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文 李小玉

  本文分析了江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发现江西省目前产业结构稳定为“二、三、一”结构;然后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江西省还处于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对江西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同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短期波动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有正向作用。此外,江西省的产业结构目前偏离长期均衡,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26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1)11-0088-04
  郭 文(1981―),女,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学、统计学;(福建厦门 361005)李小玉(1965―),女,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江西南昌 330077)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危机时代我国中部地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0JL10)、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级课题“环鄱阳湖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江西在过去30多年经济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三大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三产业对江西省国民经济的带动和影响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产业结构摆脱了改革开放以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畸形发展,服务业水平低下”的局面,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江西省产业结构逐渐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试图研究江西省的产业结构状况,通过对该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加快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关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他的名著《政治算术》中的论述。配第通过对不同行业(如农业和航海业)与不同国家(如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人均收入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考察,得出“比起农业来,工业的收入多,而商业的收入又比工业多”的结论。若用现代经济学的术语表达,即工业比农业,商业又比工业的人均附加值(劳均生产率)大。后人为纪念配第的功绩,把这一发现命名为配第法则。配第的这一发现,确立了产业重心从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的转移能够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益,并促进经济发展的这一基本思想。之后,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阿林•克拉克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1940年,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运用 40多个国家的长期统计资料进行国际比较和时间序列分析,得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在经济上变得更为先进,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配第―克拉克法则”。克拉克还进一步通过产业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变化来说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克拉克的研究成果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和 H.钱纳里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西蒙•库兹涅茨进一步搜集和整理了几十个国家的统计资料,对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不仅证明了“配第―克拉克法则”,而且还得出了农业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份额不断增加的重要结论,使得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又前进一步。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等将库兹涅茨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扩展,并提出了一种对不同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原因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对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率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评估了资源再配置和结构转变的效果对生产率和产出增长的贡献。他们指出:“在部门之间要素收益率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结构变化就成为说明增长率和增长模式的重要原因,各种资源再配置似乎都对总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作用。”
  西方学者对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大多是建立在发达国家的基础之上的,显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别。国内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大多数是建立在索洛(R.M.Solow)创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之上的。而在我国结构非均衡现象是一个普遍现象,故该经济增长模型假设的竞争均衡条件与我国情况并不相符,其研究结论对我国的参考意义也非常有限,有可能忽视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变动效应。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并形成了大量研究文献。国内学者几乎一致认为产业结构变动有助于经济增长,而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本文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江西省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为产业结构政策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依据。
  三、江西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三次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据《江西统计年鉴》(2011)数据显示,第一产业由1978年的36. 18 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206.98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达5.28%;第二产业由33. 08亿元上升到5122.88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达12.92%;第三产业由17. 74亿元上升到3121.4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达11.36%。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比由1978年的41.6∶38.0∶20.4调整为2010年的12.8∶54.2∶33。与1978年相比, 2010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了28.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则上升了1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2.6个百分点。其中,尤其以1993年为产业结构调整的转折点,打破了“一、二、三”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结构,到2003年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优化为“二、三、一”结构,标志着江西第二产业亟待发展且第三产业虚高的状态得到根本扭转。但是,当前江西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从总体来看,虽然江西农业总产值在不断上升,但其占GDP比重却在不断下降,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业投入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农业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从农业产业内部来讲,虽然结构有所改善,但长期以来仍然以单一的粮食生产为主,产业结构偏重于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主要是出售原料和初加工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的水平不高,导致内部产业比例失调、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和经济效益低下,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也不多。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使得农民收入增长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二)工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够优化
  首先,工业发展的规模及速度缓慢。2010年第二产业在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仅为2.75%。其次,轻重工业结构比例失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工业结构的重型化在不断发展,工业结构总体上呈现重型化趋势,能耗高,其产品多为初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比重极少,经济效益较低。同时,重工业污染导致生态成本增加,大大降低了其环境竞争力。再次,传统产业占比过大,先进制造业占比过小。传统产业仍占江西产业的主体地位,先进制造业发展滞后。虽然工业占GDP比重较大,但仍然存在总量小、产业布局没有形成集群、形成特色、形成品牌,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对外开放度低、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产出较低以及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基础弱、竞争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
  江西服务业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体格局。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显然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服务领域狭窄、结构不完善、品种不丰富、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手段落后,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另外,服务业无论在服务品质上还是在服务技术上仍需大力改进。第三产业为江西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服务的功能不强。
  总之,江西省产业结构层次已越过“一、二、三”、“二、一、三”的低级状态,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随着今后经济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以及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江西省产业结构最终会向“三、二、一”的格局转变。但是目前,江西省产业结构仍然存在发展协调性不够、三大产业内部结构分布不合理、产业规模小、产品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江西农业占GDP比重大的传统产业结构色彩仍然很重。农业中,种植业和粮食比重大。江西第二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发展还很不充分,这也是江西经济落后的症结所在;工业中,比重较大的多数行业属于产品差异性小、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第三产业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为主,为现代工业服务的金融、通讯和信息产业相当薄弱,现代化水平不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证券、旅游度假、教育培训、中介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社区服务等发展不足。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根据本文的目的,我们选取的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产业产值(SI)、第三产业产值(THI)。这三个指标的范围是从1978―2010年,数据来源于2011年《江西统计年鉴》。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出现,我们选取的指标中没有包括第一产业产值。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我们对这三个指标进行指数平减,分别得到真实的GDP、SI、THI。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我们对真实的GDP、SI、THI取对数,分别记为LnGDP、LnSI、LnTHI。数据处理及建模过程采用STATA软件进行。
  (二)单位根检验
  对LnGDP、LnSI、LnTHI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这三个指标都是非平稳的,并且都是一阶单整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LnGDP、LnSI、LnTHI三个指标显然存在单位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GDP、LnSI、LnTHI三个指标一阶差分后都通过了单位根检验。
  (三)模型构建
  由LnGDP、LnSI、LnTHI都是一阶单整的可知它们是一阶协整的,因此,我们选择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 ECM)。误差修正模型是由自回归分布滞后(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DL)模型演变而来的,因此我们先构建ADL(1,1,2)模型如下:
   lnGDPt=0.42+0.35lnSTt+0.32lnTHIt+0.76lnGDPt-1-0.17lnSIt-1-
   (9.15/0.000) (5.91/0.000)(7.3/0.000)(-2.84/0.009)
  0.31lnTHIt-1(1)
  (-4.96/0.000)
  R2=0.9999,R2=0.9998,DW=2.27
  其中,括号内给出的值分别是t值和P值,式中所有参数都具有显著性,不应从中删除任何解释变量。式(1)中的解释变量解释了lnGDPt变化的99%,并且由DW值可知不存在自相关。
  对模型进行移项,整理得:
  ?塄lnGDPt=0.42+0.35?塄lnSIt+0.32?塄lnTHIt+0.24×(lnGDP-0.75lnSI-2.67lnTHI)t-1(2)
  式(2)即为误差修正模型,其中lnGDP-0.75lnSI-2.67lnTHI是误差修正项,记为ecm。
  式(2)解释了因变量lnGDPt的短期波动?塄lnGDPt一方面受到lnSIt和lnTHIt的短期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误差修正项ecm的影响,ecm反映了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
  (四)模型分析
  由式(1)知,第二、三产业的滞后项对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这反映了如果第二、三产业在当期没有得到发展或者发展滞后了,那么它们将会阻碍或延缓当期经济的发展。由式(2)可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短期波动对GDP的短期波动有正向作用,也即说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与现实情况相符。此外,由式(2)还可以看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对江西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这与目前江西省的“二、三、一”产业结构情况相符,并且目前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长期均衡。
  五、对策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江西省还处于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江西省属于外向型经济,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有较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江西省的传统工业产业比较发达。江西省的产业结构目前偏离长期均衡,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一)江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
  应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选择主导产业,促进支柱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工业结构,支持新型服务业的发展。第一产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第二产业应加快工业改组步伐,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第三产业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展新型服务业。
  (二)江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1.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尽管目前江西省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结构,并且模型结论得到第二产业占相对重要位置,但这并不代表第一产业就不重要。我们应该在江西省第一产业现状基础上,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以达到从发展农业的角度刺激工业发展的目的,同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带动战略,引进、扶持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条发展思路,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广适用农业机械,鼓励发展农机互助组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做优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着眼于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展向质的提高转变,积极引进、开发新技术,发展和壮大新型产业,不断提高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江西目前应该重点培育和扶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工业行业。依托汽车航空产业比较优势,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资源型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鼓励和支持服务于重工业的第三产业中服务业的发展,并在税收、金融政策上给予优惠扶持,并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后备服务。要不断搞活物流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增加就业的目的,逐步形成传统服务业为基础,新兴服务业为亮点,城乡共同繁荣的格局。
  [参考文献]
   [1]Fumio Hayashi.Econometrics.Princeton Univ- ersi-ty Press, 2000.
  [2]Lawrence C.Hamilton.Statistics with STATA[M]. Thomson Press,2006.
  [3]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美)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王秀模.中国区域性支柱产业成长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7]汪涛,饶海斌,王丽娟. Panel Data单位根和协整分析[J].统计研究,2002,(5).
  [8]王中昭.产业内贸易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动因分析[J].统计研究, 2004,(5).
  [9]程建,连玉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协整分析[J].经济科学,2005,(5).
  [10]金玉国,张伟.基于协整方法和VAR模型的中国行政管理成本变动分[J].统计研究,2006,(8).
  [11]李小玉.江西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J].企业经济,2010,(12).
   [12]赖文燕.基于分项收入来源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0,(7).
   [13]苏勇等.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系探讨[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2).
  【责任编辑:薛 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