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分析了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提出繁荣发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需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社科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学科结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措施。
  关键词: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8)01-0070-03
  
  在“发展科学、共创和谐”的新时期、新阶段,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所承担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任务越来越重。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进一步繁荣发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基本现状
  
  近年来,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在整体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其一,从机构建设来看,广西已经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社科研究机构框架。目前,广西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主要有:各级党委宣传部、政策研究室、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校、社科院、社科联、各大专院校以及各类学会和社团等。其中,自治区直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3个,即广西社科院、广西地方志办公室、广西区党委党史研究室。自治区各部门科研机构11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45个,各市直属社科研究机构51个。广西主要的群众性社科学术团体142个,其中自治区社科联1个,自治区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10个,城市社科联12个,高校社科联19个。基本形成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关注社会各方面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哲学社会科学网络。
  其二,从社科人才队伍来看,已经建立一支在政治、思想、业务、作风上都较好的社科工作者基本队伍。截至2005年,在自治区直属社科研究机构、自治区直各部门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有科研人员1252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710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56.7%;中级职称374人,占30%。自治区级学会(协会、研究会)拥有个人会员3万多人(含交叉会员),14个高校社科联有团体会员180个,个人会员7168人。这支队伍是振兴广西、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
  其三,从研究成果来看,成绩可喜,精品力作不断增多。广西社科工作者积极开展社科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推出一大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社科研究优秀成果。据统计,“十五”期间,广西共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92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共立项492项,出版著作1912部,发表论文31660篇,完成课题3141项,评出自治区级社科优秀成果669项,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其四,从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来看,初步形成一批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目前,广西民族学中的壮学、瑶学研究,东南亚研究。港澳台研究,广西地方史中的中法战争、太平天国、新旧桂系研究及广西与周边关系史研究,文学中的桂林抗战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哲学中的山水美学、民族美学和价值美学研究,法学研究中的民族立法研究、自治法研究,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民族经济研究。领导科学研究等,都已自成体系,成果迭出,在国内理论界有较大的影响。
  其五,从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来看,日趋活跃,影响较大。广西各社科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积极开展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探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咨询。同时,不断拓展学术交流渠道,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对外学术交流日趋活跃。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广西共开展自治区级重要学术活动共1100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00多人次,出国学术考察与培训1000多人次。
  
  二、当前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这是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存在的首要和根本的问题。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实际工作中,存在抓科技建设一心一意,抓哲学社科建设“蜻蜓点水”;对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落实措施乏力,没有真正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纳入规划,摆上工作议程。尽管在正式场合没有人说哲学社会科学不重要,但普遍的“重理轻文”却是个不争的事实。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党政领导干部缺乏服务意识,未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难以形成一个留人从事科研的良好环境,导致不少优秀的社科理论骨干流失。有的甚至把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当摆设,做门面,没有真正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没有主动地向哲学社科专家咨询意见,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致使现实中出现不少受人诟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二是体制不顺畅,资源整合缺乏。与全国各地一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也面临着体制性的内伤,社科联、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各高等院校,党政机关的研究机构,社科类学术团体等五个系统各自为政,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指导和协调体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和强大规模,严重影响了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整体研究能力。
  三是机制不完善,职能发挥不足。计划经济时期的社科研究运行机制还没能彻底转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科研究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能发挥不足,市场化运作、社会化转换还没有真正运行起来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适应形势、激发活力、壮大实力的良性发展机制建设十分迫切。
  四是缺乏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刚性制度。目前,虽然从中央到自治区党委都制定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文件,对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发展目标,但都属于纲领性、指导性的宏观意见,在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机构、体制建设和课题规划管理等方面,还缺乏可操作性的硬性规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各种法规未建立,制度未建成或不健全,动力机制缺乏,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意见》有很大的差距与难度。
  五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广西社科人才整体研究水平还不高,尤其缺乏在国内或国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特别是随着一批主力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的相继退休,能胜任重大课题研究的社科人才将更短缺。由于社科研究工作政治地位不高和经济待遇较差的双重影响,使得社科骨干队伍后继乏人。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大量流失,以至于有些学科随着人才的流失而边缘化或缺失。如广西社科院在1999-2003年间流失科研骨干1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2人,占流失人数的70%, 有些很有特色和价值的专业研究因缺乏学科带头人只好撤并取消。
  六是经费投入不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中央和自治区两级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出台后,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的课题研究经费、科普经费、优秀成果奖励经费等,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重经济轻文化、重自然科学轻哲学社会科学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两者投人比例还很不协调。一些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的社科课题选题难,取得足够经费支持更难,哲学社会科学还不能得到有力促进和协调发展,依然处于一种尴尬和窘迫的境地。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着力提高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战略性和长效性,努力克服重经济轻文化、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的不正确观念和短期行为。要着眼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与经济建设、自然科学工作一起规划,同样部署,同样重视,同样检查,同样落实,同样奖励。
  
  (二)建立健全有利于多出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解决研究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问题,务必加大改革力度。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把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摆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其二,设立一个责权统一、强有力的社科管理和协调机构,强化社科管理职能,整合社科研究资源,增强社科研究的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社科软实力的强大社会功能,为党委、政府提供高层次理论咨询。其三,要建立和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哲学社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目前,广西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是差强人意。据调查显示,不少被调查者对现行的国家社科基金和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选题、申报、鉴定和评奖等管理体制评价不高,现行的社科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还远没有充分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四,建立一个自治区党委、政府与社科专家学者之间有效的交流平台。当前,不仅广西而且全国都存在着党委、政府与社科专家学者有效交流的缺失,哲学社会科学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决策上的民主化、科学化不充分。建立一个自治区党委、政府与社科专家学者之间有效的交流平台,譬如建立定时交流制度或在对比较重大事项决策时召开咨询会等,既能促进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向社会化转变,又能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理论支持。
  
  (三)细化中央《意见》精神,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细化中央《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出台一些在人事管理、课题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更符合社科工作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把中央《意见》精神落在实处。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社科普及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社科管理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努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民众,提高广大民众的社科理论素养,提升社科的社会服务功能。
  
  (四)加强对广西社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人才问题是繁荣发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主体问题。我们要造就一支不仅能承担当前各项任务的队伍,而且能适应未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队伍。其一,要高度重视广西哲学社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哲学社会科学是软科学、长线科学,科研成果和人才的培养都存在要求高,周期长,短期效果不如经济与自然科学那样明显的特点,在人才培养上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和过硬的政策,立足政治强、业务精、品质高、作风正的要求,着眼广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制定和实施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实施广西“青年人才工程”,加快对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选送优秀社科青年骨干出国留学深造和鼓励支持参加一些对口的国际学术交流,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的青年骨干。同时,要千方百计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理论创造环境,充分发挥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作用。其二,要把培养、使用本地人才与引进区外、国外社科人才结合起来。把拔尖社科人才培养与提升整体社科人才队伍水平结合起来。把哲学社科人才培养纳入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纳入“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工程,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政策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为繁荣发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其三,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身要增强繁荣发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苦练内功,严谨治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主动地面向广西经济社会的主战场,推出一批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质量的理论成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层次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五)调整学科结构,培育和发展优长学科和地方特色学科。培育和发展优长学科和地方特色学科,是繁荣发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点。搞好学科建设至关重要,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合理而科学的学科构建,尤其需要能立足本地实际的优势学科和体现本地特色的学科构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其要旨就是要立足于广西这块红土地,独具广西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
  
  (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真正把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把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要努力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为繁荣发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二,要合理规划,科学确定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方向,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实施。如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制定中长期社科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在制度上确保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其三,加大对重点项目扶持力度。根据广西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建设及科研方向的要求,选定一批重点课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联合攻关,推出精品力作,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其四,评奖引导,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经常向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并注意把哲学社科界的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促进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社会化、市场化转向,使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界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责任编辑 莫仲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85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