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园文化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意义;具体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凝结成的一种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会成为教育竞争的落伍者。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是在知识基础上升华而成的智慧、人文素养和精神气度,校长的境界与追求、学校的内涵与发展愿景,都必须以文化的方式去渗透,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的精神引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它将是学校的无价之宝。如何积极稳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建设新的校园文化,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位学校管理者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品位。“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的学校靠权力管理。”学校文化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全靠自身的学校文化特色。
  (二)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良好的文化氛围能陶冶情操,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目前我们进行的课改是基础教育的系统变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必然面临着从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育行为方式、学校内部制度等方面系统变革的问题。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客观地要求我们努力建立一种具有文化品位、精神感召力、原创活力的学校文化!课程改革只有动摇学校顽固的“应试教育”文化,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树立校园的核心价值,提炼进取的精神文化
  置身于一所有品味的优秀学校,总能让人感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精神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2006年在山东新课程考察时,看到许多学校那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着实使人感动、兴奋。积累、选择、提炼学校的精神文化,能极大地影响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行为习惯,从而形成校园核心价值体系。
  (二)目标鼓舞人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事业上就不可能有成就、有发展。目标设立的合理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能够团结大家的心志,让人时时事事处处都肩负一种责任感,孕育出一股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办学目标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通过推进学校的综合改革,优化学校各个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增强办学的活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教学高质,管理优化,人人成才”的省级示范学校。
  (三)校风熏陶人
  重视教师文化建设,主要是要形成良好的教风。优良的教风对于形成良好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风的好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加强教风建设,一是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通过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树立热爱事业、深爱职业、挚爱学生的敬业思想,弘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敬业精神,并且要求教师时时以“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力求在教学中做到胸中有“理”――应用科学理论;胸中有“纲”――把握教学纲要;心中有“数”――突出重点难点;目中有“人”――注重因材施教;手中有“法”――设计教法学法。二要大力锻造师能。牢固树立精心教育、精通教理、精湛教艺的精业思想,鼓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作为的创业行为。三应重视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教育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群体力量的整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能。应在相互信任的情感基础上,形成尊重和谐、开放民主的集体,让成败共有、合作共进、及时沟通的团队精神成为教师间的主流文化。
  (四)健全人本的管理体制,形成民主和谐的管理文化
  第一,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近几年,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的管理理念并且结合新的形势,不断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经过长期实践,我校已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发给每一位教职工。这些内容涵盖部门职责、常规管理、考核与评价、绩效工资等制度的建立,使学校的管理更加严谨、科学、民主、人文,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重要支点,和谐的人际关系旨在激发原动力,增强凝聚力,形成向心力,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但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建立在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之上。
  第二,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决策能力,保持行政班子同师生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全体行政均能以身立教,克已奉公,勇挑重担,在全校教职工中具有很高的威信,确保了学校政令畅通,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各处室、各部门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协调,工作流程顺畅,办事效率高,并且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监督作用。
  “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学校因文化而厚重,因精神而长存。厚重的学校文化积淀,是新课程改革的沃土,也是提升学校品位的源泉。当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91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