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师资培养是开启统筹城乡教育的钥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统筹城乡教育是我国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师资培养是开启统筹城乡教育的钥匙。目前我国农村师资的总体质量水平堪忧,不能满足发展农村教育,统筹城乡教育的要求。地方性师范院校定位于农村师资培养符合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不仅可以促进教育城乡统筹并为全国的城乡统筹做出贡献,而且可以避免师范教育的同质化,实现自身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村师资;培养;地方性师范院校
  中图分类号:G65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07-0115-03
  基金项目:四川省2009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新建师范院校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养研究”(课题编号:TER2009-005)
  作者简介:刘伟(1976-),男,四川南溪人,宜宾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2009级,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及教师教育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后文简称《纲要》)于2010年7月正式颁布,《纲要》全文共有46处提到“农村”,对发展农村教育表现出了极大关注,不仅指出了城乡教育存在的巨大差距是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且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即统筹城乡教育。
  一、统筹城乡教育是我国教育及
  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乡统筹是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它涉及到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百年大计之本的教育。对于城乡统筹而言,教育既是任务和内容,也是统筹其他并最终实现城乡统筹目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就当前我国国情而言,统筹城乡教育在全国性的城乡统筹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当前,我国城乡统筹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农村,改变我国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的状况,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者指出“解决城乡统筹问题,教育是切入口,它涉及人的发展,包括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高以及由此带动的生产力其他要素的发展,对于根本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应该具有并发挥着基础作用、引领作用、推动作用、保障作用。”[1]教育对于城乡统筹的重要性基于其对人才的培养,城乡统筹工作必须依靠人才推动,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实现城乡统筹的目标,作为“助推器”的教育是关键。
  (二)我国城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是教育急需城乡统筹的根本原因和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纲要》中所说的“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就是农村在教育投入、教育水平、受教育机会、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城市。这种落后状况已经使得农村教育不但未能发挥城乡统筹的作用,反而成为割裂、妨碍城乡统筹的阻力,这种局面不仅对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更对我国社会发展形成了制约和阻碍。统筹城乡教育,在发展城市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使农村教育从目前严重落后和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状况中解放出来,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农村师资在统筹城乡教育中的作用
  及我国农村师资的现状
  (一)农村师资培养是开启统筹城乡教育的钥匙
  统筹城乡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多方面开展工作,如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增加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等等。在诸多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措施中,农村师资问题的解决无疑发挥着核心和关键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在教育改革的任何措施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促进教师参与教育的辩论和塑造变革的过程。因为他们是最终的变革原动者。”[2]《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数量足够、队伍稳定、水平优秀的农村师资是农村教育得以快速度、高质量,最终与城市教育实现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良好的农村师资是开启统筹城乡教育的钥匙。
  (二)我国农村师资的现状
  同城镇相比,目前我国农村师资现状不容乐观,有研究者将我国目前农村师资的状况概括为:“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中高级教师比例小”、“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专任教师结构性缺编”、“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代课教师问题突出”、“农村教师职后培训层次低,流失现象严重” 。[3]以上情况的广泛存在导致农村师资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相当欠缺,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在全国22个省份的样本县所做调查发现,虽然农村教师的学历程度有所提高,但因为其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欠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不明显。[4]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师资的状况不能满足发展农村教育,统筹城乡教育的要求,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三、定位于农村师资培养,实现地方
  性师范院校的特色发展
  (一)师范院校必须肩负起为农村培养优秀师资的任务和使命
  解决农村师资问题可以采取多项措施,但真正从源头解决农村师资面临的质量问题,则需要发挥师范院校的作用,因为师范院校不仅是农村师资来源的主渠道,更是农村师资质量水平的生命线。为农村培养大量了解农村、愿意扎根农村、具备农村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是师范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培养优秀师资,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进而为全社会的城乡统筹做出贡献,是摆在师范院校面前的历史任务和使命。
  (一)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1.我国师范教育的城市化倾向
  为农村培养优秀师资是师范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但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问题主要在于师范教育的同质化及城市化倾向。我国师范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资格准入制度、教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培训质量标准等一系列师范教育体系都表现出浓厚的“城市化”倾向,绝大部分师范院校均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这套“城市化”倾向的教师培养体系的执行者,很少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可谓千校一面。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这些师范院校面对农村教育发展的要求反应迟钝,对教师的培养未能面向农村教育教学实践,这种有意或无意的对农村的忽视,使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教师往往不了解农村的情况,没有投身农村教育的情感,缺乏在农村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2.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
  如何避免师范教育同质化、城市化倾向?《纲要》给出的答案是高校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这也是师范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国内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指出,“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师范院校的改革需要分层次、分步骤地推进。”研究者认为我国师范院校的发展改革应该分三个层次进行,其中“第三个层次是大量的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目标是更新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水平,成为为新世纪基础教育提供合格师资来源的重要基地。”第三层次的师范院校在数量上占我国师范院校的绝大多数,其办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教师的总体质量,事关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大局。因此,探索地方性师范院校的特色办学之路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地方性师范院校应该定位于农村师资的培养,这样的特色发展之路不仅契合城乡统筹的时代要求,而且符合地方性师范院校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可谓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3.地方性师范院校定位于农村师资培养的优势及意义
  (1)地方性师范院校定位于农村师资培养的优势
  相对于第一第二层次的师范院校,第三层次的地方性师范院校在办学历史、规模、师资、资金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甚至是较大的差距,但在培养农村师资方面却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源主要来自于农村。由于地理特点、办学层次、招生分数等原因,地方性师范院校的农村生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农村的生源往往对农村比较了解,对农村有感情,择业定位也相对较低,在去农村任教问题上往往更加主动,工作后也相对稳定,不易流失。另外,以农村生源来培养农村师资可以获得更好的文化认同,从而缩短教师融入农村教育环境的时间,更易提高教师入职后的教育教学水平,这往往是支教、送教下乡、轮岗、顶岗实习等方式所难以达到的。
  第二,与农村教育联系紧密。地方性师范院校的地方特色要求其必须面向地方、研究地方、服务地方。因此地方性师范院校往往与地方教育联系密切,其中也包括与地方的广大农村教育联系密切。除了为农村提供师资外,地方性师范院还通过教师培训、教育评估、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与农村学校在教育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另外,地方性师范院校还通过提供教育信息、学习辅导、教学及心理咨询,组织教育考察、教学观摩等形式对农村教育进行帮助和支持。与农村教育联系密切可以使地方性师范院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师资培养工作,如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开展实习工作,甚至可以开展接管地方农村学校,定单式培养农村教师等方面的探索,以拓展农村师资培养的新形式、新渠道。
  第三,容易获得地方支持。高校与地方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在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后勤供应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另一方面,地方也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支持和贡献。特别是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高校数量较少,高校这种资源在地方更显得弥足珍贵,地方对高校的需要也表现得更加强烈。地方性师范院校将培养方向定位于农村师资,通过其培养的合格农村师资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地方的人口素质,促进地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发展,而且从长远来看会提升地方的文明程度,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地方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无疑会受到地方欢迎。
  (2) 地方性师范院校定位于农村师资培养的意义
  第一,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师资水平必须增强教师专业化程度。地方性师范院校将培养方向定位于农村师资,进而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针对性的配套改革,无疑可以促进其培养出来的师资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更加契合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成为适应农村教育需要的专业化师资。另外,基于农村生源等因素,这种定位下培养的农村师资在情感、文化等方面对农村教育往往有更高的认可度,这对于农村师资的文化融入、师德建设等有积极意义,无疑是对农村师资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促进。
  第二,促进城乡教育统筹,进而促进全国的城乡统筹。教育的不平衡越发要求教育先行,地方性师范院校将培养方向定位于农村师资不仅符合《纲要》提出的“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精神和要求,而且正如前文所述,师资对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而教育不仅是城乡统筹的内容和任务,更是促进其他统筹的重要手段。目前农村师资问题突出,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因此,为农村培养专业化师资可以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统筹,进而为全国的城乡统筹做出贡献,可谓意义深远。
  第三,实现自身的特色发展。同质化是我国师范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打破师范教育的瓶颈,我国的师范教育就必须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就地方性师范院校来说,将办学方向定位于农村师资培养不仅符合自身实际,能够扬长避短,实现办学的最优化,而且符合我国统筹城乡教育的时代背景和要求,是一项既能促进教育及社会发展,又能实现自身发展的明智之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地方性师范院校着力于培养农村师资并非定向招生和定向就业,地方性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在校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选择学校提供的非农村师资培养方案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其培养的毕业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双向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农村以外的地方任教或从事其他的职业。
  [参考文献]
  [1]邓卓明.论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Bruner.The culture of Education,Cambridge[M].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张雷,张茂聪.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合理诱因及破解策略――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4]翟帆.三重困境让农村师资低质徘徊[N].中国教育报,2007-01-06(2).
  [责任编辑:何晓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77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