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018-01
  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言之,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机制。
  数字图书馆不是图书馆实体:它对应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表现为种种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它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以普遍存取人类知识为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不受空间限制,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限制。
  一、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及阶段性成果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较国外相比相对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追踪调研国际上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国政府务实地看到存在的差距,非常重视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国家级大型项目规划、建设方面;1998年8月文化部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领导小组,2000年4月5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和2001年9月4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有规划、有组织、科学有序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一期规划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该工程在总体技术上与国际主流并轨。力求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完成中国特色数字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的开发,向全球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知识服务。
  中国国家图书馆,从1995年就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相关项目的研究,1999年3月开发研制成功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实现了跨平台、跨库检索和对象数据的跨系统传输控制。此外,国内一直行业内的和省、市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也如火如荼的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北京图书馆与北京曙光天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国家863攻关项目“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项目”,国家教育部数字图书馆攻关计划,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建设,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江苏省图书馆等升级数字图书馆项目实施,超星数字图书馆、数字方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大型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开通,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在体系结构、检索机制、规范标准及资源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检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现实技术支持。
  二、数字图书馆开发中的技术问题
  1.知识信息的表达。知识的表达可简单地分为人类表达、机器表达和多模式或多媒体表达。如何让机器尽可能地实现人类的所有表达方式、并以多模式或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
  2.可交互性。人与信息系统的可交互性是最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思路之一。这将涉及到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数据库查询模式与方法等,目标是尽可能地提高其智能化水平。
  3.海量信息的存储与管理技术。未来图书馆所能提供的资源肯定不会是集中存放于一个地方,而是分散存放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设备(服务器)上,因此,就涉及到对这些分散资源的合理存蓄与管理,一方面我们可以寄希望于硬件容量的扩张,但软策略的潜力更大、更有效。例如有图书馆将其所掌握的资源及线索使用频率进行排序和控制,既方便利用,又经济有效。
  4.模式识别技术。加强该方面的研究,为开放智能化系统与界面提供基础。
  5.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化信息的生成技术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对现有的以不同形式和载体存储的非数字化信息的转换技术;二是直接生成数字化信息的技术。
  三、构建完整良好的服务管理体系
  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储集中化,资源共享化,结构互联化。因此必须根据这些特点,从服务读者的需求出发,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技术管理,信息管理,读者管理和咨询服务管理等部门。
  1.注重特色数据库服务,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化的关键。各图书馆应结合本馆特色,充分掌握特色信息在全球化分布的状况,挖掘因特网上的特色信息资源,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虚拟资源导航站,有目的、有重点地挖掘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数字化特色网络信息资源。然后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用专业语言标识后,以超文本方式给用户提供链接点,帮助用户无限制和无阻碍地检索信息,提供高效、优质的现代化服务。
  2.强调个性化服务。在数字化图书馆环境下,文献信息服务所面临的形式是:信息资源的数量正在呈几何指数增加,造成用户信息过载。用户因个人爱好和工作任务的差异,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大不相同。但他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却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营造一种满足特定需要的个性化信息环境。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检索访问记录,了解用户的检索需求及研究方向,有目的地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用户调整检索策略,设计检索过程,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提升用户满意程度,深化个性化服务模式。
  四、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联系
  1.数字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的继承。众所周知,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宗旨是对文献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检索与,并采用一切手段为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文献信息的检索与传播是图书馆的最终职能。不论图书馆如何发展变化,图书馆的职能与宗旨都不会变,尽管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收集、组织、传递和利用文献信息的方式,但这只是方式上的变化,它的职能并没有发生改变。另外,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人们担心传统图书馆下的纸张出版物会逐渐消失,会对传统图书馆的生存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印刷型出版物有它自身的优势,印刷型出版物阅读方便,而便于携带,它可以随时随地地阅读,它比较适合各种层次的读者阅读,数字化文献和电子出版物只能适应一定层次的读者,有人曾做个,把电子出版物当作首选读物,数字化的结果不仅没有减少纸张的使用,相反却增加了纸张的使用,2000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电子化办公的结果是纸张的使用比原来多出几倍,执世界图书馆数字化牛耳的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比林顿博士(Dr. bilington)在采访中坦言:如果要在电子出版物与印刷出版物之间做一种选择的话,我肯定选择印刷出版物。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都是对人类文献资源的收藏并提供人们利用。21世纪传统图书馆不会消失,数字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的补充和深化。比尔・盖茨(BillGates)甚至拿出大笔资金设立基金,专门用于创建图书馆。
   各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都主要由图书馆界在承担,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内容,也就是各种数据库的内容,可以说将会完全包含传统图书馆原有馆藏中的精华部分。例如,我国已经开始进行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将要完成“中华文化史资源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资源库”、“中国教育资源库”、“中国学资源库”、“中国资源库”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内容都是传统图书馆馆藏中的精华部分,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字图书馆实质上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从这个意义来说,数字图书馆完全能继承传统图书馆所贮存的信息特点和独特的社会功能。
  2.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传统图书馆继承,而且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次深层次变革,是图书馆自动化、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继续。在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提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它都比传统图书馆有了质的提高。例如,用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数量的限制;用户获取信息能更加迅速、准确;数字图书馆能引进远程教育手段,使原有的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此外,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内容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馆藏中的精华部分,而且还有所扩展,可以将因特网上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经过整理后作为本馆的虚拟馆藏,也可以购买商业性的数据库作为本馆的馆藏,所以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内容要比传统图书馆更为丰富。
  数字图书馆现在广泛的由公共团体或商业利益的机构所认同,数字图书馆的好处在于可以更迅速的找寻到我们所想要的书籍、文件甚至是图片。数字图书馆的好处在于它能够轻易的连接并浏览许多不同的页面,能够更快速的找到我们所想要的数据,数字图书馆有别于传统的图书馆在于它不受限于仓库空间的限制,数据的数字化大大的缩减了书籍所占的空间,所以数字图书馆有能力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相对的,维护一个传统图书馆的花费远高于维护一个数字图书馆,因为传统的图书馆需要在人事成本以及书籍维护费上花上一笔开销,而数字图书馆则完全不需要这笔花费。
  参考文献
  [1]谭运桂 .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刘晓穗 .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及走向探析
  [3]尚向平 .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完善
  [4]百度百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2708274.htm