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苹果”产品的设计理念及美学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简约、时尚为主要外在特征的“苹果”产品,其设计理念中蕴含着对极致科技理性的否定,将富有时代气息的美学价值融入到产品功能之中,与马克思主义否定人的异化和追求人性解放的精神不无相通之处。
  关键词:“苹果”产品;设计理念;简约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
  中图分类号:B832.1;B8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4.006
  一、摒弃繁杂 追求简约
  苹果产品走的是简约主义路线。第一,产品线单一。苹果公司的产品只有五个系列:Mac、iPhone、iPad、iPod、iTunes,为清一色的网络终端产品。市场定位集中在高端的智能终端消费市场,目标客户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白领和商务人士。每个系列的产品规格在制式上又极其统一。例如,苹果手机的配色是黑色和白色,内存容量上仅有8G、16G、32G可供选择。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成本,太多的选择容易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费解和信心的丧失。简化设计,可为用户节约成本,也为维修、服务提供了标准化操作的良好基础。数字世界最根本的分歧是开放与封闭的对立,苹果公司选择封闭理念,认为最好的产品是“一体的”,即端到端的,软件和硬件是互为对方量身定制的。一台电脑要真正做到优秀,它的硬件和软件是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苹果产品将硬件与软件紧密结合,使产品简化再简化,既保留了电脑所需功能,又创造出一种无缝而简单的用户体验,做到了销售渠道和用户之间的高度统一。
  第二,外观简洁明朗。不管是苹果电脑还是苹果手机,主要以白配银白色、黑配碳黑色为主要色调。iPod采用纯白色,赋予它历久弥新的意义。白色不是简单的白色,而是“纯净”的白色,连机身、耳机、连接线,甚至是电源适配器也是白色的。这种白色既简单又安静,既醒目出彩却不张扬。在产品的线条和形状上,平庸让位于优美,苹果产品创造出极致轻薄的优雅笔记本电脑。苹果笔记本采用更少的部件与更加简洁的设计,为笔记本电脑配备了极为优美的曲线。Mac Book Air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它时尚纤薄,最薄处为0.16英寸(约4mm),最厚处为0.76英寸(约19.4mm),这款笔记本电脑采用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更少的空间占用,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配置,打造出精致利落的镀铝机身以及清爽的白色外表,外观雅致且落落大方。第三,操作简便易行。得益于端到端一体化整合,苹果公司简化用户对程序的选择方案,无须用户进行复杂设置。每件产品都已做好安全设置,很快对来自网络的威胁作出反应,且不用各种安全提示信息,不会影响用户的工作速度。由于更多采用图像化显示和触屏操控方式,操作直观而简便易行。iPhone采用立体与三维方式来展现空间感,把重要的内容凸显出来。iPad富有极致的性能表现和像素呈现,显示屏宽大而亮丽,使图像更加锐利明亮。动态效果使设计更加绚丽、好玩、生动,华丽又不失自然,给用户以操作上的自信。
  简约主义的前身是减少主义,减少主义的风格特点即按照“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是“Less is more”,即去掉任何多余。简约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潮流,从20世纪中叶起开始席卷了整个世界。简约主义也被广泛地运用在工业设计领域,将元素、色彩、照明以及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通过对色彩和材料的高品质要求,以含蓄的空间设计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自从第一本苹果手册宣称“至繁归于至简”以来,苹果公司就以追求简洁为目标。追求简洁不是忽视复杂性,而是要化繁为简,即在把一件东西变得简单之前充分地认识到潜在的挑战,并找出漂亮的解决方案。从一个过分混乱的环境到一个十分简单的环境,这样的感受是令人震惊的。
  “少则得,多则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中国古代哲学中蕴含的朴素自然法则,与简约主义沉静、质朴的意境相吻合。15世纪的意大利画家安吉利科也说过:“真正的财富包括怎样用很少的东西来获得快乐。”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总是从自己出发的,是按自己的能力、方式、需要和尺度去理解客体、改造客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因此,在任何认识和实践中,客观地存在着一种“主体性效应”[ 1 ] 。在实践中作为主体的人必须面向客体,按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办事,即按世界(包括作为客体的人)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事物的认识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复杂的表象中,运用理性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并掌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自由。苹果公司对电子产品的本质在各种维度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在大多数人看来设计和镶嵌工艺差不多,但对于苹果的设计师们而言,设计不仅关乎产品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产品的精髓。苹果公司在设计产品时会从一个极小、极简单、极端深思熟虑的产品出发,判断出哪些是不重要的部件因而是可以拿掉的,毫不留情地砍掉各种多余功能,留下最简约的核心部分,将余下的功能打磨至光可鉴人,使产品特性直接呈现,这是对“度”的恰到好处的把握。
  现代人的精神承受着难以言表的重压,人们渴望以简洁和纯净的手段来调节转换精神的空间,这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亟待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自然的心理。简约的观念在社会中日渐成熟,并成为流行的一种心态、一份情趣,甚至是一种理性的思考。苹果产品用更少的设计元素来实现比奢华更加平民、也更加舒适的实用感受,因而得到广泛认同。
  二、右脑科技 复归人性
  科学技术源于人类理性而最终又服务于人,然而极度的理性主义使得技术发展的轨迹往往偏离人的需要,经常高高站在人与自然之上,使科学技术本身成了支撑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并要求丰富多彩的世界适应它的唯一标准。科技产品变成了与人对立的力量,日益显示出它的工具性和奴役性,极大地限制了人的发展。科技理性陷入抽象理性,抽象理性是对人性的否定,是一种异化,是产品对人的异化。   微软的Windows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操作系统,Office更是文档处理格式的标准规范。微软产品功能之强大,几乎找不到对手,但是,一般的用户虽然购买了微软的产品,却难以完全掌握其产品的所有功能。当微软的浏览器程序崩溃时,会导致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同样崩溃,用户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是比尔・盖茨的“左脑科技”把技术的理性主义发挥到极致的结果。微软公司赢得了王国地位,但却忘记了科技的本质,偏离了人性的真实需求,忽视了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自由度,忽略了人性,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统治和束缚了人。
  15年前PC行业的开拓者苹果电脑濒临死亡,被产业严重边缘化,市场价值不到50亿美元,几乎只有当时微软的1%。后来,乔布斯以“右脑科技”创造出曾被认为是“非主流”的理念和产品。在技术世界里,苹果的独到之处在于“技术永远要服务于一个更高层级的理念,不应‘为了技术而技术’”。他并不追求技术的极致发挥,而是讲究实用。以消费者为中心来选择技术,为此不惜降低技术水平。有人甚至认为,苹果公司并没有发明什么新技术,他只是将现有的东西进行了重新诠释,用更加简单直接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对话,从而直抵消费者内心世界,激发出无限力量。苹果产品平衡的是用户体验和复杂性之间的关系,设计师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与微软截然相反:当产品新增的功能引入了复杂性并伤害了原本简约、流畅的用户体验时,苹果的设计师宁可放弃附加功能,也要保持用户完美的体验。在绝大多数技术性公司认为最大的市场在商用领域的时候,苹果公司则希望让人们坐在家里就能拥有相同的体验。这在iPod和iTunes里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这一服务颠覆了音乐行业的销售模式,更加符合个人对音乐的消费习惯。iPhone打破了人们对手机的固有印象,手机智能系统的运用使人们体验到随时随地上网、拍摄等的乐趣。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与最终诉求,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者的统一。马克思指出,科学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的理解,不是只着眼于客体的成直观的形式,而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即从主体的方面去理解”[ 2 ] 。
  工业时代为人类带去了富裕的物质生活,马克思坚信人类只有在满足了精神需求后,人类才可能“诗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知名设计公司ZIBA总裁梭罗・凡史杰认为,“设计的伟大之处是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之间联系的过程,与人的需求建立联系,与人的渴望建立联系,与他们的文化和所处的世界建立联系的过程。”[ 3 ] 苹果研发的每个新产品、每项新技术,时刻考虑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趋势和社会消费特征,消费者从对苹果产品的消费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价值,建立一种高雅、明快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态度。乔布斯让科技又回到它的出发点――人性化。
  三、时尚艺术 美学价值
  黑格尔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人类意识的全部发展建立在扬弃“异化”的辩证运动上[ 4 ] 。在马克思看来,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于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本性的全部复归。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论证了人的类本质。他认为,劳动这种社会活动使人成为人,而人类的劳动生产,是要把自然物改造为合乎人的目的和需要的对象,是在认识了自然规律之后,在劳动者头脑中形成了内在的尺度、标准或蓝图之后才能进行的。“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5 ] 也就是说,美与人的本质具有密切关系,人的创造活动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事物。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全面发展的人,是自由地创造美和艺术的人。“人是一种永远不甘寂寞、时刻试图逾越现实而寻求更刺激的审美愉悦感的特殊生命体;真正懂得生存审美意义的人,总是要通过无止境的审美超越活动,尽可能地把自身的整个生活过程,谱写成一首富有魅力的诗性生存的赞歌”。[ 6 ]
  除了追求简约主义和实用科技,苹果产品还被解读为“科技+美学”。乔布斯打破了电子产品暮气沉沉的形象,使苹果产品充满艺术性,摇身一变成为时尚产品,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第一,时尚和潮流的标签。iPhone以极富现代感的设计,十分钟内就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苹果公司将光与色彩的概念第一次引入到枯燥的计算机产品领域,之前没有计算机产品采用过这种不透明的灰色或米黄色塑料袋来包装,所以它一开始惹出不少争议,但没过多久市场就给出了它的最后判决:第一年iMac就卖出了200万部以上,成为离大众最近的时尚标签。第二,充满艺术感。在20世纪70年代,苹果公司就提出“技术+艺术=商业力”的概念。乔布斯是追求友好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锋,他总是有意识将自己置身于艺术与科技的交汇处,他在大学里旁听的书法课程使得他将美学至上理念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他学会了san serif 和serif字体,利用这些字体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格的长度做出最棒的印刷式样。乔布斯说:“那是一种科学永远能捕捉到的、美丽的、真实的艺术精妙,我发现那实在是太美妙了。”[ 7 ] 这也是他在最初设计Mac的灵感源泉,他把漂亮的印刷字体全都设计进了Mac。Windows在这方面抄袭了Mac,个人电脑上才会有那么多种的字形以及间距安排合理的字体。第三,美学价值。真正的美是从简单而巧妙的创意中体现出来的。苹果公司深厚的工业设计能力,设计出了苹果产品高雅的造型和颜色。不管是苹果电脑还是苹果手机,他们的外观比大部分电子产品要美观,它既有实用性又颇为舒适精致,并在保持功能与美观的条件下完成个性化的创造与表现,充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为了回应现代性的挑战,为现代人寻求精神超越的途径,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适应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冲突,把审美作为个体生存的超越形式,确立审美的超物质的精神性,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让消费者在使用其产品的过程中体验美学的主旨,体验自我塑造的生活艺术。   四、不断“扬弃” 追求完美
  苹果产品时尚优雅的外观体现了简约主义。简约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美学,它体现了人性和美。简洁之中有内容、有质地、更有人性,简约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舒适和环境品味,是以人为本的。苹果公司所追求的产品能达到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品质,在苹果公司所有的产品中,科技必定与完美的设计、外观、手感、精致、人性化甚至是浪漫结合在一起。苹果产品简约的设计风格映射出当下人们面对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的工作和现代生活的厌恶,它极富人性化的产品迎合了当代人追求简单自然的心理和渴望回归质朴生活的内在需求,充分考虑到了作为主体的人的感受,苹果公司产品将简约之美与人性化集其产品于一身,作为一件艺术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化追求,是对人性的回归,而这种回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马克思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是价值的享用者。苹果产品否定抽象理性,用最简单的技术寻找打动消费者内心的最直接路径,帮助消费者在其情感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得到很大的共鸣,使人摆脱和超越各种内在和外在的限制和束缚,消解了科技理性对人的束缚,更加重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是对工业时代极致科技理性的否定,使人在关系、能力、素质与个性等诸方面获得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不仅仅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更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各种价值需求。否定抽象理性是向简约和美学的回归,体现了科技充分关心人本身,关心人的价值、尊严、平等、自由和发展。
  从Apple1到Mac Book Air,从iPhone 2GS到iPhone 6s,其产品经历了从早期受到质疑到时下受到热捧的过程,也是对其自身产品不断否定的更新过程,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在改变和继承中进行筛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苹果公司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创新”,从以“公司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方式,经历了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苹果公司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化繁为简,完成了华丽的蜕变。另一方面,苹果产品同时也是对他人产品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当下工业设计的潮流无非就是涂成金属灰色或者黑色的加入一些怪异设计的高科技感。苹果则走“非主流”技术路线,它更加忠实于产品的功能和本性,通过运用干净的线条和形式来强调合理性和功能性,把产品做得光亮又简洁,不仅展现出高科技感,同时富有表现精神,而不是像索尼公司那样一味地使用黑色带给消费者沉重的工业感。苹果公司让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使富有极致理性色彩的数码产品不再只是工具,而是艺术品。
  苹果公司的核心价值――诗意与工程紧密相连,艺术、创意和科技完美结合,设计风格既醒目又简洁。苹果公司作为科技和时尚的弄潮儿,将“苹果”变得不仅仅是一种水果,将胜利变成了一种长久的胜利,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马克思追求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表征。越是简单的技术越容易获得成功,在技术的选择上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正是苹果的天赋和胆略而非技术本身,让苹果超越了一个技术公司的范畴。无怪乎其能够吸引那么多的“果粉”,因为只有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才能获得非凡的吸引力。
  [ 参考文献 ]
  [ 1 ] 李德顺,赵剑英.论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J ] .中州学刊,1988(6):712.
  [ 2 ] 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87.
  [ 3 ] 徐 蔓.简单就是力量[ J ] .互联网周刊,2007(7):8890.
  [ 4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M ] .段远鸿,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28148.
  [ 5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
  [ 6 ]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 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
  [ 7 ] 苹果CEO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稿[ EB/OL ] .(20120410)[ 20130712 ] .http:∥www.taihainet.com/Campus/LectureHall/university/20080219/220704.html.
  (责任编辑 文 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668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