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具有档案价值的三维模型,大量生成的同时会出现管理失范的状态,这对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提出了现实需求。基于此,本文从三维模型面临真实性认定困难、标准体系并未建立、安全控制难度较大等困境出发,认为档案人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三维模型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
  大量生成的三维模型,正成为电子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档案管理角度出发,是否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档案化管理?在实践中,三维模型的档案化管理存在哪些困境?未来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探索笔者将对此问题进行初步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必要性
  三维模型是指利用三维建模软件生成的,存在于计算机或计算机文件的“点和其他信息集合的数据”。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到,三维模型具备电子文件的基本特征,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电子文件。对这种特殊电子文件的管理,即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则是指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由档案部门对三维模型进行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确保其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一)三维模型具有档案价值且已经大量生成
  1.三维模型具有档案价值。首先,三维模型具有凭证价值。从内容上看,三维模型是设计人员运用三维软件设计的图形,它如实地记载了业务活动过程和业务工作成果,是业务活动的直接记录。从形式和技术上看,三维模型是以数字化的超文本形式在计算机环境中生成的,其背景信息被系统程序控制,由此保证了它的可追溯性。其次,三维模型具有情报价值。三维模型是业务活动的伴生物,它记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知识信息不仅可以为业务活动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同类设计提供借鉴。
  2.三维模型已经大量生成。目前,三维设计已成为工程行业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与二维设计相比,三维设计技术更能表达设计者的意图,便于加快图纸生成速度,提高产品设计效率。以三维模型作为产品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可以将设计、生产、管理等各个独立环节联系在一起,并将设计细节融入在建模过程中。[1]三维模型的技术优势使得其在各领域能够被广泛运用,另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某些领域三维模型的生成数量和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二维模型。从这个角度而言三维模型已经大量形成。
  (二)三维模型不适用“双套制”与“双轨制”管理模式
  为了规避电子文件真实性难以认定的风险,在工作实践中,对电子文件往往采用“双轨制”与“双套制”管理模式,即在文件运转过程中,电子版本与纸质版本共存,两种版本的文件与业务流程同步运转;在文件归档过程中,同一份文件既归档电子版本,又归档纸质版本,并且电子版本与纸质版本需一一对应。[2]国家标准也推荐使用“双套制”归档方式,2002年颁布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中规定:“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归档。”虽然三维模型也是一种电子文件,但其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普通文本和二维图形一样打印成纸质文本。因此,三维模型不适用“双轨制”与“双套制”管理模式。
  (三)三维模型管理失范
  目前三维模型的管理处于失范状态,无法满足业务活动的需求,一是管理制度尚未制定。三维设计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三维模型的数量也呈几何级增长,但是针对三维模型的管理制度并未建立。尽管已经有不少针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制度,但是其中基本没有涉及三维模型管理的条款,更没有制定三维模型管理的专项制度。二是管理主体尚不明确。档案部门应是三维模型的管理主体,但是目前档案部门的主体地位并未明确,大部分三维模型都由形成者自行保管。三是管理流程尚未建立。由于管理制度与管理主体尚未明确,三维模型的管理流程也没有建立。业务活动结束后,三维模型的流向不明确,即档案部门也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接收需要归档的三维模型。
  二、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实践困境
  (一)三维模型的真实性认定困难
  在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中,为了维护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必须保证载体与信息的统一。对于纸质档案的管理,档案实体的管理与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是统一的,保护了载体的原始性即确保了档案内容的原始记录性。然而,三维模型作为一种电子文件,其载体与信息的可分离性,使得上述要求并不能适应三维模型的管理。存储于计算机系统的三维模型因为软硬件升级、系统迁移等要求,可能会出现信息的迁移。在三维模型的管理过程中,随着存储介质与方式的变更,载体与信息的统一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判断三维模型是否具有真实性变得更加困难。
  (二)三维模型的标准体系并未建立
  三维设计技术已经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相应的标准体系并未建立,使得三维模型的存储格式没有统一的规范,给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带来了困难。从档案管理角度而言,目前也没有建立起三维模型归档的格式标准。虽然,归档电子文件的格式标准基本建立,但是现行标准并没有将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纳入其中。三维模型标准体系的缺失给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首先,三维模型形成者在存储三维模型时,特别是格式选择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三维模型的通用性较弱;其次,由于三维模型格式多元化且没有统一的规范,即使归档至档案部门,也可能面临无法读取的风险。
  (三)三维模型的安全控制难度较大
  作为一种电子文件,三维模型与其他电子文件一样面临诸多安全风险。电子文件载体与信息的可分离性、对系统的依赖性以及载体的不稳定性,使得它与纸质文件相比,安全控制难度更大。同时,三维模型无法进行纸质化管理,所有的安全控制措施只能在计算机系统中实施,一旦发生操作失误、病毒入侵、软硬件系统故障等事故,没有任何缓冲余地。此外,三维模型管理制度与标准缺失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多种安全风险的叠加使得三维模型的安全控制难度较大。
  三、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   初步设想
  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制度、标准、技术和人员等诸多方面的支撑。可以说,在三维技术日臻成熟、三维模型大量生成的背景下,探索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可行路径是档案部门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一)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目的
  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目的不是完成三维模型的归档,而是确保三维模型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对于纸质档案,原始记录性是其根本属性,维护其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然而,电子文件的载体与信息的可分离性,使得其原始记录性很难得到维护。所以,档案界一般认为,对于电子文件的管理应该转向维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其原始记录性。作为电子文件,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前提
  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前提是制度化。制度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权责,划分三维模型形成者、系统维护者、档案管理者等责任主体的权限与责任,并要求其对自身的管理行为负责;二是制定规范,即制定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制度与标准,确保其符合业务活动的需求和档案化管理的要求;三是确定流程,即通过固化的流程确保人员责任落实、管理过程受控、业务运行顺畅。
  (三)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主体
  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主体应是档案部门。档案部门的优势在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文档管理系统,不论是对文件归档还是归档后的管理都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此外,档案部门作为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主体,贯穿文件管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实现对三维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手段
  三维模型档案化管理的手段是前端控制与全过程管理。前端控制要求档案人员在三维模型形成之初就提前介入,参与三维模型管理软件的设计,参与文件质量的控制,提出档案化管理需求。全过程管理要求档案人员对文件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参与程序控制、规则制定和质量控制。
  *本文为上海市档案局科研项目“企业集团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式研究”(项目编号:沪档科15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张少辉.三维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J].聚酯工业, 2013(2):15.
  [2]冯惠玲.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管理的共存与互动[J].中国档案,2003(12):40.
  作者单位: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638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