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是一个天然的旅游品牌。现今中国各地着力于结合当地文化推出具有在地特色的旅游体验,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和发展迅猛的旅游业完美契合,并借观光之名推广文化之美,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本文将以新疆博湖县为例2014年5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博斯腾湖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详细分析和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这一观点。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博湖县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8-0363-01
  一、绪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国都被重视,中国也在不断的申请新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方政府也配合中央,积极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工作中去。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审美追求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如何完美的结合文化和经济变得十分重要。要做到既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推广不被破坏而且能发展当地经济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怎么样平衡两者具有很大的学问。新疆博湖县作为我国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开发圣地,是一个可以用来分析的好列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述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定义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传承文化的表现形式,当然是以人为本。”[1]新疆博湖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于当地少数民族日常生活,表现的也是蒙、维等少数民族一直以来传承下来的文化。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不同的划分标准就有不同的类别。比如说按照等级来分,主要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等依次往下。”[2]这里要说明的是按表现形式来分。主要类型有:表演艺术、民俗、传统手工艺、语言文学类、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等。这样的划分比较详细,而且易于区别。
  新疆博湖县被称为“塞外江南”,除了景色优美之外,独特的文化是一个招牌。诸如沙吾尔登,托布秀尔,蒙古刺绣,蒙古长调,蒙古服饰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游客。这其中就包括了传统手工艺,民俗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利弊
  1.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利。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易于招商引资,吸引资本,增加当地人口就业,提高当地居民人均收入,打开知名度。有利于推广和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障这些艺术文化能够继续的传承下去。新疆博湖县已有的民族服饰一百多种,手工刺绣,旅游纪念品有六十多种,带动妇女就业人口多达几百人。
  2.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弊。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结合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矛盾和问题。不能一昧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来游客的大量流入对当地基础设施需求增加,有时候会打破原有的平衡,破坏原来的生活秩序和环境。”[3]一昧的迎合游客的口味往往会降低文化的艺术性,使其低俗化,破坏了文化的原始性和纯洁性。新疆博湖县目前并未出现以上情况,但是并不表明以后不会出现,应防患于未然。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
  1.政府。政府要支持相关产业,出台有利政策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能够顺利开展。做好当地基础建设工作,尤其是交通,银行等方便出行的基建。“政府应努力传承和推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障传承人的基本收入和生活。”[4]给予相关产业创业者扶持基金。通过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利用旅游推销农产品。
  新疆博湖县人民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农业,当地政府在通过旅游牌,结合农产品后,快速大量的出售当地农作物,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政府也投入约七千万元完成大河口,阿洪口等景区升级改造。
  2.企业。企业应该配合政府相关政策,在盈利之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结合。不能丧失社会责任心,追逐利益而破坏当地生态,而且需要做好分配平衡,不能占据大利。企业应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完善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让游客能接受,易接受。
  3.居民与游客。当地居民应积极参与,因为这关系到自身利益。做好传承文化和娱乐游客的平衡。游客应提高素质,尊重当地文化特色,增强自我修养和艺术品味,能够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融洽相处十分重要。最近香港和内地矛盾冲突不断,深圳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就是处理不当显著例子。
  新疆博湖县民族混杂本就容易和外来游客产生摩擦,好在双方都能文明相处,相互尊重,所以博湖县和谐许多,没有出现冲突的例子。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具有大量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在全国各地,可谓数不胜数。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文化,利用旅游观光的大潮来达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是一个重大课题。全国都在做,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像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古建筑,像云锦,蜀绣,景泰蓝等传统手工艺,像泼水节,火把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和旅游业紧密结合,创造文化与经济双赢局面。新疆博湖县就是个鲜明的例子,“利用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作为包装,观光旅游作为方式,既保存和推广了文化,又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5]
  六、结论
  民族的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地方文化的重要符号。新疆博湖县独具的特色,是区别于中国主体汉文化的存在,这正是能够满足游客猎奇心理的需要,符合旅游业发展的特点。两者的结合不仅有助于博湖县当地经济的成长,提高居民的收入,更能保护和推广在地的文化艺术,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万事有利有弊,如何管控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做到趋利避害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是大势所趋,我们应顺势而为,管控危机,创造利益。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林敏慧.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J]. 地理学报.2014(02):56.
  [2]周灿. 论旅游业中拿来主义的民俗文化自主发展[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09):256.
  [3]严澍. 文化保护传承视角下的羌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 天府新论. 2012(04):246.
  [4]黄华芝.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研究述评[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1):23.
  [5]薛寒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716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