的积极作用。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和大规模的矿产采冶,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的历史前提”。《清代前期回族 的经济发展》(《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一文,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对回族经济的论述是在当时全国经济发展的总格局中展开的,即他提出了“探讨回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时全国积极发展总的格局”的重要方法论。他在分析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清代回族经济呈现出多种经营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特点,从而形成了马贩、屠宰、制香业、制药业、珠宝玉石业等传统的回族规模经营行业,并出现了在全国极具影响的经营茶叶等大宗商品的贸易集团和经营众多商品的跨国贸易实体,表达了回族商业经济所具有的社会变革和国际意义。
  马寿千先生还参加了《回族简史》、《中国通史》、《中国民族百科全书》(副主编)等著作的撰写工作。马寿千先生的同事、好友李松茂先生这样评价他对回族史研究的贡献:“从《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到《回族简史简志合编》,再到《回族简史》出版;从《回族人物志》全四册编写到《中国回回民族史》出版,他对回族史研究的贡献是全程性的,世纪性的。”
  
  二
  
  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前进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写了各方面的人就写了各方面的历史。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合传、中国当代篇幅最大的回族人物志书――《回族人物志》是白寿彝先生在回族人物研究方面倡导、主编的主要著作。该书从开始编写至最终出版,历时15个年头(1982-1997年),全书分元、明、清、近代4册,计68卷(另附12卷)。共收录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经学等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回族历史人物共326人(其中正传192人,附传134名),通过编者对所传人物历史唯物主义地叙述和评价,读者不仅通过正史,更是从难得的非正史资料中进一步正确认识和了解了历史上各时期的各类回族人物。正如白寿彝先生在《回族人物志》题记中所言:“写回族人物志是个创举。”它的推出,对研究回族在我国的发展,伊斯兰教在回族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为更全面完整地撰写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回族史提供了充实而又珍贵的资料。马寿千先生是这部巨著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有功于忽必烈的阿合马》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他不仅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了元代早期回回人阿合马的功过是非,从而矫正了《元史》中对阿合马脸谱化的刻画和全面否定,而且表达了他看待历史人物的科学和理性的态度。阿合马在《元史》中被列入《奸臣传》,现在学术界对他也存在争议。马寿千认为,“阿合马为忽必烈理财二十年,承上谕下,策划条陈,为建立财政机构,采取理财措施,充实国库收入,供应浩繁的军需,作了不少事情”。在忽必烈统一全国和稳定局势的过程中,阿合马在财政上的贡献巨大;而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财好货,积怨于众,终招来杀身之祸。马寿千先生认为,阿合马出身回回商人并谋取高官,但他只是一个体,并非是回回商人和官僚的代表。他提出,“看历史人物,主要看大节”。并应该将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情景中进行综合考察。这些观点是开创性的,至今都具有现实意义。此文被收入《回族人物志》元代和《中国回回民族史》中。《民族研究》也刊出了他的《明末农民战争中的回族英雄马守应》一文。这篇文章书写得十分精彩,他将马守应这位明末的农民起义领袖放在特定的宏大历史背景中进行展现。他提出马守应和李自成、张献忠等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那样一场波澜壮阔的反抗压迫的历史洪流中,马守应始终坚持抗明具有革命英雄气节,与汉族起义领袖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从而形成了在特定历史条件难能可贵并具有突出优点和特点的回民起义形式,为推翻明封建统治作出了积极贡献。这篇文章不仅在回族人物史的论述有特殊意义,而且在中国回族史、中国农民起义史、中国近代史和回汉民族关系史的探讨中等具有重要价值。马寿千参与编写《回族人物志》明代部分得到了白寿彝先生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白先生认为马寿千等同志“写了较多、较好的传论”。特别是对于他所撰写的马守应的稿子,白寿彝先生高兴地说,“不错”,给予了积极的称赞。后来出版的《回族人物志》明代部分,马寿千撰写的马守应之人物志被单独列为一卷。《清朝同治年间的宁夏回民起义――兼论对马化龙的评价》也是一篇力作。他同样是以科学、历史的观点将马化龙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评价,从而廓清了部分人对马化龙的误读。由于这篇文章写作于1980年代,所以更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他提出,评价马化龙“主要应该看他在同治年间宁夏回民自卫抗清斗争中所起的作用”。“事实上,马化龙在宁夏回民自卫抗清过程中,作为这一斗争的组织者、领导者,应该说他的功劳是主要的。”并提出,“以马化龙为首的宁夏回民抗清武装,在协调民族关系和发展农业生产上是作出了巨大成绩的”。在《回族人物志》明代部分中,马寿千写的人物志有常遇春、常茂、常升、冯胜、冯国用、麻贵、达云等人物。清代部分中,马寿千先生撰写的人物有马良柱、许世亨、苏尔相、马彪、乌大经。马寿千关于近代回族史的研究,其中的人物研究依然还是他的主要方向。《回族人物志》第四册近代部分中,大量的人物传记都是出自马寿千之手。这些人物有:马占鳌、白彦虎、苏天福、郑魁士、马济美、周天受、闪殿魁、江长贵、李元庆、罗汉彩、马骥云、沙金海、马玉贵、底奇峰、丹鹏彦、王汝川、尹神武,以及马安良、王廷相、杨枢、安铭、丁拱辰等。此外,《回族人物志》附录部分由马寿千先生提供。他还参与了这本专著的审稿工作。
  马寿千先生和他的同仁们将回回民族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背景中去叙述,就是在这种精神和原则的指导下,他们编著的《回族人物志》真正“是一座回族人物的凌烟阁,通过这些人物群像看出,回回民族是一个在祖国大地上形成的民族,中华文明养育了回回民族。回回民族又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民族,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因此说,这套书为民族间的理解、团结架起了一座桥梁;人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回族人物志的写出,为回族历史的撰写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丰富了中国通史的内容”。
  除此之外,马寿千先生还涉猎其他领域的研究,早在1958年,他和白寿彝先生联名发表《几种回回家谱中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是研究回回家谱的范作和以家谱研究回回历史的范例。他们在文章中提出了“我们是把家谱当作社会史料看待。我们认为,通过各种家谱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家族制度的形态、性质及其在社会史上的作用”的重要观点。马先生深爱自己的祖国和母族,他积极向其他民族介绍回族的族源、风俗习惯、宗教生活、经济以及回族人民热情友善、崇尚团结的特点,为增进民族间的了解和促进团结作出了一个回族赤子应有的努力。为此,他撰写了《散居全国的少数民族――回族》(《人民日报》1983年3月15日)、《伊 斯兰教在中国为什么又称回教或清真教》(《光明日报》1979年10月9日)、《崇尚团结友善的回回民族》(《民族团结》1987年第10期)等文章。他参与编撰了《当代回族经济掠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展示了改革开放后,回族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景象。马先生还因为清真饮食行业日渐萎缩,特地撰写《大力抢救清真菜系》。
  “朴素干净,文风简练”是他作文的风格,求实客观是他为文的原则,所以,透着他深厚的史学功底和独到见解的论文一经发表,均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并留下良好的口碑。这不仅因为他撰写的论文本身所具有的极高学术价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今天在回族学研究领域出版的众多论著,很多得益于马先生论文的启迪,正因为如此,马先生在回族史和伊斯兰教文化研究领域享有很高声誉。
  
  三
  
  马寿千先生是中央民族大学回族史教学的奠基者,他一生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作出了重要贡献。1961年,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新增了“少数民族史概要”课程。马先生主讲回族历史部分,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到民族学系,教了一班班本科生后又带研究生、进修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慕名前来向马先生请教专业知识。研究回族的美国学者杜磊(Dru C.Glad-ney)在中国进修时师从马寿千和马启成两位先生,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杜磊完成了博士论文《中国穆斯林》,在西方影响很大。可以告慰马寿千先生的是,他培养的一大批后学,已经在回族学研究等领域脱颖而出。
  每一个接受过马先生教诲以及和他共事或者有所接触的人,都被马先生高尚的品质所感染。“谁都会说他是个好人,因为他老实厚道,因为他宽宏朴实,因为他与世无争……”2004年5月24日,在笔者的导师――丁宏教授等的组织下,在北京那个美丽的春天,为马寿千先生举行了较隆重的75寿庆活动。那是笔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幸逢马先生。当时,他已经重病在身,不能多说话,但脸上始终流露着一种安详、幸福和通达的神情。已故的民族学家宋蜀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哈经雄教授、胡振华教授、马启成教授、白振声教授、林松教授、杨圣敏教授、张海洋教授和原《民族文学》副主编白崇人教授等出席寿庆并高度评价了马寿千先生的学术贡献和人格品质。
  总结马寿千先生辉煌的学术和生命历程,他给我们遗留下了几点弥足珍贵的启示。一、求真务实的精神、严谨科学的态度;二、宏大开阔的视域、整体把握的全局观;三、宽厚仁和的品质、深爱母族的情怀。
  淡泊名利,温良恭谦,一生不与人争;
  质朴无华,严谨求实,留下道德文章。
  这是李松茂先生写给马寿千先生的挽联,是对马先生一生高尚品德和学术良知的准确评价和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王伏平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66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