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高校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
  关键词: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应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在信息化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评论、表达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在高校,BBS是校园网上的公共广场,在这里,一般活跃群体或者与舆论客体有密切关系的少数大学生,一旦出现了有关高校群体性事件帖子,立即引发他们的广泛关注。
  一、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王妥特征
  (一)传播性强,较难控制
  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把整个世界联成一个地球村。网络媒体不受截稿时间限 制,新闻更新速度快。高校一旦群体性事件发生,都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及时追踪、滚动报道,捕捉最新动态,迅速吸引受众眼球。由于网络具备这样的特点,所以网络舆论的形成也较为迅速。
  (二)互动性强,难以疏导
  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渠道相比,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双向的交互式的信息传播通道。通过交流互动,网民容易对一个事件达成共识,产生相同的思想感情和意愿。一些本没有什么想法的网民,很容易在已达成共识的小团体言论的引导下产生盲从,从而使更多的人对同一事件产生共同的思想感情,大有“一呼百应”的效果。高校要加强网络舆论宣传,消除网上错误言论的影响,引导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网民提高思想认识。
  (三)情绪化高,失控度强
  在网络环境下,网民以群内同质化、群际异质化的特点聚集,“志同道合”的网民群体出现严重的“群体极化”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网民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网上通过交往后,便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这种群体极化现象容易造成过于同质化的圈内舆论,从而使社会失去对他们的控制,进而危及社会的稳定。由于高校大学生群体本身具有政治敏感度高、思想波动大、行为非理性化等特点,使其对网络舆情的免疫力比较低。
  二、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一)网络舆情会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
  网络具有互联互通、快速即时、匿名隐身、跨地跨国界等特点,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可以不受过多限制地发表意见和观点,这就给民众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具体到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中,即当高校学生对某种社会现象或学校的管理决策表示质疑或进行批评时,往往通过短信或在网上发帖等形式公开表达,其表现形式有缓和与过激等不同方式。如果网络舆情所表现的负面情绪再激烈些,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表现方式也可能更为激烈,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网络舆情会加速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
  首先,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常常会造成一些网民舆情表达失真、失控的现象,甚至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会趁机发布虚假信息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负面舆情形成后,往往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对事件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就会直接导致群体性事件急剧恶化。加之有的高校害怕事件影响扩大以及损害学校形象,便采取立即封锁消息的惯性做法,不让记者进入,不许消息外传。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封锁消息成为不可能、不现实,有时更会适得其反,向对高校更加不利的方向发展。
  (三)增加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处理难度
  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对网络舆情的控制上。首先,网络的即时性和跨校跨地界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在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上难以进行有效控制。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各类型的信息几乎能实时发送并接收,也可以传递到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角落。网络舆情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给适时采取措施、有效加以控制带来了难度。
  三、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应急策略
  (一)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强化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以网络舆情为视角,探究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预防和应急中的舆情状况及变动,对增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能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学校习惯于向公众封锁消息。然而在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信息不可能被完全封锁,学校一味的回避,只会让小道消息、社会谣言占据信息传播的主渠道。
  (二)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动态
  网络的快速广泛传播,会使群体性事件影响扩大,造成难以预料的社会动荡。因此,高校有关部门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准确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导向、发展趋势,将最新情况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要重视日常监测,即指要把舆情监测作为日常工作来做,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方向。
  (三)增强“疏导”的理念,把握正确网络舆情引导
  网络信息交流是平等互动的,只有尊重网民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才能获得网民的认同。因此,我们要增强“疏导”的理念,加强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控制舆论的导向,降低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提供有利的网络舆情环境。
  (四)建立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
  基于网络舆情的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要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尽可能控制局势,遏制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恶性蔓延,将其影响降到最低。高校要建立群体性事件网上、网下联动的应急处理机制。一是群体性事件发生以后,高校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应迅速启动网上网下应急预案,各部门和人员按照分工和职责要求,全面投入危机事件的处理。二是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要及时在网上发布事实信息、通报情况并确保信息发布准确、客观、全面,稳定校园秩序,疏导师生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监控,严防不法分子对群体性事件的恶意炒作、挑拨离间,防止事件出现反复。要总结教训,完善备案。要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处理的细节、方法详细收录到高校的群体性事件预警备案中,及时总结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积极应对此类事件和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积累宝贵经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92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